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新竹聖教會牧師張雅智分享,面對疫情危機,「分散型」教會,融為水到社區、家庭中,更能活出基督身體。(圖/記者盧玟靜)

疫情下,教會是面臨「危機」或「契機」?新竹聖教會牧師張雅智分享,能抓住機會才是「契機」,使教會能翻倍成長,因此要學習在危機中看見契機,成為注重「分散型」的門徒,為神傳更多福音。

 

「從教會歷史發展來看,每個世代都有諸多危機,更深層地來看,疫情可能是『翻倍成長」的轉機。神從不缺事工開展,祂更在乎工人(教會)的預備,起來與祂同工!」蓮心園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洪錫隆說。

昨(5)日,中台神學院舉辦系列講座「教會在疫情下的危機?!轉機?!」下午子主題二「翻倍成長的契機」,由蓮心園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洪錫隆主持,大慶聖教會主任牧師李華榮、新竹聖教會主任牧師張雅智、基督救恩之光教會長老尤之堅對談。

 

每世代都有各自危機和挑戰

首先,洪錫隆詢問眾人:「在疫情下,教會是更加萎縮,還是更有發展呢?」從教會歷史發展角度來看,每世代都有諸多困難,因著這些挑戰,反使人更多來到神面前尋求祂的心意,從人的眼光轉為體貼神的心意

 

因此,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都要相信神使萬事互相效力(羅馬書8:28),神仍掌權。

 

詩篇46:10,「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面對眼前疫情困境,基督徒要知道休息,再次回到與神的關係,明白其心意和呼召,如此,就不會覺得重擔特別困難。

 

每個人都會遇困難,但神不會給予人不能承擔的擔子,如經文彼得前書4:10,「每個人要照著自己所領受的恩賜來彼此服事,做神各種恩典的好管家。」所遇挑戰,定能在基督裡找到解答,並運用恩賜彼此服事。

 

神也透眼前困境,使我們反思教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使更多人信主」是教會重要指標之一,但神的心意僅此而已嗎?

 

洪錫隆舉例,若教會要推行長者事工,以某個角度來說,教會可能拚不過社工與相關社福專業人士,但教會有神的信念,可做得更合乎神心意,且使教會中擁有各恩賜的門徒,在遮蓋中被成全。

 

因此,神讓教會面臨眼前困境,並非要圍困,而是邀請我們與祂同工。

  • news-details
  • 洪錫隆分享,不論是疾病癌症化,或社會高齡化、少子化,這都是頻繁發生的問題,在挑戰中,教會或許能效仿保羅在大馬士革被光照時的提問:「主阿,祢是誰?」、「主阿,我當做什麼?」在每個需要上體貼神的心。(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大慶聖教會牧師、大慶食物銀行創辦人李華榮表示,「憐憫」是辦理社區食物銀行,和關懷社區居民的最好心態,食物銀行提供會友傳福音路徑,慕道友更樂意接觸教會,並有助打擊貧窮和犯罪率。(圖/記者盧玟靜)

困境中再次思考教會本質

新竹聖教會主任牧師張雅智表示,眼前疫情席捲全球,須再次思考教會「開拓」。接著分享一個故事,曾有個綜藝節目,主持人問來賓擇偶條件,對方說:「必須是女生,眼睛大睫毛長,腿細又長,有腰身、雙峰雄偉,又要耐操、不發怨言」,不久後,主持人牽著駱駝出來。

 

忽然,會眾哄堂大笑,雖是笑話,但也使我們警醒,在談論「教會倍增」的同時,其實應更在乎「教會本質」有無遺失,否則可能會建造很多「駱駝教會」。

 

2020年,張雅智牧師在教牧博士的論文《新品種教會》研究,提出教會8大本質:

 

(教會的表象)

1)基督的身體

2)神的家

3)新婦

 

(教會的標記)

4)宣講神的道

5)向窮人傳福音

6)聚集與分散

7)聖禮的施行

8)信徒與祭司

 

史蒂文斯曾形容教會:「教會的真正面貌,應當是一幅充滿『動態的』 圖象:每天或每週的聚集(神聖性)之後,接著是分散(使徒性),然後是再聚集,再分散‧‧‧。」教會聚集有其神聖性,但我們可能會忽略「分散的使徒性」—分散去傳福音。

 

疫情延燒迄今逾兩年,教會遇最大問題是無法聚集,對聚集型信徒而言,可能產生焦慮,然而,對分散型信徒的影響是,獲得更多見證、服事神的機會!

  • news-details
  • 張雅智牧師表示,抓住契機,會化危機為轉機,若無則可能會翻船,因此,我們或許要再次省思「教會的本質」,並重新定義。(圖/記者盧玟靜)

「教會大」才是標準?

多年前,張雅智於淡水開拓教會,有次因運動腳筋受傷而住院治療,當時碰到一位關懷病患的教會姊妹,對方聽到張雅智為牧師非常高興,隨即為其腳傷禱告。

 

接著,張雅智分享教會近況,從7人牧養到30多位會友的見證,姊妹隨即要另位姊妹過來,說:「我們來禱告,他們教會三十幾個人而已。」然,這反映出,大部分人如何看待教會:注重奉獻和聚會人數

 

張雅智說,我們可能需重新定義教會,並非著重於聚會人數多寡,而是「散會後能服事多少人」,為實踐此理念,新竹聖教會於今(2022)年初開始統計「散會人數」,指散會後被差派出去,服事了多少人。

 

主要統計3個數據(PCS),1)Pray,為多少慕道友禱告,2)Care,以基督的心關心多少慕道友,3)Share,向多少人分享福音

 

起初推行的前幾周,三項都為「零」,張雅智見周報訊息非常害怕「教會怎麼了?」幸而幾周後,數字開始有起色,雖「成績」尚不是很出色,然這也在教會建立一種文化—教會並非只是單純聚會,乃是為了分散出去而聚會

 

從固體教會成為「液態教會」,得更多人

華特牧師曾比喻傳統教會為固體教會,但若固體教會像冰塊一樣融化,成為「液態教會」,水會流入各行各業、階層、社區或家庭,能為主得更多人。

 

大象每年有四次受孕期,每次孕期22個月,但成象要18歲才可懷孕,而成兔只要4個月就能受孕,終年可受孕,孕期僅一個月,每次生產平均7隻。

 

在3年內最大潛力下,2頭大象變成3頭,但原本的2隻兔子,卻成長到2億7,600萬隻。他相信「植堂運動」是教會倍增、回應大使命的最佳途徑,因此以兔子繁殖的概念下表示,或許我們的開拓策略,能改變成由「基地型教會」訓練「微型教會」,再使3、5個微型教會組成「社區型教會」。

 

一開始就開拓社區型教會,預算可能會很快用罄,但微型教會前幾年可在客廳、咖啡廳,無租金和人事經費,到第三年時再組成社區型教會,屆時30、50人就較有能力負擔教會支出。

 

因此,疫情對教會而言是危機或契機?雖因Covid-19,教會無法聚集,卻把每個家庭都變成教會了! 聚會固然重要,但「散會」更加重要,此為見證、服事世人的機會,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建造新品種教會的關鍵在於培育「微型教會」的領袖(又稱「家牧」),原來耶穌早給了我們答案,不是設法增加教會的會員人數,而是專注於「門徒的培育」。聖經早已給出答案,馬太福音28: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聖經鼓勵培植門徒和微型教會的領袖(小組長),出去傳福音。

 

活動尾聲,張雅智邀請眾人省思「教會本質」,不要只是為了倍增,建造出很多像是教會的教會,或是「駱駝教會」,並請大家為新竹聖教會禱告,期能在碰撞中建立「分散型」教會,活出基督的身體。

  • news-details
  •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長老尤之堅,於軍中服務34年,以少將軍階退伍,之後被神呼召,在教會遮蓋下做教會周邊長者照護,營造友善社區的生活環境,落實在地老化、活躍老化。(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台下牧者與同工仔細聆聽。(圖/記者盧玟靜)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