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日,桃園一名28歲年輕健美選手,上身赤裸前往超商購物,因其體格外型及相關行為,被網友認為如似復仇者聯盟的角色「浩克」,故有「超商浩克」之稱(右圖)。對此事件,施以諾教授(左圖)受訪回應。(圖/施以諾教授提供、shutterstock)

近日,桃園一名28歲年輕健美選手,上身赤裸前往超商購物,疑似因找不到想要的食品而情緒失控,當下不斷揮舞身體、破壞其他物品,後經警方壓制到案。整起事件因男子行徑,登上社會新聞版面,事後有友人出面指稱,當日男子向穩定交往三年的女友求婚遭拒,精神受創才會如此,事後女友則透過社群媒體澄清絕無此事。

 

針對此時事回應,「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暨系主任—施以諾受訪表示,人們若經過重大事件的衝擊過後,有可能產生三種面向的反應。他進一步以「摩西」的故事為例分享,摩西「看出問題的關鍵」,遠比他「怎麼回應事件」更有果效。

施以諾分享,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完全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當然也有「不完美的一面」。當你我在看待類似此新聞事件時,應當跳脫「評斷者」的角色,以不同眼光去分析他人的「需要」,進而在日後接觸類似族群時,能有智慧地與其應對。

 

「心理會影響生理,生理也會影響心理。」人在遭逢重大事件、或危急事件時,在「急性壓力」下的反應,可分為下列三面向:認知面向、情緒面向,及行為面向。

 

認知面向

若你曾受過某一種背景的人的傷害,此有可能扭曲你對該背景之人所產生的認知,進而排斥與其接觸,這是屬於「歸咎因素」上的認知扭曲。

 

例如,有人在服兵役時期,被上級軍官或學長們以負面行為相待,有可能導致其日後看到軍官背景的族群時,會下意識地遠離或心生厭惡。

 

情緒面向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當人們陷入悲傷、難過和憤怒等負面情緒時,容易被當下的感受所控制。

 

行為面向

回到上述,若以「心理和生理會相互影響」為考量,當人在遭逢重大事故後,其行為模式的確有可能出現劇烈轉變。而少部分的人,會同時出現三種面向的反應。

 

第一時間」的做法很重要

施以諾分享,若身旁出現這樣的族群,不要錯過「第一時間」的反應時機。

 

1.壓制

若一個人的憤怒情緒持續上漲,將作出危害他人之事,也許這是最迅速、最直接的解決方式。

 

2.轉移

當人正處於氣頭上,不易聽進任何建議,這時若能「轉移其目標」,如,迅速切換話題,或帶離事發現場,或許能產生果效。

 

3.溝通與澄清

在職能治療上,溝通與澄清被稱為「認知行為參考架構」,意思是,當你改變自身想法,反應也會跟著改變

 

有時,此種方法花費的時間最長,但成功率不見得是最高。尤其,若一個人在暴怒當下,越刺激他、越引發他有論述機會,則有可能令他愈加憤怒。

 

上述三種方法,並沒有一定的好壞之分,端看當下對方的情緒與行為反應而定,但必要時刻,我們不能漠視這一切,而是需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了解人們需要,比什麼都重要

來看看一段經文:

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與我爭鬧?為什麼試探耶和華呢?百姓在那裡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什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

 

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

—出埃及記17:1-6

當時,以色列百姓因著缺水口渴,開始對領袖摩西大發怨言:「你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是準備要渴死嗎?」然而,摩西的做法很特別,他沒有立即反駁百姓的負面言論,也沒被這股眾怒牽著鼻子走,而是看出百姓真正的需求——口渴。

 

因此,摩西選擇先解決百姓「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並離開事故現場,向神祈求解決方案,最終擊打盤石,讓水流出、給百姓飲用。

 

有時候,不見得要去聽憤怒的人當下說的話,而是要去了解他背後的需要

 

施以諾分享,若以該事件而言,無須太過關注「超商鬧事男子」是否真的只是因為「在意沒有買到想要的食品」而暴怒,而是去觀察他「內心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是感情創傷抑或其他因素?這些都是值得思考之處。

 

同時提到,當身旁有出現這類型的人,我們也許不用急於回應對方抒發的負面字句,而是從對話中,找出對方真正的心聲,進而一步步理解其需要,慢慢地解決問題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