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宣教士莊介⿑和戴沛吟一家人,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和腹中寶寶,一起回應大使命。(圖/莊介⿑ 提供)

400多年前,荷蘭宣教士將基督信仰的福音種子,撒在了台灣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人心上,扎根發芽;400多年後,耶穌心中所在乎的宣教大使命,在西拉雅族後裔—莊介齊和戴沛吟夫婦的心中,開花結果。

 

他們一家人,決定領受與四世紀前相同的跨文化宣教呼召,成為國際宣教士,定意要將福音種子,送到海外未得之民的族群中!

 

莊介齊說:「不是因為他們貧窮,不是因為他們弱勢,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基督徒,完全沒有聽聞過福音;他們不認識耶穌基督救主是誰,不知道有位愛他們到底、定意要他們一生蒙福的上帝。

長宣這條道路,有時候是在做一個『自己也看不到結果的事情』,但是結局已經寫在〈啟示錄〉裡面了。

 

從小在台灣長⼤的「蒙福之家雙語教會」跨文化宣教士—莊介⿑與戴沛吟夫婦,不僅期待未信主家⼈和更多台灣⼈都能認識神,同時渴慕⾒到神的名在「未得之⺠中」被尊崇,萬族萬民都來瞻仰祂的榮美,單單將榮耀歸與上帝!

 

家族基督信仰超過四百年

從荷蘭人殖民台灣開始

我原本對宣教沒有興趣,只是上帝的手,一直在我身上不停止祂的工作。從小被基督信仰薰陶的莊介⿑談到,上帝揀選其「母親家族」的故事。

 

莊介⿑原以為自己是第五代基督徒,外公毛耀宗曾是長老教會和救恩會牧師,舅舅和阿姨們也在靈糧系統的教會和召會服事當傳道人。

 

然而,當他仔細研究「家族歷史」時,發現自己竟是台灣(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後裔,在其深邃的五觀輪廓下,隱藏著「數百年基督信仰的故事根源」

 

四百多年前,當全球興起帝國殖民主義風潮的時代,有一位荷蘭宣教士來到台灣,將福音傳給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人,並在他們當中建立第一間教會。此外,這位荷蘭宣教士,還以拼音方式為西拉雅族人翻譯聖經書卷〈馬太福音〉,幫助族人認識耶穌、遇見神。

 

此歷史令莊介齊大為感動。

 

2022年,莊介齊一家人,一同回應大使命呼召——成為跨文化宣教士,前往創啟地區進行宣教。他說:「現在,我和太太沛吟,也要把福音帶到海外另一個未得之民的族群當中。

  • news-details
  • 莊介齊至各教會講道、動員,看見未得之民的福音需要,以及各自在大使命中的角色。(圖/莊介⿑ 提供)

大學時期向耶穌請假並禱告:

若祢真的存在,要帶我回家!

自小學開始,莊介齊就置身在「兒童主日學」的環境中長大;當他離開高雄、前往台中就讀中興大學昆蟲系時,曾向耶穌「請假」,遠離教會生活

 

當時的他認為,自身信仰停留在「理性思維」,心中沒有真實領受。大一時,他向神禱告:「如果祢真的存在,有一天,祢自己再把我帶回家。」

 

研究所考試過後,莊介齊因為車禍意外,導致中斷求學,躺在病床上,不斷思考著未來人生。想到,若在此刻「回天家」,自己只能對耶穌說:「上帝啊,我都還不清楚自己的人生,就來到這裡(天家)了怎麼辦?

 

於是,躺在病床上的他,自己做了決志禱告,對耶穌說:「主耶穌,我想要回到祢的面前,不想再過一個『自己掌控』的人生,祈求祢讓我明白『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從那刻起,莊介齊改變人生計畫,重新回到教會。

 

當時,逢台中旌旗教會正於中興大學舉辦外展活動,他便領受堅定洗,更加確定自己的基督信仰,並經常禱告祈求上帝指引:「神,我這一生我可以如何跟隨祢,為祢所用?

 

藉著每日禱告與神連結,莊介齊逐漸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新造之人,並開始計劃走向全職服事之路。

 

現今的他,經常對人分享自己對生命的領受:「人生有二個很重要的日子,其一是神賦予生命的那日,其二是明白神創造自己生命意義的那日。

 

然而,後者尤為重要,因多數人受洗後、仍不明白神所賦予的命定,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在見主面之前,於地上(現今位置)「與神同工」要完成的事情(角色/任務)為何

  • news-details
  • 在旌旗教會時,莊介齊多次帶領短宣隊至柬埔寨服事。(圖/莊介⿑ 提供)

短宣遇神蹟:僅一個禱告時間,瘸腿起來行走

莊介齊受堅定洗後,在台中旌旗教會接受裝備。並於2010年,在領袖學院與宣教學院畢後業,開始全職服事,領受差派,回故鄉參與⾼雄旌旗的植堂工作

 

2012年,他成為宣教士,被差派至海外旌旗植堂。2014年返台,牧養台中旌旗青年,並多次帶領團隊參與柬埔寨與大陸等海外短宣。

 

莊介齊分享前往柬埔寨時,經歷的一個奇妙神蹟。當他為一位腳踝受傷腫脹、坐在草蓆上無法行走的人禱告,對方經歷到醫治神蹟,站起來行走

 

這變化是肉眼可見的神蹟,僅一個禱告的時間,就看見上帝奇妙工作彰顯

  • news-details
  • 前往柬埔寨短宣,經歷奇妙神蹟。當莊介齊為著因腳傷坐草蓆、無法行動者禱告時,對方經歷醫治神蹟,站起來行走。(圖 / 莊介齊 提供)

短宣得到最多幫助的,是服事者本人

於是起來回應「跨文化長宣」的需要

莊介齊回顧自己一路走來,不論是投身海外植堂、或柬埔寨短宣隊,一切經歷都是耶穌一步步帶領,走上長期宣教之路。

 

「在海外我看到,原來在一個離開台灣以外的地方,可以繼續看見上帝的工作。尤其是在柬埔寨,看到跨文化宣教,對我的衝擊更大、更深刻。」

 

他曾問具有醫生背景的短宣隊領隊黃以文牧師:「每次出團(六天數十人)對當地的實質幫助有多大?」黃以文告訴他:短宣隊得到最多幫助的,是服事者自己。也因如此,更盼望在短宣隊裡,未來有人起來回應長宣的需要。長宣這條道路,有時候是在做一個『自己也看不到結果的事情』,但是結局已經寫在〈啟示錄〉裡面了。

 

這段話,深深烙印在莊介齊內心深處——長宣,就像「一粒麥子」般扎根在其心田裡。

 

每次短宣隊出團,莊介齊都會向神禱告:「有沒有一個故事,是接下來6天當中祢要我去經歷的,而這故事在我回到台灣後,可以繼續向眾人分享祢的心意。」而每次短宣也令他不斷反覆思索:「自己未來要如何投入長宣服事?」

 

2016年,當台灣牧者邀請莊介齊前往創啟地植堂、牧會,Radius Asia陳維恩牧師的一席話,更加堅定其服事方向。

 

這是莊介齊第一次聽到「未得之民」這個詞彙,明白在這世界上,竟還有如此多族群,在他們的語言中未有聖經譯本;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一間教會,以致完全沒有資源認識這位真神。僅因,他們沒有機會遇到基督徒,很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聽聞福音。

 

莊介齊更明白到,當地教會總量甚至比台灣還多,自己過去只是「+1」的行動。而在此刻,他聽到自己過去一直不斷「問耶穌的解答」,也找到自身要回應大使命的角色與位置,更確信要走上宣教之路。

 

莊介齊計畫「回應未得之民對福音的需要」,於是在2017年2月,轉至蒙福之家雙語教會,成為跨文化宣教的差派⺟會。

並在出發前,前往聯合差傳擔任動員部主任,向全台眾教會推動及訓練跨文化宣教的階段性任務。之後更與太太沛吟,至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接受全時間跨文化宣教的訓練

 

莊介齊強調:「大使命,是整本聖經的核心,也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不應該只是一個事工!」同時,他致力提供跨文化宣教教育,舖平台灣的跨文化宣教道路。

宣教的呼召已經寫在聖經裡,是針對所有基督徒(而不是少數個人),而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大使命的呼召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

 

莊介齊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應領受宣教呼召,差異只在於,願不願意回應神的旨意而已。

  • news-details
  • 上圖:在創啟地區,透過非營利組織成為平台,與當地村民建立關係。下圖:全台有十六間跨宗派的教會,聯合差派前往創啟地區宣教。(圖/莊介⿑ 提供)

成為未得之民的生命見證,建立具自行運作能力的在地教會

莊介齊與戴沛吟夫婦,企盼將福音帶到最有需要之處,二人在婚姻路上,備受牧者支持,也一同領受跨文化宣教的異象。

 

戴沛吟宣教士在大學時,因接觸基督信仰而信主,是家族中唯一基督徒;她沒有短宣經歷、任何神蹟,也無病得醫治的歷程。她直接進入跨文化長宣,單純是因為:「聖經就是這樣寫的,我就是『單單地順服』

 

莊介齊分享,「宣教」是每位基督徒都應存有的「心志」,不需要超自然的異象、或超自然印證,而是單單從神話語「看到,並且回應」的呼召!

  • news-details
  • 在美籍主任牧師艾善恩(Sean Ellis)和師母艾純恩(Katie Ellis)的陪伴下,莊介⿑和戴沛吟夫妻成為蒙福之家雙語教會中,第一個被差派至海外的宣教士家庭。(圖/莊介⿑ 提供)

長宣唯一目標:

建立當地第一間教會,翻譯當地語言的聖經

莊介齊和戴沛吟在擁有多元文化的蒙福之家雙語教會,奠定跨文化服事的能力。在這裡,有許多來自美國的宣教士聚集,且有不同國籍、教會背景的肢體齊心同工,實為耶穌對莊介齊夫妻領受「跨文化長宣異象」的奇妙帶領。

 

「我第一次來這間教會聽完主日後,與艾善恩主任牧師聊宣教之事,當我提到,想走跨文化宣教路線時,他立刻回應,教會願意陪伴走這條路。」

 

美國宣教士出身的艾善恩,告訴莊介齊:「全教會為跨文化宣教禱告,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你和沛沛就來到我們當中,回應跨文化宣教。」艾善恩並幽默地說:「我們不能有一堆的海外宣教士在教會裡,卻沒有差派出任何一位宣教士到海外去宣教。

 

2021年,莊介齊與戴沛吟成為國際差傳協會(SEND International)宣教⼠,並接觸到該會在未得之民創啟地區群體中服事的成熟團隊,透過非營利組織於當地提供農業、教育、醫療等幫助,與當地人一起生活,以此「建立關係」,成為基督信仰的見證人,建立友善的鄰里關係,並以在當地「建立教會」為最終⽬標

 

在莊介齊心中,未得之民的長宣沒有時間限制,唯一目標是:「有一天,當地教會可以建立起來。如果需要十年,就待十年;如果需要三十年,就待三十年。然後,有一天,當宣教士離開時,當地教會仍然可以健康地繼續運作,這樣宣教士的任務才會告一段落

願耶穌愛的福音種子,如一粒麥子般種在未得之民當中。

 

「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使徒行傳13:47)

  • news-details
  •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 28:19)(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