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今日報》為您整理三則國內外消息。(圖/shutterstock、BBC YT)

《基督教今日報》為您整理三則國內外消息:猴痘的傳染與預防、蘇丹內戰、新變種病毒「大角星」,我們一起舉起手禱告!

  • news-details
  • 猴痘患者激增》18日疾管署公布本土13例、境外2例。(圖/shutterstock)

1.猴痘患者激增本土13例、境外2例。傳染途徑及預防須知一次看

昨(18)日,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Mpox)確診病例,包含13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均為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的男性。因身體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前往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

 

據疾管署統計,截自17日止,共有7024人已接種猴痘疫苗,仍呼籲民眾如出現皮膚病灶(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之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猴痘為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與已根絕的天花同屬「痘病毒科」,但猴痘症狀較輕微、致死率較低,猴痘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21天,通常為6-13天。

 

猴痘病毒的兩大傳染途徑》

一、人傳人:

1)猴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例如經由親密接觸之性行為、與猴痘患者進行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

2)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及被污染物品而感染。

3)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性接觸為此波疫情主要傳播途徑,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aerosol)之醫療措施,且未著適當個人防護之醫護人員,及親密接觸之同住家人,才有較大的感染風險。

 

二、人畜共通傳染:

1)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

2)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 news-details
  • 猴痘的居家自我照顧指引-如何保護自己。(圖/疾管署 提供)

  • news-details
  • 猴痘的居家自我照顧指引-如何保護他人。(圖/疾管署 提供)

猴痘如何預防?

一、避免人畜共同傳播:前往猴痘病毒流行的區域時,要避免接觸靈長類、齧齒類、生病或死亡動物,且食物都要煮熟再吃。

 

二、避免人際傳播: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避免容易接觸不特定人士的高風險區域;性行為應全程使用保險套。醫護有需要提供照護時,也需要遵照相關傳染防護措施。

 

三、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

 

四、疫苗接種:我國已採購JYNNEOS疫苗,供操作正痘病毒屬之實驗室人員、曾與猴痘患者有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以及具高風險行為者等為對象進行接種。


代禱》求神幫助我們在聽聞猴痘病毒的消息後,不致慌亂,心中仍有平安,因不論全球疫情如何動盪,這位賜下平安的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 news-details
  • 15日非洲國家蘇丹為爭奪政權爆發內戰,至今已是第四天。(圖/BBC YT)

2.蘇丹內戰持續》各國官員呼籲停止暴力行為

15日,非洲國家蘇丹為爭奪政權爆發內戰,準軍事武裝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SF)與政府軍爆發激烈衝突,砲火聲不斷。聯合國統計截至17日止,已造成逾185人死亡,1800人受傷。首都喀土穆(Kharṭūm)多處缺水缺電也缺糧,多數民眾擠在陰暗的臨時避難所,等待救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先前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將與「駐喀土穆的使館人員」保持聯繫,並呼籲禁止暴力衝突;豈料近日便於外媒證實,一支美國外交史團的車隊遭到襲擊,所幸人員都平安,嚴厲譴責蘇丹的行為十分不負責任。

  • news-details
  • 戰火引起的濃煙密布。(圖/BBC YT)

歐盟駐蘇丹大使也在社群媒體表示,於駐地期間遭到襲擊,雖無生命危險,但這已違反了維也納公約。

 

令人不幸的是,當地的醫院也成為軍方鎖定攻擊的目標,據CNN報導,有三名醫生描述當地遭遇襲擊的畫面,醫生委員會也表示,幾乎已經沒有醫生願意留在醫院,許多傷者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靜候救援,或是等待死亡。

  • news-details
  • 當地的醫院也成為軍方鎖定攻擊的目標,許多傷者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靜候救援,或是等待死亡。(圖/CNN YT)

代禱》神啊,祢是大能的醫治者!求祢堅固在蘇丹受傷的人們,讓他們身體和心靈的傷得到醫治,賜下祢的平安在全國人民的心中,也保守蘇丹正在內戰的兩股勢力,能夠用從神而來的智慧治理這地。

  • news-details
  • 近日於印度境內肆虐的新型變種病毒XBB.1.16-又稱為「大角星」(Arcturus)。(圖/shutterstock)

3.印度變種病毒興起》足跡橫跨28個國家地區,目前致死率不高

17日今日報的報導提及,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近日於印度境內肆虐的新型變種病毒XBB.1.16-又稱為「大角星」(Arcturus)於一月份首次被發現,目前已在29個國家/地區(英國、美國、澳洲及新加坡等)獲得記錄,屬於*Omicron變體的子變體。

 

*Omicron於2021 年底出現,並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變體。

 

大角星的大流行,也導致印度政府於部分地區重推「口罩令」,醫院進入紅色警戒,並恢復生產疫苗。

 

該病毒株具有高感染力與傳播力,約為Omicron的1.2倍,除發燒、咳嗽或是腹瀉等症狀外,與過去其他變異株不同之處,是它還可能引起結膜炎,但目前無證據顯示「大角星」的致命率更高。

 

目前大角星的重症率不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密切觀察中。

 

代禱》求神在第一時間止住印度等地區的病毒肆虐,讓受影響的人們降至最低,並減少因病致死的機率;也求神保守我們的心,讓我們用謙卑的心看待病毒,承認自己和現今醫療技術的不足,唯有祢掌權世上的一切。

 

(參考資料:疾管署twitter@SecBlinkentwitter@JosepBorrellFCNNBBCBBC2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