news-details
欲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需要有智慧去判斷。(圖 / shutterstock)

身為基督徒的你,常因為未信者「千奇百怪」的問題,而招架不住嗎?當未信者「離受洗」只差一步,而你卻不知如何回答其問題,以致功虧一簣時,彷如成為「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對於尚未相信耶穌的人來說,讓其無法下定決心受洗的原因,各式各樣、無奇不有——

 

我相信上帝,但一定要受洗嗎?

我想要受洗,可是家人強烈反對,怎麼辦?

信了耶穌,還能拜祖先嗎?

為什麼要宣稱上帝是「獨一真神」,別的都是假神?彼此尊重不行嗎?

我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改變,這樣能受洗嗎?

基督徒的限制好像很多,怕受洗後會不自由?...

 

人不受洗的原因有許多,而讓許多華人未信者,掙扎是否要受洗最常遇的情況是:「想要受洗、但家人強烈反對」,或「信了耶穌、就不能拿香祭拜祖先」這兩個問題。

 

然而超乎你我想像,將未信者「卡」在教會門外,另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是—他們其實覺得,基督徒的「表現」也沒多好,為何自己一定得信耶穌?

 

舉例來說,許多教會在傳福音、邀請新朋友受洗時,會遭對方反問:「我看身邊基督徒的表現也沒有很好;人受洗後,上帝好像也沒改變他們的生命。所以,我為什麼要信耶穌?

 

當基督徒聽到未信者提出如此「指控」,心頭上無疑會深受一擊、有苦難言;或許也會感到生氣,想知道對方講的「沒有見證的基督徒」到底是誰?害得其他人傳福音時功虧一簣。

 

有句話這麼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未信者離「受洗」只差一步,但我們卻不知該如何回答其問題。

 

由「格子外面出版社」發行的《真理不怕挑戰》一書,作者楊錫儒牧師特別精選出,受洗前未信者最常問的18個問題,以淺顯易懂的比喻,加上幽默有趣的分析,分享傳福音時該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精準回答未信者的難纏問題,盼使基督徒在傳福音時,不再常缺臨門一腳而前功盡棄。

  • news-details
  • 「指控」,很多時候是出於「情緒問題」。(圖 /  shutterstock)

未信者對基督徒的指控是「情緒問題」

楊錫儒分析,當未信者反問:「基督徒的表現也沒多好,我為什麼一定要信耶穌?」時,不難想像,對方的指控是帶有情緒,而非經過嚴謹分析得出此結論,且通常是針對「某個特定對象」居多。

 

很可能是,曾傷害過他的人剛好是基督徒,於是把此生氣情緒轉移到耶穌和基督教身上。

 

而針對此問題的回答,有九成以上牧者同工會按聖經欽定版的標準來回答:「你不要看著人,要看上帝。

 

「標準答案」固然沒錯,但對未信者來說「等於沒有回答」。對方還未信上帝,不信的原因正是「他看不到上帝」;既然他看不到上帝,當然只能看著「人」。

 

這個欽定版的標準答案行不通的原因,是因為這是對『基督徒』講的答案,不應該是對『未信者』講的話。對他們來說,他『只能看到人』,你卻叫他『不要看人』;他『看不到上帝』,你卻偏要他『看上帝』?所以,當然是有講等於沒有講。」楊錫儒說明。

  • news-details
  • 「信耶穌」是得「救恩」的關鍵。(圖 /  shutterstock)

沒有好見證的基督徒,其實是你應該受洗的理由

當有未信者,因對某基督徒的生命感到沒有好見證,以致不想信耶穌時,他心中最大的疑問通常為:「這個人這麼爛,為什麼耶穌還要愛他?這個基督信仰連『是非對錯』都不會分,信這個又有什麼意義?

 

楊錫儒分享,當傳福音遇到此情況,他一般會反問對方:「按照你的邏輯,假設有一天你成為基督徒了,那麼你就一定會是一個很有見證的人,是這個意思嗎?

 

對方若回答「是」,楊錫儒會請他記住以下這句話:「其實,那個人沒有好的生命見證,正是你應該要受洗的理由。

 

並繼續說明:「因為,我敢跟你保證,當你信主後,一定也會成為一個生命沒有見證的基督徒。除非,你敢保證,你受洗後,絕不會再跟爸媽頂嘴,也不會跟老婆吵架、惹孩子生氣,更不會跟老闆計較薪水;否則,你在這些人眼中,就是一個沒有見證的人。

 

其實你應該想想,那個在你眼中,沒有生命見證的基督徒,為什麼上帝沒有立刻處罰他?為什麼還要繼續愛他,不斷給他『悔改的機會』?」楊錫儒反問後,會接著解說:「其實,這也表示,上帝將來在你犯錯的時候,也不會立刻處罰你,一樣會繼續愛你,不斷給你悔改的機會。這樣的上帝,如果還不值得你信的話,請問你要信誰呢?

 

傳福音時,有時換個角度,即能幫助未信者,不單只是看到「人的問題」,也能看到「基督信仰的寶貴之處」。上帝對人有長闊高深的愛,如何將這份愛使更多人知道,是基督徒能將福音傳出去的關鍵。

得救關鍵是「信主耶穌」

楊錫儒於書中強調,教會傳福音時,阻攔未信者接受福音的另一個最大絆腳石是—教會往往會因為未信者對聖經真理不熟,不敢很快地邀請他們受洗。

 

然而,若從聖經找答案,人得救的關鍵是: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10:9)

 

聖經清楚提到,「『得救』是因為『信主耶穌』」。耶穌曾和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稀奇。

 

從上述耶穌對「得救定義」所做的更進一步解釋來看,「得救」原來並不單單是「知識上的一個『認信』」,更重要的是「重生」;因為,若是沒有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

 

簡言之,「重生」的真諦,除了人在「理性認知」與「口頭承認」外,最關鍵的是,「聖靈同時也進入到信的人的靈裡」,進而產生連結與變化。

 

由此可知,「知識」與「重生」顯然並不同。「知識」是一步步累積,「重生」是即刻發生。「得救」這件事「有就是有」,或「沒有就是沒有」,是百分之百跟零之間的差別。

 

楊錫儒表示,耶穌的寶血並不是洗去人80%或90%的罪,而是使人的罪得到「百分之百」的赦免;同理,「重生」就是「得救」。

 

而「受洗」也等同「重生」當未信者受洗,就是重生,其重生與是否了解多少聖經真理無關;因而,只要一個人想受洗信主,當然可以「馬上受洗」。

 

反之,若一個人沒有重生,那麼即便上了十年聖經真理裝備課,也可能仍選擇不受洗,將來無法上天堂。上帝所認的,是人的「重生印記」,而非「畢業證書」。

 

楊錫儒提醒:「我們不能因為未信者的軟弱與還未得勝、有缺點、不完全,就禁止他受洗。按照正確邏輯來說,未信者不是變好了,才來信耶穌;而應該是,他信了耶穌,才有能力變好。實際上,當一個人還沒有受洗和領受上帝恩典之前,我們是無法期待他是一個完全的人。」

 

若一個人因「信主耶穌」而得著救恩,就已在靈裡真正重生,然教會常把上課裝備此「知識性的認知」列為前提,而不允許對方先受洗。若如此,是否是在此前提上判定他還未得救,以致需用上課補齊?

楊錫儒反問,此種「信而上課,然後受洗」的作法,是否真的符合聖經上所說「信而受洗」的邏輯?實際上,「洗」是「信」的表明,意即「信」是內涵,「洗禮」是表達信的外在形式;因此,信而受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若有一個人說自己願意「信」,但不要「受洗」,那他的信,實則有待商榷。反之,若一個人願意信,卻因為某些非自願性的原因無法受洗,並不會影響其得救。

 

例如,教會正準備於當週主日預備為某人受洗,而那人卻在主日前出車禍身亡,此種情況下,那人是得救的。或是,有人在飛機上接受別人對他傳的福音,當下立刻願意認罪悔改,決志受洗,卻還來不及到教會受洗時,因飛機失事而喪生,那麼此人是馬上去到天堂報到。

 

聖經中有多處案例皆提到:「只要信了,就可以立刻受洗」。

 

舉例,保羅在大馬士革遇見耶穌,3天後,亞拿尼亞奉神旨意為保羅施洗;得見,保羅在遇見耶穌後,從「未信主」到「已信主」,不過是3天時間。

 

再者,彼得講道給哥尼流一家與其親朋好友聽時,他們都被聖靈充滿,當下信主並全部一同受洗。此外,保羅和西拉被下在監時,帶領獄卒一家在當夜全部立刻受洗。

 

楊錫儒強調,人是因為「『得救重生』而受洗」,而不是因為「『頭腦懂很多』才受洗」。

 

若教會釐清此部分,重新回歸到與聖經教導相符的作法,先馬上為未信者受洗,之後陸續教導關於聖經真理,相信,這可以處許多未信者因無法按著教會期待,順利上完課程,而無以為繼、半途而廢,反而錯失得到神救恩機會的問題。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