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罪惡感」、「憤怒」、「貪婪」、「嫉妒」心靈的四個敵人,而這些會產生一種「債務」與「欠債者的人際動態」,導致該事件中當事者一切人際關係的不平衡

 

《告別受委屈的自己:別讓情感的虧欠,變成情緒與關係的毒素》一書由「啟示出版社」出版,作者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於書中分享,如何清理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債務」要訣,為要幫助我們清理侵蝕關係的「四種情緒債務」,還給自己「『沒有虧欠』的愛與關係」!

心靈的四個敵人,分別是:「罪惡感」、「憤怒」、「貪婪」、「嫉妒」;它們可能具有毀滅性的害處,卻連醫生也無法將其測量出來。更麻煩的是,無論年齡長幼,都難逃其毒手,各個大型製藥公司也都拿它們束手無策。

 

這四種阻塞生命流動的因子,具有腐蝕性力量,它們能從「黑暗中」獲取能量,極為容易堆積在人的心靈中,進而毒害人際關係、信仰與品格

 

若放任它們不管,其力量與影響力會日漸坐大,最後將走向嚴重後果。然而神奇的是,它們只要暴露在真理的光芒中,將立刻消散、並失去力量。

 

「債的力量」從何而來?

幾乎,你我所經歷過的每種「衝突」和「人際關係創傷」,都可追溯到「罪惡感」、「憤怒」、「貪婪」、「嫉妒」,這四種「心靈敵人」的其中之一。

 

它們每一個都是由一種「人際動態」所驅動、催生出來,進而產生一種「債務」與「欠債者的人際動態」,導致當事者一切人際關係的不平衡。而唯有了解這些動態,才能使它們再也沒有力量可在你的生命中作怪!

 

舉例,若是你欠某人錢,或是某人欠你錢,此種人際動態就會產生。也就是說,無論你的人生中正在發生什麼事,「你的債」始終追著你不放。

 

儘管在一段「人際關係」中,一般都是「被虧欠的人」佔上風;但也有可能,你遇到一個欠你錢、卻拒絕還錢的人,你就會知道,被欠錢的人也會有無力感和壓力。

 

無可避免的,總是會有人佔上風、或者出現不平衡的情形。但,若債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清還,情況會持續惡化,直到債務壓力沉重到我們背不動為止。

 

欲解決此種緊張關係,有兩種方法:其一,有人要還清債務;其二,有人要取消債務。因為,只要債務尚未被「還清」或「一筆勾消」,「債」就會繼續支配著一個人的整段人際關係。

  • news-details
  • 清理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債務」,非常重要。(圖 / shutterstock)

解析「心靈的四個敵人」

 

第一個敵人:罪惡感

罪惡感說:「我虧欠你。」

 

「罪惡感」來自於,我們做了自己認為的虧心事,所以對不起別人。此罪惡感,多年來一直是人們採取許多行動與反應的原因,這就是「因罪惡感」而產生的「虧欠力量」。

 

舉例來說,一個拋家棄子、和女人私奔的男人,因著孩子問他「為何不再愛媽媽了?」,而開始感到內疚。這時,債務與欠債者的關係已經建立,導致他會覺得「自己欠妻子、孩子一個道歉」。

 

在此處,之所以是用「欠」來形容,是因為男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從家中的每個人身上都拿走了「某樣東西(完整的家)」,所以,現在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欠債者」。

 

而唯一能讓事情回到正軌的方式,就是「還債」。即使,他唯一可拿來還債的東西是「言語(一句抱歉)」,仍會覺得有責任要支付某樣東西給對方。

 

其實,有很多人試著用工作、服事、奉獻或行善,想要趕跑罪惡感,都毫無果效;因為,沒有什麼會比「償還債務」,更能使一顆內疚的心解除罪惡感。罪惡感如同「欠債」,只有「還清」或「一筆勾消」,始能讓一顆充滿內疚的心得到解脫。

 

第二個敵人:憤怒

憤怒說:「你虧欠我。」

 

「憤怒」是一種「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產生的結果。而這個「自己『想要的』」東西中,可能包括「自己(認為)『應得的』」;畢竟,誰會不想要那些「認為自己應得的東西」呢?

 

當你沒有得到「認為自己應得的東西」時,這件事換個說法就是:「有人虧欠你」。

 

從上述「拋家棄子和女人私奔的男人」故事來看,男人的孩子現在(或曾經)有「憤怒問題」的可能性很大,因其被剝奪、偷走「擁有一個正常家庭的機會」。

 

有過此經歷的孩子,的確有生氣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儼然是「偷走他們完整家庭」的小偷。而若父親將責任推給母親,令孩子相信自己是不得已的,就會變成「母親也虧欠他們」。

 

「充滿憤怒的心」,實則是一顆「希望得到償還的心」人們很容易相信,「解決憤怒」的唯一方法就是「償還」。

 

然諷刺的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認為的債務是「永遠無法償還」的。因為,人花上大半生時間在等待「償還不了的債務得到償還」;而可以糾正錯誤的時機早就過了,但憤怒依然在,且許多時候,憤怒甚至會「加劇」或「擴散」。

 

第三個敵人:貪婪

貪婪說:「我虧欠了我自己。」

 

總結來說,貪婪的人會認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好東西」都是「應得的」;還會認為,「自己『可能得到的』每樣好東西」也都是「應得的」。

 

所以,很難叫一個貪婪的人放棄「金錢」或「物質」,因其認為,那是「屬於他的東西」,而其內心對於「缺乏」或「失去」,有著「深刻恐懼」。

 

舉例而言,一個在「家庭經濟毫無保障」中長大的人,定會緊緊抓住手中的錢。同樣地,一個曾失去一切的人,定也會執著於現在所擁有的。

 

「恐懼」,是貪婪背後的驅動力量,它為貪婪提供了動力。內心貪婪的人,害怕神不會照著「他們想要的方式」來照顧自己,因此肩上背負著重擔。他們渴望安全感,且為要保有安全感所需的一切,必須自己取得、維持、提供。

 

問題是,貪婪者擁有的東西,永遠都不足以滿足自身需要,且總有另一種「擔心的假設」,驅使其去獲得更多東西。他們很少能與他人和平相處,更無法與自己和平相處。

 

第四個敵人:嫉妒

嫉妒說:「神虧欠我。」

 

說到「嫉妒」或「羨慕」,立刻會使人聯想到——人往往會在與人相比之下,覺得自己「沒有」或「缺少」技巧、健康、身高、遺產、外貌等等。

 

換個角度,也就是說:如果神讓你擁有好身材,那麼穿上泳裝就會感覺好一點;如果神讓你更聰明,那麼在升學考試中就能有更好表現……等等。

 

所以,該怪誰?

 

通常,大家往往會認為,「嫉妒」是和朋友、同事、鄰居之間的問題,卻不會認知為「怨恨神的表現。但其實,若你相信有神,嫉妒實為「你和神之間」的問題,因你覺得:「祂虧欠了你」。

 

有一種東西或許可緩解心頭的嫉妒,就是當你羨慕的某人遭受某種挫折時,你的感覺就會好多了。也就是,當看著「你所羨慕的人」失去「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時,那會令人感到滿足。

 

其實,你所羨慕的人,並不是你的問題所在。他們的損失、挫折及失敗,只能「暫時」緩解你的痛苦,卻不能將它連根拔除。因為,就算不是他們,也永遠都會有人比你更有錢、更有才華…。

 

在你還沒有找到處理嫉妒的方法之前,只要嫉妒不受控制,你所有的人際關係就不會是安全的。

 

建議你應當好好檢視,在自己內心是否有發現「罪惡感」、「憤怒」、「貪婪」、「嫉妒」——心靈的四個敵人的症狀?只要正視它們,相信就可以在某處看到自己。

因為,「看見問題」就已經解決問題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如何去應對它」。

 

無論是「你虧欠誰」,或是你認為「誰虧欠你」?都需要為自己找回一顆快樂的心。你需要做好心裡準備——必須做出決定:是要「償還債務」,或是「接受別人償還欠債」,還是「將債務一筆勾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