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州擔任浸信會牧師的史帝芬.李(Steven Lee),撰文談到那些會令牧者苦惱、痛苦和陷入掙扎的各種教會紛爭。
基督徒也許聽過,或自己就曾對教會有過這樣的質疑:
「你的教會人數太少了」、「在我先生發生外遇的時候,你對我的關心太少了」、「這間教會一點也不溫暖」、「這裡的限制太多了」、「教會太大了」、「你們禱告的方式我不喜歡」…
不論是什麼原因引發弟兄姊妹的不滿,或者是同工之間的爭執,牧師要如何以勇氣、堅定的信念、謙卑和無限的寬愛來處理呢?
最忠誠的主僕,也會在事奉中有分歧
史帝芬.李說到,教會一定會有衝突、針對傳道牧者的各種耳語…等,畢竟教會是一群罪人聚集的地方,會有誤解,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在教會歷史上「分裂」是常有的事,也因此主耶穌才會不斷提到「要合一」。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章10節
不只在哥林多前書,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就親自提名兩位同工,應在事工裡彼此合一的服事。「我勸尤阿迪婭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她們很明顯是保羅身邊的核心同工也盡忠服事主,如今卻因為一些原因產生意見分歧。
解決衝突並不容易,過程往往凌亂不堪,卻又不能置之不管。它不會自行解決,因此不論是什麼樣的問題引發了教會內的紛爭,「面對」是牧者最好的選擇。
有些人一想到要處理弟兄姊妹之間的紛爭,或者是同工之間的衝突,便嚇得手足無措,只想快快逃跑。但讓我們思想保羅的教導──
「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摩太後書2章24到26節)
避而不見更糟糕,牧者處理三原則
史帝芬.李認為,教會的傳道和領袖在此時絕不能逃跑,而是學習用忍耐和溫柔,把真道教導給弟兄姊妹。他整理了三點建議,給那些正在煩惱著如何解決教會紛爭的牧者:
1.謙卑的記得,這是屬神的教會
第一點,記得這間教會是上帝的教會,因此帶領的是上帝,牧者是領受呼召、奉差遣服事教會和弟兄姊妹的人。
翻開聖經,當以色列人背離上帝的時候,摩西做了什麼事呢?他這樣說:「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這民是你的民。」(出埃及記33章13節)
從摩西的反應,我們可以知道在處理教會內部衝突時,一定要先記得「這是上帝的教會」。當衝突發生,屬靈的帶領者要有智慧的面對衝突,但這不是靠自己解決事情;上帝樂意給予我們幫助、賜給我們祂的智慧。
列王記上3章7和9節是很好的例子,教會的領袖可以這樣禱告:「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做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2.謙卑的記得,主耶穌的榜樣
第二點,效法基督無私的犧牲和不求回報的愛。牧者有責任看管羊群,我們要小心面對衝突,提醒自己耶穌的榜樣。
腓立比書2章7到8節提到耶穌謙卑的榜樣:「…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先把自己的喜好和意見放在一旁,懇求主耶穌與我們一起,面對教會內棘手的衝突和爭執。想一想,主耶穌會如何回應呢?若暫時沒有答案,可先退後一步求問神。
3.謙卑的在愛裡說誠實話
最後,我們都必須在愛裡說誠實話。一位真正跟隨神的牧者,是對主忠心且毫不動搖的,他們非常渴望弟兄姊妹能認識神的愛、經歷祂的真理。
保羅曾這樣說:「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立比書1章8到9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章6節)
傳道和牧者很常碰到一個陷阱,是想盡快把事情處理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然而,我們要做的不是遮去事件。一位好的帶領者,能在愛裡說真實的話;教導聖經的真理,卻仍帶著堅定不移的愛。
帶著盼望相信,成全一切善工的神已動工
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記得,上帝的應許從不離開祂的百姓。
彼得前書5章2到3節這樣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做群羊的榜樣。」
上帝會成全一切關乎祂的善工,也總以耐心、愛心、陪伴和忍耐。緊緊抓住這個應許,在處理衝突的過程中,不要放棄!
「恨能挑起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箴言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