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劉曉亭牧師睽違多年後推出新書,並於全台各地舉辦多場巡迴講座。(圖/記者林稚雯)

俄烏戰爭、能源危機、極端天氣、少子化、高齡化……生活中許許多多的議題都可能讓人備感焦躁與危機,再加上伴隨疫情不斷加劇的通貨膨脹與經濟壓力,更容易讓人萌生過日子不容易、生活好苦的感受。

 

面對上述挑戰,該怎麼辦?想破頭也沒有解答、或反覆發生的狀況,讓人感到很疲累?

 

劉曉亭牧師表示,這些問題都很重要,找不到答案不只會困擾人生,連帶也讓幸福離自己越來越遠。

 

然而,因著我們認識上帝,帶著信仰的眼光來探討上述議題,將會發現大哉問的解答並非遙不可及、生活也不一定真的那麼苦,一切的需要都在信仰中全然預備

壓力因比較產生

劉曉亭牧師近日出版新書《那些想不通的事:人生最重要的31堂幸福必修課》,全台舉辦多場巡迴講座。7日晚間於台中聖教會開講,從生活談起,幫助弟兄姊妹們更多倚靠信仰,來獲得幸福秘方。

 

日常生活中,各樣的壓力往往都是在「比較」中得來。劉曉亭以經濟問題為例說明,左支右絀者會認為:「要是有錢就好了,有錢萬事足啊!」卻沒想到富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但有可能正面臨「虛有其表」的空虛感。

 

像是「有錢買房,卻少了能在家中一起作伴的男/女主人」、「有錢買車,開車時卻總是孤伶伶的獨身上路」...這些情況都在提醒我們:縱然金錢可以解決多數問題,除了重要且必要的問題之外,真正有意義、讓人生過得更豐盛的要素,卻是千金萬斤都買不到

 

又例如,許多人會在意的外觀美醜。現有的審美觀,雖說對於外貌姣好者有更多寬容與善待,相貌普通甚或是不符合普世價值的長相,會面臨很多壓力。

 

然而美貌者的壓力,在於要擔心「漂亮」招致不必要的拐騙欺哄,也要用更多的時間、心力與物質來保養自己的容貌,以免隨著自然的老去,大眾的審美觀將會更嚴厲地評比長相,落差過大時,閒言閒語的力量也將會更大。

 

以信仰的眼光重新詮釋

劉曉亭說,「富與窮、美與醜,說穿了都是屬世的標準,想通看通後,壓力自然就不會那麼大。」立基信仰來看屬世事物的禍得與失去,類似的事件將會有全然不同的解讀與發展。

  • news-details
  • 以錢財為例來談比較與選擇,劉曉亭提醒「有信仰、想通了,壓力將可減輕」。(圖/shutterstock)

以近年一位鄉福同工的見證為例,這人原本在美國有著很好的事業,也因此積攢了不少的財富。沒想到,多年前因著全球金融海嘯的緣故,讓他既有資產瞬間價值減半,蒙受巨大損失。

 

忙碌了大半輩子後,面對諸多財產一夕間失去,常人的反應多半是,「哼,我不甘心,一定要加倍再加倍的努力工作,把損失的部分盡快補回來。」

  • news-details
  • 透過生命見證,能讓眾人看到基督徒在經濟風暴中,仍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圖/shutterstock)

沒想到,這位弟兄對於損失卻處之淡然,只說: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馬太福音 6:19

聖經提醒我們,要累積的是屬天的財寶,地上的事物都可能轉眼成空。

 

因此弟兄就想,與其後半輩子還在庸庸碌碌的追逐個人財富,也有可能再一次面臨經濟危機導致財產縮水,那不如就不要執著於存款,提早退休,將人生用來服事主,才是更有意義與價值的事情。

 

劉曉亭提到,這位弟兄加入鄉福,開始偏鄉宣教的工作後,人生感到十分富足,更深刻地認識到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篇127:1)知道一切都在神手中。

 

據此更可以看出,同樣的事件,若是帶著負面悲觀的眼光來看,將只會看到,一切似乎都只帶給人痛苦與疲累,而這種感受會讓人走不下去,開啟一個負向的循環。

 

相對的,靠著信仰,就算是悲劇,一件事情不會只能用負面的觀點作解讀。就算身處其中,在環視四周外,往上看、往下看都能幫助人找到當中的轉機。「而這樣的眼光與行動力,很需要聖靈保惠師的引導。

 

若是信靠神、尋求並領受從神而來的眼光,神將會給人亮光與智慧,「不再拘泥,也不再花時間追求不必要的外在事物或光環,神會啟示祂對人的心意,讓我們知道該如何行,才能有充實快樂的生活。」劉曉亭勉勵。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