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詩人寫下了詩篇116篇的經文:「我愛耶和華,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這是跟隨上帝之人緊緊抓住的話,上帝愛我們,我們也愛上帝。當我們在極深之處用微聲呼喚祂,祂也聽見我們。
但,人生的路上時不時讓我們質疑這個事實。加州的一位牧師巴比.史考特(Bobby Scott)說,他曾為著罹癌重病的女兒禱告,儘管黑暗無光卻經歷了奇蹟的醫治,告訴他上帝是真實的、良善的、恩慈。但當他深愛的姊姊罹病,在短短兩個月內心臟病猝死,他的心完全破碎了…
《渴慕神》專欄作家巴比.史考特牧師,撰文了自己的故事。「上帝聽義人的祈禱,而祂永遠是公義的──即便祂的答案是『NO』。」
在姊姊重病時,他非常努力的禱告;在姊姊死後,他處在極大的悲痛裡。當巴比.史考特走出這樣的憂傷,他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和對神的認識,也想幫助正經歷同樣痛苦的人有繼續往前走的力量。
那些我們還不明白的事
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處在絕望中要禱告,並相信祂有最終的答案。彼得前書5:7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但聖經並沒有承諾祂的答案會被縮限在我們有限的理解之內。
祂的答案不總和我們一樣,祂的意念和思想高過我們數千萬倍。當我們求上帝使我們遠離苦難,祂不會這樣答應我們,而是對我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想到那美夢破碎的痛苦,那將自己的獨生愛子釘死在十架上的上帝,同樣明白我們的心碎。
當耶穌知道前方痛苦的路,祂三次求自己的父親免除這苦難。但上帝是良善的,祂允許的每一個苦難背後都有美好目的。創世記50:20的這句話非常寶貴:「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耶穌明白這個道理,因此祂順服了上帝的苦杯。
在死亡面前真正的「問題」
當我們為重病的親人禱告時,我們真正要禱告的是什麼?
是像希西家一樣,在重病之時蒙神恩惠多得15年的日子?(列王紀下20:5-6)我們確實可以這樣禱告,但不論上帝是否延長所愛之人的年日,我們都應該流淚感謝。
巴比.史考特回憶姊姊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她還有力氣對家人告別、見到自己的孫子女,並表達自己對耶穌堅定不移的信仰。在死亡前也榮耀了神,好像腓立比書1:20所說的──「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然而,我們也應該在禱告中盼望永恆。為重病的親人禱告時,最應該禱告的是為所愛之人的得救禱告,不論是生或是死。因為即使上帝延長了他們的壽命,若他們沒有得救,這樣的歲月在永恆中有什麼義義呢?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已經給出答案「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1:3)
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或所愛之人什麼時候會死,而是我們將怎麼樣死去,我們將帶著什麼樣的心思意念離開。傳道書8:8明白點出這件事:「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這是耶穌來到世上的原因,祂的復活並不是因為從此可免去一切的死亡,而是即便死亡也不能擊倒我們,因在永恆中我們有長存的生命。
為自己的哀慟禱告
耶穌的復活證明了祂已戰勝死亡,祂是我們的復活也是我們的生命。每一個在祂面前死去的人,都直接進到了祂的家裡,這是我們永遠的安慰。
當所愛之人離開,我們不需要在絕望中悲傷。當然,我們還是會悲痛、流淚、難過、挫折。但,我們要明白基督再來的新天新地是確實的,屆時將不再有死亡、眼淚。基督將治癒我們破碎的心,為我們的悲傷披上喜樂的外袍。
若悲痛難以抵擋,我們可以記得當猶大王約沙法面對幾乎不可能戰勝的敵人,他這樣跟上帝呼喊:「我們的神啊,你不懲罰他們嗎?因為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
今天,若你也在這樣的驚惶和悲傷中,讓我們也這樣禱告好嗎?
或許你永遠不會明白為什麼要經歷這樣的苦難,但你要相信,上帝祂知道為什麼。當有一日我們與祂面對面,祂會給我們所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