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想過,「決志信主」對生命帶來的意義與改變有哪些?
成為基督徒後,會是何等光景?假若基督徒都將走上充滿險阻的荊棘道路,又該如何自處?
曾祖漢傳道透過馬可福音第3章內容,以及經典信仰文學《天路歷程》做出提醒:天路難行,但並非孤身一人、前後無援!找到有同樣看見、願意為神擺上的信仰同伴、神家親人,就能在受苦絕望中,仍靠著這份恩典堅信到底,直至終日抵達天家!
馬可福音3章記載,耶穌所到之處總是擠滿了需要被服事的人,為了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耶穌連飯也顧不得吃、擺上一切以幫助他人為優先。
但,耶穌辛勤傳道、努力做工的結果,不是得著眾人的讚揚,反倒遭受宗教人士的質疑、靈界勢力的干擾、家人親屬的不諒解……等各樣的攻擊。
對此,東海大學基督教會曾祖漢傳道提問,「藉著耶穌的這段經歷,凸顯基督徒『期待』的天路,與『真正』的天路,有多大落差?」
答案是,「理想與真實,存在巨大的差距。」
曾祖漢指出,「外界各方的質疑」、「生活中的患難與逼迫」、「持守正確價值要付上的代價」,都是要從老我蛻變為基督徒,必須得經過的磨難與挑戰。
面對多方指責,與耶穌一同受苦
首先,從「外界各方的質疑」談起。
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著;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
—馬可福音3:20-23
曾祖漢表示,耶穌為了要傳道、醫治、趕鬼,連飯也顧不得吃地將時間全然獻於服事之上。從耶穌的角度出發,祂是將傳福音的急迫性先於其他任何事務之上,然而,耶穌的家人卻認為「他癲狂了」!
除了家人的不理解,當時的文士也都出面指責耶穌,嘲諷祂是被鬼王別西卜附著,稱祂是「靠著大鬼來趕小鬼」,有諸多的不屑與訕笑。
馬可福音中,耶穌的處境乃是面臨著屬神與屬世的兩股勢力交相拉扯的局面。曾祖漢提醒,這樣的情況不只會發生在耶穌身上,在基督徒與未信家人間的相處很常也是如此。
未信的家人指責,認為信徒為福音過度癲狂、覺得懷抱此等熱忱非常可恥,甚至會做出逼問,質疑基督徒,「是不是有了教會就不要家庭了?是不是從此背祖離宗?」時常會澆熄基督徒為主服事的熱火。
對多數人來說,家人都是自己最親近的對象,若是無法獲取家人理解,將會是人心中難以解開的傷痛。
曾祖漢認為,要消弭信仰價值觀和世俗價值觀的差異,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9:24-27教導「當為不壞的冠冕賽跑」。
賽跑的目的很明確,所有選手都同時在場上起跑,可是最後得獎賞的只有一人;為了這個最大的、從神而來的「不能壞的冠冕」,選手需要學會節制、知道「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縱然耶穌的經歷發生在兩千多年以前,但,「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馬太福音10:25)」被家人指責、受大眾蔑笑的遭遇,不只會發生在耶穌身上,也會發生在信主的人身上。
當人決定成為基督徒,跟隨耶穌的代價,就是會遭受諸多的患難與逼迫,不要因此輕易放棄、再一次遠離真神。
患難甚多,有神不失平安
第二,面對「生活中的患難與逼迫」,曾祖漢進一步援用蔡頌輝牧師的兩張漫畫圖來做比對與解說:
曾祖漢說明,信主後不免有人還是將眼目定睛在個人需求之上,禱告求的都是「自己」想要達成的各種願望,想要有一份又好又穩定的工作、希望婚姻家庭幸福美滿、希望課業順利、凡事心想事成……
期待要滿足所求的同時,這樣的基督徒在面對到不合己意、不公平的對待時,心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可能會希望上帝能代我們去懲罰惡人、咒罵惡人應落到永恆的地獄之中。
曾祖漢表示,「信主後的日子,並非永遠一帆風順,但神應許我們,不論任何景況,靠著神,心裡就會得著平安。」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希伯來書4:14-16
以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的學員結訓過程為例,兵丁們都需要通過俗稱「天堂路」的最終考驗,得在充滿尖銳稜角的石頭路上匍匐前進、翻滾、進行各樣指定的戰技動作,完美達成考核官標準後,才能獲得兩棲偵搜大隊徽章。
「痛,是奔走天路中,不可避免的處境!」曾祖漢說,上帝的心意乃是要透過環境顯明,祂已為拯救世人,忍受一切的苦難與羞辱,最終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耶穌基督的典範,就是基督徒在受苦時最好的幫助,因為神與我們一同遭遇苦難、一同經歷了被刑罰的過程,這就讓神能夠體恤我們的軟弱、瞭解人一切的需要,「再大的困難,都只要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寶座前。」
此外,曾祖漢表示,當試探引誘臨到人的面前,只要我們也願意將一切情況都帶到神面前、讓神帶領我們迎接挑戰,再難的問題都不會讓人失了平安,因為我們有堅持行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
成為付代價的基督徒
第三,「持守正確價值要付上的代價」有時不只是外界的質疑或嘲笑,不認同的聲音也很可能是從教會內傳出,進而造成被指責者心中有許多的苦毒、對信仰變得冷漠。
從實務狀況來看,不只是信仰的範疇,在每件事上要持守真道、「不輕易改變」本來就是困難的事情。
然而,若是從外界而來的指責,轉個念頭想「他所說的,他不知道」,感受上可能就平復許多,但,若是同道中人予以嘲諷,很可能再怎麼易位思考,都覺得無法忍受。
曾祖漢說明,受傷的弟兄姊妹除了自此對信仰淡漠以對,更甚者會一步步地變成「信仰中的邊緣人」,就算有參加小組、主日聚會,卻從不開口與人交談、聚會結束就離開、有愛宴也選擇餐點拿了就躲到一邊獨自進食。
這些受傷的人心中,很可能憤懣的想著:「為什麼我這麼認真服事上帝,還要被眾人這番嘲笑或謾罵。氣死我了,不做了、不做了,我就當個邊緣人躲一邊去。」
然而,主耶穌的遭遇不也如此?甚至耶穌遭受的不僅是家人和世人的異樣眼光、冷嘲熱諷,最後還被門徒背叛、被釘十字架、受到極大的羞辱。
希伯來書4:14-16同樣能解答這樣的經歷。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查考約伯記。約伯的遭遇,與他在患難中的思辯與決定,同樣呈現出基督徒會持續處在撒但與上帝間的主權爭奪戰,我們無法站在中立地帶、保持事不關己的態度。
「不是往上帝國行去,就是落到敗壞之中!」曾祖漢強調,「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馬可福音3:27)」
這段經文譬喻中的「壯漢」意指撒但。誰能把撒但綁起來,並且搶奪牠的家?這人就是耶穌,耶穌的權柄比撒但更強,但神給撒但一定的能力,讓牠能折磨試煉人,卻沒有能力可以取人性命,手上的權勢也可能隨時被耶穌收回。
曾祖漢表示,既然如此,透過哥林多後書4:8-9便能知道,「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這給了基督徒有根據的盼望,知道我們所信靠的那位,比一切更大。
與主內家人一同奔跑天路
上述的基督徒三大挑戰,經典信仰文學《天路歷程》正是生動地用故事來做描述。
經典信仰文學《天路歷程》生動描述了基督徒會面臨的試煉與逼迫,以及如何靠主站立、戰勝艱難。(圖/取自 VISION VIDEO YT)
曾祖漢介紹,《天路歷程》主角名為「基督徒」,透過讀書,基督徒預知自己所住的城市將會被天降大火所焚毀,為此驚恐不已。
這時有一位名叫「傳道者」的高人指示,基督徒必須逃離故鄉、前往天國,才有獲救的可能。這讓基督徒背負家鄉的重擔、踏上一段艱難且勇敢的旅程,定睛往天國行去。
歷經一番考驗掙扎,基督徒在遇到惡人、面對各樣的誘惑凶險時,都未曾迷失,最後學會了抵抗誘惑、一路前行直至最後抵達目標,天國的大門為基督徒展開。
曾祖漢說,不論是《聖經—馬太福音》或者是《天路歷程》,所寓意的都是要讓基督徒明白,「信仰之路並不好走,必然有諸多阻力,想要通過就得加倍警醒。」
還有,走過挑戰的秘訣,除了是倚靠主,讓神成為人的信心與盼望,也不要忽略耶穌為傳道的擺上,遠過於堅守屬世家人的關係;「也就是說,和我們一起同奔天路的同伴,不見得是血緣上的親屬,可能是一同遵行神旨意的弟兄姊妹,也就是我們在神家中的親人。」
主內家人的互相扶持,也將是基督徒走過試煉的重要力量。(圖/shutterstock)
曾祖漢提醒,走在屬天的信仰道路上,必然會遇到諸多狀況。遭難時不要忘記呼求上帝的恩典,也不要忘記,在地上教會的目的就是互為肢體。
「堅守信仰之路並不容易,但這並非是一趟孤單的旅程。因著基督徒彼此都有共同一致的目標,困難時可以嘗試攜手走過、不要輕易成為『信仰中的邊緣人』!」
「讓我們靠著當今信徒的扶持、耶穌的生命見證與幫助、初代門徒的典範,成為奔跑天路時,持續的盼望」曾祖漢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