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陳安安老師年幼即領受呼召,最終成為牧者,開啟跨國服事旅程。(圖/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FB)

於菲律賓出生、成長在8個孩子、手足滿堂的大家庭,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新約教授陳安安老師是家中老么,自12歲起,就對成為牧者充滿渴慕,而後透過持續禱告、尋求應證,最終回應神的呼召,完成裝備,在神國牧養與教育事工中有份,成為一位傳道人。

自小參與事奉,領受呼召

談及信仰,陳安安曾於台中浸信會恩光堂舉辦的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校園更新募款餐會」中有詳細見證分享。

 

她提到,父母親都是福建人,成家後前往菲律賓發展。起先父母都還不是基督徒,因主奇妙帶領,在三姊生病時,一家人蒙華人牧者故侯均南牧師探訪關懷,令父母倍受感動、接連信主,也帶領孩子們在基督化家庭長大。

 

信主後,父母會穩定帶孩子參與教會聚會,當時聚會的拉古坂華僑浸信會(Dagupan Chinese Baptist Church)規模很小,有時沒有傳道人駐堂牧養,因而讓其從小開始有服事機會,每逢大聚會時,孩子們都會協助招待與各種庶務。

  • news-details
  • 父母帶領陳安安與手足們一起信主。父親已於1997年回到天家,母親依然康壯,家族將預備慶祝母親百歲大壽。(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因爸媽樂意接待的性格,無論是牧者或宣教士來到教會事奉,他們就一定會邀來家中作客,這也讓我非常習慣,從小到大家中常會有傳道人來訪,要接待他們,或是幫忙照顧牧者的孩子。」

 

因家鄉位置較為偏遠,有時來教會的牧者還會顧念到有更小教會也需有人牧養,如已故柳守仁牧師與楊建明牧師,會在主日下午繼續到其他地方講道,而師母與孩子就留在家,陳安安會到牧師館過夜,陪伴師母、並協助照顧牧師的小孩,讓她自小就有與牧者家庭密切接觸的經驗,因而產生羨慕善工,希望未來也能以傳道人身分前往各地服事。

 

從產生感動到成為呼召,陳安安說,要特別紀念一位總是從馬尼拉,搭5、6小時車程來教會服事的吳珊珊傳道,每次只要對方到教會服事,總找陳安安一起到街上發單張,邀其一同帶領青年聚會、探訪關懷團契成員。

  • news-details
  • 帶領陳安安父母信主的侯牧師(前排右三)。(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越投入事工後,有天,陳安安結束服事回到家,聽爸爸對她說:「安安啊,你是不是有天也會像珊珊傳道一樣,成為一位傳道人?」

 

乍聽之下,好像是隨口提起的閒談,但父親的話,卻像種子般落入陳安安的心,12歲那年,她就感受到神的呼召、並持續禱告尋求,並於隔年青年夏令營中,正式回應、告訴神:「我願意獻身成為傳道人,一生服事祢,求主使用我。」

 

持續尋求,求主使用

夏令營會後,當聯會的長輩們知道陳安安的決定,並不急著表達贊成或反對意見,而是提醒陳安安,要更加確認,這不是聚會中激情下做出的決定,也請她繼續參與聚會和服事,保持穩定教會生活,從中能對呼召有更篤定的確認。

 

按著牧師提醒,陳安安確實在穩定的讀經、禱告與靈修中,更加肯定呼召是從神而來,整個時間長達8年之久。

 

直到大學階段,陳安安在菲律賓碧瑤市念大學,帶領一家信主的已故侯均南牧師也剛好在碧瑤華僑浸信會牧會,陳安安便持續到此教會聚會與服事。

 

在一個看似尋常的週間禱告會中,陳安安在大一那年聽見侯牧師分享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的相關資訊,心中開始產生感動,在日後持續禱告中,神逐步讓她確定要到台灣浸神受裝備的異象,並在大學畢業後正式啟程、來到台灣,為日後服事教會做更全面準備。

  • news-details
  • 大四那年,台灣浸神37屆畢業生到東南亞短宣,在菲律賓的服事中與陳安安相遇,也成為她接觸台灣浸神的契機。(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隨神帶領、擴張境界

回想當年來到台灣浸神的場景,陳安安說,當時她是全班最小的一位,用3年時間完成課業後,隨即返回菲律賓的母會服事。

 

「在台灣得著的裝備,成了牧會極大的幫助!」

 

陳安安表示,華僑教會的特性,是需要對年輕人說英語或菲律賓語,對長輩則是需用閩南語,因為適當語言才能真正打動人心;來到台灣的數年,成為練習中文的絕佳機會。

  • news-details
  • 神學院完成裝備後,陳安安返回母會「拉古坂華僑浸信會」,牧會10年半。(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另外,二年級的教會實習,她被安排至浸信會懷恩堂服事,教會牧者讓陳安安主責兒童夏令營相關事工,三年級的實習與宣教士一起參與開拓教會的操練,所累積的各種經驗,也都是她往後牧會的極大養分。

 

當時,陳安安返回菲律賓前夕,菲國正好經歷芮氏規模7.7大地震,教會百廢待興,一切須重頭開始;此契機讓陳安安全心委身教會,度過10年多牧會時光。

 

本以為會就此長久留下來,陳安安卻意外接獲台灣浸神前任院長蔡瑞益牧師之邀,希望她返校任教,對此,她則堅定回應,「我很確定上帝帶領我回到母會服事,除非祂又一次清楚地告訴我時間到了,需要離開教會、進入下一段服事,否則我不會輕易離開。」

 

為此,蔡前院長除耐心等候陳安安尋求應證,當她為自己的中文不夠好而擔心時,蔡瑞益也溫暖鼓勵,「外籍宣教士都能找到辦法授課了,妳一定也可以。」

  • news-details
  • 浸神前院長蔡瑞益牧師的耐心邀請與等候,最終打動陳安安來台服事,栽培學生。(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 news-details
  • 陳安安目前兼任浸神學務長,與一年級新生聚餐、關心現況。(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前後經過三年等待,因神幫助拉古坂華僑浸信會找到接任的三位傳道人,陳安安充分完成交接,教會也順利舉辦五十週年感恩聚會,加上她於亞洲浸會神學研究院進修如期完成神學博士學位,諸事水到渠成,陳安安同意台灣浸神的邀請,改以神學教育的方式,與教師團隊同心栽培更多神國工人進入禾場服事。

 

離開家鄉、開始海外服事,實則是一連串自我突破與擴張境界的過程。除了教學初期的語言轉換,從慣用英文到練習中文與中打,還要學會有效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對授課內容充分理解,也能在學習中感到被老師肯定、得著激勵,有持續學習動力。

 

與此同時,陳安安得著機會以執行委員會成員身分,參與亞太浸信會聯會、世界浸聯會事工,與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肢體彼此同工,學習理解他人想法、更有耐心進行團隊溝通,「這一切都是我未曾想過,神所做的、奇妙難以測度的作為。」

 

當年離開母會前,與弟兄姊妹們有足夠交通與交接,縱使目前只能每年數次以會友角色回家鄉探望,但陳安安迄今仍感受到大家的祝福與照顧,與拉古坂華僑浸信會仍保持密切關係。

  • news-details
  • 亞太浸聯會執行委員會合影。(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 news-details
  • 世界浸聯會執行委員會合影。(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雖遇毀壞,仍享平安

目前,陳安安已在台灣浸信會神學院任教近16年時間,透過教學更深體驗持續學習、師生一同成長的重要性,正如聖經提醒:「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 3:12-14)

 

陳安安提到,服事歷程看似都在軌道之上,但是藉由今年4月的接連地震,神也讓她再次領略,不是單靠人的努力能夠做成大事,一切都是靠著神的恩典與帶領方能成就。

 

0403那日,天搖地動中,浸神校內宿舍「克安館」自是無法倖免的劇烈搖晃,隨著晃動時間延長,有越多東西砸落破損。過了幾天後,陳安安又在屋內聽見「嘣」的聲響,循聲找去,才發現因屋齡老舊,天花板在結構受損後,有水泥塊掉下來。

  • news-details
  • 浸神宿舍「克安館」年久失修,2021年就曾發生天花板大片混凝土崩落事件(左),今年0403地震後,陳安安的宿舍亦有多處受損,臥室天花板甚至有兩大塊水泥塊掉下來(右)。(圖/陳安安老師 提供)

「感謝神!看著地上的水泥塊,不禁心想,若震央在台北,若這些石塊是在地震當天就落下,後果實在無法想像。人都平安,確實是上帝的恩典和保守。」

 

陳安安進一步分享,透過4月份大大小小的地震、餘震,感到聖靈那幽微的聲音正持續提醒,「若我們的生命也一直處於不夠健康、強壯的狀態,總有一天會因外力襲擊而倒掉。不能忽略這真實的提醒,每個人所做、所行,都是要以討主喜悅為中心,讓生命建造在永恆根基上。」

 

面對建築年齡已逾30年的克安館,及校內其他老舊硬體,浸神已於兩年前啟動校園更新計畫,第一階段工程重點之一,就是新建「新克安館」,作為教師、家庭、女生宿舍及學生餐廳,讓師生有安全住宿與生活環境。

 

若要完成本次校園更新,預計需要5億元經費,截至今(2024)年6月底止,已募得約1億3445萬餘元奉獻,期望明年能募得四成預算,得開始第一、二期工程開工目標。

 

很期待在浸神75週年(2027)校慶時,將新的建築獻給主用,也象徵我們在事奉中的態度,要緊跟主的心意,不斷更新變化、持續往前。

  • news-details
  • 結合神學院同工與畢業校友的力量,浸神於日前在台中浸信會恩光堂舉辦「校園更新募款餐會」。(圖/浸神院訊253期)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