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在聖經裡最常被嘲笑揶揄的一段經文,無非是——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耶穌這樣的教導,讓很多人都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

《聖經的溝通智慧:轉換說話思維,化解衝突誤會,贏得和諧的好人緣》一書由「啟示出版社」出版,作者杜慕恆分析,耶穌教導「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種「主動給打」的關鍵:是在於「主動的態度」;當我們面對人生壓力難關時,能帶來逆轉勝的就是這種「主動精神」!

 

「主動式態度」可帶來「逆轉勝」

有人從聖經找理財原則,有人則談論聖經的飲食健康原則,更有人從聖經中找出人際溝通術、婚姻家庭經營的要點。所以,從不同面向,真的可以分析出聖經在不同領域的教導。

 

實際上,聖經可以幫助人從錯誤回歸正確,在受損中得回益處,處事更周全完備,讓人的能力充份發揮。

 

以下是在聖經中,耶穌教導由「主動式態度」所帶來逆轉勝的兩個範例。

 

範例一)有人打你的右臉時,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39)

 

不妨問一下,你身邊的基督徒,是否被人打右臉時,左臉也轉過來由對方打?即使他願意,恐怕也不會有太多人因此就受感動,而跟隨他去做這樣的基督徒吧!

 

大家可能會認為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教導,因耶穌竟主張:「有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實際上,在當代,應該只有羅馬那些可惡的士兵才會做這種事吧!

 

這比「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更瞎耶!耶穌竟要被打的人還把自己另一邊的臉也轉過來讓對方打,哪有這種道理呀,誰能做得到?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換個角度來看,若說要人不以暴制暴不要互相仇恨,也還算是個「博愛寬恕」的大道理,哪有「主動給打」的道理?

 

你沒看錯,耶穌所教導的是「主動給打」,但這裡的關鍵重點就在於「主動的態度」!

 

其實,無論是「精神」或是「行為」,你永遠都不要讓自己處於「無奈被動」的地步,即便是在最谷底、最弱勢、最毫無招架能力之時,仍然要找到「主動的精神」,並且要有「主動的行為」!

 

當你面對人生的壓力難關,能帶來「逆轉勝」的核心就是「主動式精神」。處於憂傷、無奈、絕望會讓人損耗許多「大腦的能量」與「身體內的本錢」。

 

要自行設下停損點:當別人打你時,對方是「主動」,你是「被動,而感覺委屈是因「被動」;懷恨、無奈甚至反擊也是「被動」,因你是被激怒所以反擊!

 

所以,當你被迫遭人打你右臉,甚至反擊機會都沒有時,仍然有件事是「你可以主動做的」,就是轉過左臉來給他打

 

這是個比喻,告訴我們「從態度開始」,你我都有責任讓自己「轉被動主動」,找到「積極的念頭」,這是基督徒應有的精神。

 

範例二)不僅是走一里路,而是同他走二里路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馬太福音5:41)

 

當時,羅馬統治有許多挺欺負人的規定,羅馬法律規定,一個羅馬士兵可以隨意要求一個路上的猶太人義務幫他揹重物,最多長達一里路的勞役(約1.5公里),但也以一里路為限,以免變成過分的苛政。

 

問題來了,這種規定,讓那些被逮到幫忙公差的倒霉鬼,他原本可能是要往東走的,卻莫名其妙地被叫去扛重物往西走,雖實在懊惱無奈又不能拒絕,而恨的牙癢癢的。

 

讓猶太人不能理解的是,耶穌的教導,不但沒有這種陋規,也不主張改善這種不公的處境,竟還要大家不僅乖乖的走一里,還要同他走二里!

 

天底下哪有這種道理?誰能做到?又有何意義呢?

 

其實,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退」,是為了得到「」的機會。

 

為羅馬人揹重擔走一里路是「法律規定」,不應該做也得做,總之就是不能拒絕。

 

通常,被找去幫忙公差的猶太人也一定是一副難看臉色心不甘情不願地走完漫長的一里路後,便帶著憤恨的眼神放下背上重物,然後立刻閃人

 

但在耶穌這種教導之下,被羅馬軍人所找來幫忙揹重擔的猶太人,不但態度自然,在走完一里路後,竟然主動願意再幫軍人繼續揹負第二里路!

 

想像一下——

走第二里路的這段行程,應會讓這位羅馬軍人不解,忍不住想問這位猶太人:「為什麼你會願意幫忙揹這重擔再走第二里呢?」

 

這位猶太人回答說:「喔,因為我是基督徒,耶穌教導我們這樣做!」

 

羅馬軍人訝異的問:「你是說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祂要你們走第二里?祂真的這麼說?」

 

猶太人回答:「是的,是祂教導我們,雖然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道理,但我們願意聽祂教導,就照祂說的做了!」

 

此時,羅馬軍人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也更加好奇了,就繼續詢問:「耶穌真的這樣說?為什麼祂會這樣講?你們為何聽信祂的話?祂還說了些什麼?……」

 

答案揭曉了,原來,第二里路是「得著對方的時候」!

 

杜慕恆分析,當我們多做,就是超出本分所該做的,不表示,這樣就是個爛好人,或讓人以為好欺負,甚至讓人吃夠夠;而是,累積籌碼取得信任,一旦有機會就有更好的條件說服對方,改變對方。

 

走二里路後,要懂得後續的配套策略,才能成為積極有效果的善行

 

所以,做好人不能只做一半,也就是只以愛心、原諒、包容、順服、忍耐、等待、交給神等等對待別人;除了這些基本條件,還要懂得在適當機會裡給予影響、對話、示範、建議等,試圖改變對方、改變局勢,才能達到雙方共好的地步。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