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新塭教會蔡信得長老,與哥哥在嘉義中會的帶動下,實踐信仰對環境的治理之責;左:蔡信得於北門井仔腳遊玩時留影。(圖/蔡信得 臉書)

今年71歲的蔡信得長老,過去因父親意外離世,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中,他甚至有過兩次差點慘遭「滅頂」的討海危機。但不論遭遇何事,他總是感謝上帝。

 

蔡信得分享教會歷史時,彷彿歷歷在目,雖僅國小畢業,然因長期關懷環境,有豐富的見解,也曾以羅馬字寫過一本書,名為《海口人的小故事》,留下前人的心路歷程。

 

自2015年起,他和哥哥蔡信福長老,因嘉義中會環保行動帶動教會圍籬定沙,整整8年無間斷,也因復育有成,得再進一步種植木麻黃;而每次種完,天就落雨滋潤樹苗,使存活率極高,看得林務局不禁讚嘆:有如神助!

蔡信得住在嘉義布袋好美里,1951年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現為新塭基督長老教會長老,從母系算起是第三代基督徒;父親則因雙親早逝、由叔公收養,後經大姨介紹、與信主的母親相識,婚後信仰也很穩定。

 

父親本從事製木桶的工作,後來也外出討海;蔡信得共有7個兄弟姐妹,從小在教會長大,早期好美里信徒作禮拜,需步行到15公里外的鹽水基督長老教會,左鄰右舍相邀,清晨雞啼時就開始行走。

 

福音種子因「烏腳病」來到了布袋新塭

後來,鄭兒玉牧師夫婦於1949年來布袋開拓教會,蔡信得一家才就近改在布袋聚會;而「新塭」位於布袋境內,是鎮內最南側的小聚落,早期烏腳病猖獗,據1963年統計:全嘉義175名患者,新塭就佔105名。

 

這些病患,多數到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治療,並在北門教會聚會;後來,為了持續造就出院信徒,嘉義中會開始在新塭籌設教會。1962年7月,藉蔡內長老的房屋,作臨時佈道所,搭配沿海醫療服事。

 

1963年,政府與教會合作,於此興建烏腳病殘障者習藝所,中會積極籌備建堂,兼做「基督教社會服務中心」;後習藝所停辦,醫療服務仍延續甚久;1980年1月22日,新塭教會升格為堂會,同年聘首任牧師。

 

蔡信得回憶,初到新塭教會時,年約12歲;而教會所在地其實是校地,隸屬縣政府教育局,簽約時,因不能買斷政府土地,於是兩方打了一個永久契約:由教會捐獻學校家長會,而校地「永遠借給教會」使用。

  • news-details
  • 上左至右:烏腳病人之父王金河醫師、免費診所創辦人孫理蓮及丈夫孫雅各、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下左至右:護士為烏腳病患清創、診所聖誕節時為病患辦聚餐。(圖/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網站)

父親意外離世,靠主恩典平安度過2次討海危機

蔡信得的父親42歲時離世,起於一個看似不大的意外,但一周後人就走了;當時,父親牙齒常常流血,但並未放在心上,直到一天不小心跌倒,出血不止,送醫後,檢查出是白血症,人就一直沒有力氣。

 

當時,蔡信得寫信給在台南神學院的鄭兒玉夫婦,對方馬上趕來探望,但父親已不省人事,當周禮拜結束後,喘了一口氣便安息主懷。

 

此事對全家打擊很大,經濟靠海生活頓失依靠,但蔡信得仍感謝神,挽救了他兩次生命。當時,兄弟姊妹到海邊抓魚苗、貝殼,一次他不慎掉到較深的海溝,幾可滅頂,還好只吃了兩、三口水,就被沖了上來。

 

另一次,他被海水沖往較深的地方,剛好,旁邊站著一位會游泳的叔叔,一見狀立即把他拉上來,「兩次都好在有上帝的恩典。」他說。

 

而一家子,就靠著母親美好的信仰,剛強地走了過來,在牛桃灣教會聚會的外婆,有時也來陪伴孫兒,孩子們穩定的在教會裡長大。

  • news-details
  • 蔡信得當兵時是戰車裝甲兵。(圖/蔡信得 提供)
  • news-details
  • 蔡信得早年全家福,後排中間為其母親。40幾歲時,他被選立為長老,他說:「被選上就順服上帝的差遣,不要違背,本來就要關心教會,而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圖/蔡信得 提供)

大地祭司實踐對土地的愛,自2015年起持續圍籬定砂

布袋港抽沙建地,抽出了缺口,導致沙土快速流失;一次半夜,猛浪拍岸、沖斷了土堤,雖即時修補,然哥哥蔡信福長老,後來發現:沙會跑過堤防、馬路、堆積到魚塭裡,掩埋所養的文蚵,造成損失。

 

2015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定下「全台淨灘」關心土地的行動,嘉義中會於是策劃在9-10月舉行,但在好美里海邊,其實三不五時都有團體來淨灘,所以淨灘當天,會友發現:沒有什麼好撿的。

 

但既然還有時間,蔡信得就和哥哥開始廢物利用,就地取材圍籬定沙;兩人砍下銀合歡、載到堤防,會友們也一起拉到沙灘、一把把放整齊,用蚵線綁好約100米的簡化籬笆;數月後發現:成效不錯!沙堆高了!

自此年年不間斷,教會弟兄姊妹一起進行圍籬定沙。

  • news-details
  • 蔡信得以討海為生,也常用手機拍下對環境的觀察與情感;他分享,種植木麻黃,需要約兩米高的沙地,否則易被海浪淹死,而種下去後,沙土會持續積存在木麻黃林裡、使沙岸更高,風沙也不易跑到道路或魚塭裡。(圖/蔡信得 臉書)
  • news-details
  • 2015年起,嘉義中會眾教會不間斷圍籬定沙,2018年時,也因復育有成開始種植木麻黃,過程裡帶動教會越來越多人,用行動關懷土地。(圖/蔡信得 提供)

林務局說:真奇怪,你們(種木麻黃)好像有神在保佑!

2018年,他們開始跟林務局申請種木麻黃,有位親戚擔任公職人員,便協助迅速辦理;4月1日,他們種下木麻黃,也邀請鎮長來關心。當天種完後,天就開始落雨,木麻黃得到滋潤,整片活了起來!

 

蔡信得說:「圍籬定沙沒有斷掉,也持續申請木麻黃來種。」第一年種約500珠,第二(2019)年則約700株,6月15日種時,約100多人參與,之後又連續有雨,林務局看了說:「不簡單!你們種的都活了!」

 

第三年5月31日,嘉義中會也動員參與,300多人種下1200棵木麻黃,種完後,一樣開始下雨,有如神助;後蔡信得精心數算,共有1050棵成功存活,不足數就再補;近日,牧者相邀看所種的樹,讚嘆其茂密!

 

因圍籬定沙成效顯著,沙地面積擴增,去(2021)年6月5日,預計種3000-4000棵木麻黃,但因疫情,臨時被通知不可群聚行動,只好由外包商種,但後來蔡信得一算,枯死了三分之一,便決心要把棵數補足。

 

「今年全部補了,現在也都發芽長綠,沒有死掉的,樹葉都好像我們人在手牽手啦,你牽我、我牽你。」蔡信得說。

 

今年6月5日,教會又再種了1100多棵木麻黃,存活率很高,因每每種下去後,就隨之降雨,林務局說:「你們好像有神在保佑!」蔡信得也感謝,這都是大家辛苦來的成果,並說:「當初有人在講,臺灣周圍輪廓,都被海水侵蝕了,要復育不是容易的事,但我們就是要做看看!」

  • news-details
  • 上:家族照,中間藍衣者為哥哥蔡信福;下:蔡信得所攝風景。(圖/蔡信得 臉書)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