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氣象專家、台北真理堂弟兄賈新興提醒,對「食物」的珍惜,正是減緩暖化的秘訣。(圖/賈新興、Shutterstocks 提供)

全球暖化為世界各地帶來極端高溫,破紀錄的夏季高溫、反覆熱浪和乾旱肆虐全球各地,成為生態環境的大災難。氣象專家賈新興開宗明義地說:「地球發燒了!」而據統計,「全球高達37%的溫室氣體排放,都源自於『食物』。」

 

地球一邊是水深(洪災)、一邊是火熱(高溫),洪水成災及森林大火頻傳,連台灣今夏都開創歷史高溫紀錄。世界各地天災頻仍,搶救氣候及環境的黃金時間正在消逝,而地球減塑及減碳行動在哪裡?

今(2022)年高溫異常,人人有感。氣象專家、同時為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弟兄,受訪時提到:「若今年8月仍無颱風侵台,將會是史上第一次連續3年發生。初步分析氣候特性,可能是太平洋型態的反聖嬰現象、異常偏強的東風距平於菲律賓海至南海、台灣上空具有明顯的高壓距平籠罩等,就算颱風生成,也難以越雷池一步。」

 

近日同一時段,歐洲熱浪、美洲森林大火,及中東巴基斯坦強降雨洪災,可見極端氣候事件越發頻繁。而每年夏季,颱風正是台灣水量來源,颱風不來,致使台灣蓄水不足,水情吃緊,基隆地區尤為明顯。

 

賈新興再度提醒:重視「 2050淨零碳排」目標。

 

「淨零排放」為全球趨勢,目前已有逾130個國家、240個城市宣布淨零排放目標。除了政策面的規劃及各項行政資源挹注外,更需要「人人」攜手努力。

  • news-details
  •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預估,此酷熱不堪的夏季,至少會持續到2060年。(圖 / Shutterstocks)

地球「發燒」了,我們該注意什麼?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預估,此酷熱不堪的夏季,至少會持續到2060年。

 

當前北半球的熱浪,其實是再度敲響世界各國注意碳排放的警鐘。人為過多排放溫室氣體,依然是地球發燒的主因,與來自能源產業、火力發電、交通運輸產生的熱能有關,所以「工業、企業的能源轉型」,是減少高溫高碳排的重要關鍵。

 

極端氣候為「全球性」,無論是高度開發國家或低開發國家,都正在發生,人人皆當積極節能和減少碳排。

 

人:生活型態轉變

賈新興特別點出,對「剩餘食物」的認識。

 

據聯合國統計,「食物」從原產地食物生命週期開始、生產運輸,至食用後剩餘,這一連串的食物週期,造成的碳排放量竟佔全球8%,這是眾人較易忽視的一點。

 

歐洲科學院指出:「包含生產端的畜禽、排放、土地開發,以及剩食浪費。」全球學者更一致認同,飲食與聯合國2015年制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環環都有密切關係。

因而,有3點需注意:

1.不要購買過多食物,以免過剩

2.可採買「惜福食物」,包含外觀較差、或尺寸較小的食材,仍可食用

3.多利用「食物銀行」,減少必須廢棄的機會

  • news-details
  • 人人都當愛惜食物,減少過剩,戮力減少地球暖化情形。(圖 / Shutterstocks)

團體:綠能建築考量

據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環保專家多年來,已提倡生態環境須「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進行都市規劃來調整,意即,不再是以「人」為便利考量,而是更多「換位思考」,著重「以自然為本」的建構方案。

 

賈新興也提出「教會建築」,是牧者、弟兄姊妹需要思考的面向,例如:歐洲英國已有許多符合「生態綠能」的教會。當教會建築重建或新植堂時,當思考是否更以自然工法、永續建築來興建,以符合環保。

 

放眼世界,身為地球一份子,看見地球每天都在水深與火熱之中,整體暖化程度,甚至比科學上預期更快;加上不可預期的戰爭爆發、火山爆發等短暫性突發影響,皆加遽暖化惡化。

  • news-details
  • 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繁,人類應積極面對與因應。(圖 / 賈新興臉書)

刻不容緩的急迫

暑氣逼人的台灣,極端氣候衝擊性相較全球似乎較為「平緩」,但全球乾旱、洪災、缺水缺電等正不斷重複發生。

 

中研院地球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於文章中表示,目前地球人口將近80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因生活型態,在傷害地球。聯合國估計,目前受影響人口約有36億,至2050年,估計每年將有約57億人生活在缺水地區。

 

中央氣象局測站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氣溫自1911-2020年上升了1.6度,高於全球平均;21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約120-150天,冬季則縮短為70天,近年來更縮短至20-40天。

 

面對更險峻未來,人人都應有「刻不容緩」的行動!基督徒除改變生活型態,加上代禱、並弟兄姊妹彼此提醒愛惜食物和地球資源,期能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他們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

—啟示錄7:16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