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美籍宣教士白加恩曾擔任台南聖教會英語部牧師,於2019年7月14日安息,其師母──芭芭拉.白(Barbara Beard)近日來台,並於加恩屋分享見證。(圖/記者辛毓珊)

加恩藝書屋jia En Art & Reading Home」(簡稱:加恩屋JiaEn Home)位於柳營旭山里(山仔腳),異象是:「為人預備上帝的家。」創辦人為柳營新山國小的林淑熹老師;而「加恩」屋的名稱,為紀念美國宣教士白加恩牧師(Rick Beard)。

 

白加恩在人生最後三年,因呼召變賣一切、來到台南宣教;當年,他站在林淑熹先前的租處眺望村子時,正計劃帶領南聖英語部前來服事,不料尚未開始,人便過世了然其師母芭芭拉.白(Barbara Beard)正延續神更大的愛之藍圖。

  • news-details
  • 加恩屋充滿「家的溫暖」,並奇妙地養了許多小動物如:羊、雞、兔子、刺蝟和狗等,孩子們能在此感受與其他受造物同樂的喜悅。(圖/記者辛毓珊)
  • news-details
  • 上:已安息的美國宣教士白加恩牧師(Rick Beard);下左至右:南聖會友暨加恩屋創辦人林淑熹老師、白加恩牧師的師母芭芭拉.白(Barbara Beard)。(圖/記者辛毓珊)

丈夫先愛上台灣,神標註重點說:服事的是誰?

芭芭拉.白(Barbara Beard)出生未信主的家庭,成長過程因父親嚴重酗酒並不開心。14歲時,她受邀參與教會青年團契而信主,她說:「所以我知道有些家庭不容易的情況。那種不曉得盼望在哪裡的感受,我小時候也有。」

 

而早在她愛上臺灣之前,丈夫已先熱愛臺灣。她回憶:「他(白加恩)一直想要來,可是我不願意。因為我們根本不會講中文,來臺灣是不合理的事。」白加恩因青年使命團(YWAM)事奉,曾在淡水執教3週。

 

然當時,芭芭拉仍不願意遷台服事,因為他們在美國有牧養的教會,事工也做得很好,又年紀已長,既有孫子女、重新再學語言也太難了。

 

她走在淡水街道上問神:「你真的要派我們來這裡嗎?」就領受神清晰的話語:「重點不是妳在哪裡服事,而是妳服事的是誰。」她才發現,原來過去是在「服事自己」,因為只希望待在個人的舒適圈。

 

她於是向神道歉,並坦承學新語言的顧慮,然後,神又給了她一個答案:「重點不是妳做什麼,而是妳做什麼的原因。」那天,芭芭拉便柔軟降服了。

  • news-details
  • 芭芭拉在丈夫離世後返美,後來在其美國教會興起禱告團隊,邀請一個家庭認領一個加恩屋的孩子祝福,邀請大家為孩子禱告並書寫精心卡片關懷。(圖/記者辛毓珊)

突然發現19歲蒙召經文裡的關鍵字:「去!」

神曾在芭芭拉19歲時,給她約翰福音15:16節,「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因而,栽培門徒成為了她的呼召。

 

有一天,白加恩上網用關鍵字「臺灣、找英文牧者、教會」搜尋,「台南聖教會」因此跳了出來,年紀已長的他,於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聯繫,沒想到對方接納歡迎,他於是也告訴芭芭拉。

 

當時,她的腦海隨即跳出這段經文,細讀時更發現:居然有一個字,過去從未發現,那就是「去」!她說:「我自己都被嚇到了,這麼多年,竟然都沒有注意到?」神以此激動了她的心,夫妻倆便同行來台。

 

在台南聖教會開展「萬國萬民」的國度視野

兩人來台於南聖「英語部」服事,兩年半間,神在芭芭拉內心動了很大的工作。

 

她說:「神使用台灣基督徒,祝福我的生命。」她相信,上帝帶領她向臺灣的肢體學習,因南聖傳福音非常火熱,即使環境較美國困難,卻有大喜樂。

 

他們牧養對象來自很多不同的國家,一時間學習到了多國文化;例如:有些非裔弟兄在敬拜時盡情的跳舞,有些臺灣人常跪下來禱告,因而,她預見天上萬國萬民、不同卻合一的敬拜。

 

他們被安排住在教會附近公寓裡,一有機會就接待學生;很多外籍生稱呼他們為爸媽,無論非洲的、印尼的、臺灣的…大家聚在一起渴慕神、學習作主的門徒。

 

芭芭拉內裡的愛,也被攪動了起來。臺灣肢體很愛他們,尤其夫婦倆不懂中文,因而獲得更多幫助,甚至有一位年長姐妹想作兩人的媽媽,當芭芭拉生病時,對方就買薑、熬雞湯照顧她。

 

她說:「真的感受到,原來『愛』的確超過言語的深度。」她也開始深愛臺灣,遠超過自己所能明白,「我也不懂,但那一定是從神來的。」

  • news-details
  • 神豐盛有餘的供應加恩屋,各樣物資讓偏鄉孩子們能多元學習;南聖的非裔學生也前來服事,上:非裔學生精心修剪加恩地的草皮,整理出字樣及十字架圖形。(圖/記者辛毓珊)

丈夫因病驟逝,她接棒延續愛台火熱

並深感:神一直追求、渴望得著臺灣

林淑熹在創辦加恩屋前,就先到附近的學校工作。一天下午,她邀請白加恩夫婦來學校禱告,並分享在地孩子們的故事。芭芭拉回憶:「那是我們第一次到臺灣鄉下。」當時,白加恩從窗臺遠眺著村子。

 

芭芭拉說:「我知道他在禱告。」因回程時,丈夫就在車上對她說:「我們必須在這村裡做些事。」他們便開始計畫要帶英語部青年來服事,未料不久,健壯的白加恩竟然因心臟病突發而過世。

 

芭芭拉因此意外而準備返美。剛好同時,林淑熹簽下加恩屋的房子、正要搬進來,她便將所有的傢俱送給加恩屋,「那時覺得,我可能只能為村子做這些。」然返美後,她透過線上關懷,神的感動不斷增強。

 

就在她持續聆聽林淑熹分享孩子們的事時,她同時求問神,因而開始在美國興起禱告團隊來回應需要。

 

她深感,神很愛這村,許多基督徒被差來幫忙,很多人也不斷為此地燃起禱告之火;「加恩屋其實是上帝給我的禮物,是我對丈夫渴望服事台灣的敬重方式。」並說:「神其實一直在追求、渴望要得著臺灣。」

 

關心台灣偏鄉的同時,也嘉惠了非裔學生

林淑熹回憶白加恩健在時,一次她還擔心他們所得奉獻,夠不夠生活?那晚,芭芭拉就給了她兩包奉獻信封,請她代轉給兩位非裔女學生。

 

林淑熹說:「這讓我非常感動!那就像是一個媽媽的愛。」

 

後來,加恩屋需要人手,芭芭拉便提供非裔學生們零用錢,見證萬事互相效力,使多人得益處;今她們透過線上一起禱告,非裔學生都會湊過來和芭芭拉打招呼。

 

她於是不斷看見,新的非洲學生面孔,學生們也持續認識這位關心他們的芭芭拉。林淑熹說:「我覺得不只是因為她的愛,而是『神使用她』來愛他們。一切都是神起頭的,而這愛的脈絡好像河流,我們都只是其中一個支流。」並說:「這是對一個人很大的鼓勵!」

 

「我們都不知道,其實自己一直被上帝帶領著;神的愛有種一致性,而且會越來越宏觀,我們就一直走、一直走,回頭看就發現,原來神的計畫這麼大!」

 

路加福音18:29-30,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如同芭芭拉曾放下地上家人來臺灣,神卻給了她更大的家庭。

  • news-details
  • 神的供應從四面八方而來,左下:芭芭拉返美前所贈與的餐具。(圖/記者辛毓珊)
  • news-details
  • 林淑熹分享:「我覺得不只是因為她的愛,而是『神使用她』來愛他們。而這愛的脈絡好像河流,我們都只是其中一個支流。我們一直走、一直走,回頭就發現:原來神的計畫這麼大!」(圖/記者辛毓珊)

只要那地方、有個人,看到需要回應神

那裡,就會開始長出天國

如今,南聖常來加恩屋舉辦活動,例如:夏令營、音樂會或戲劇表演;也有很多年輕人會把握假日,來住一段時間,陪伴孩子們生活學習。

 

也有成年人撥時間來服事,例如:一位成大教授,固定一周兩天來陪伴一個中學生,也有位姐妹相約另一位姐妹雙載前來,陪伴不同的孩子。有對從美國退休、自大陸來台的夫妻,林淑熹透過舊識認識他們,剛好最近,對方的家人在此買地,他們便來比鄰而居。

 

神不斷連結原本完全不認識的人,來關懷加恩屋。

 

林淑熹說:「其實,不是神特別眷顧這村子,神愛每一個地方,但只要有一個地方、有一個人,他看到需要而回應神:他願意在那裡,而那裡就會開始長出天國。

 

如同路加福音13:18-19耶穌說:「神的國好像甚麼?我拿甚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裡,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他的枝上。

  • 影片內容為加恩屋滿有恩典的見證分享。(圖片/林淑熹、攝影、剪輯/記者辛毓珊)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