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6)前加州北部海域發生規模7.0地震,屬當地罕見;同時台灣地震頻仍,據中央氣象署,規模5.5以上地震已超過35起,是近14年以來新高,隨著大眾對氣候變遷愈發有感,也引發討論:氣候變遷是否讓地震更頻繁、強震更多?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在11月24日於亞塞拜然巴庫「黯然」劃下句點,然成果卻被視為有限;願神兒女善用禱告權柄持續守望,與神同工為全地帶來屬天祝福。
上圖:加州北部海域於6日上午發生規模7.0地震,為當地罕見地震,有人形容地震當下猶如坐「大怒神」般,另而據PowerOutage.us報告,距震央最近的加州洪堡縣逾10,000名戶斷電,這是今年第9個規模7以上的地震。下圖:今(2024)年9月8日至12月6日全球共20起「規模大於6的」地震分布圖。(圖/USGS、中央氣象署)
加州罕見7.0地震宣布緊急狀態
規模7以上地震今年至今達9起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指出,加州北部海域於當地時間6日上午10時44分發生規模7.0地震,震央位於芬岱爾市(Ferndale)西南西方約100公里處的門多西諾(Mendocino)斷層處。
主震後多次餘震,當局一度發出海嘯警報,近500萬人處於警報範圍內,目前警報已解除,USGS地震科學中心主任克莉絲汀‧古萊特表示,因地震發生區域是三大板塊的複雜交會點,構造斷裂幾乎是完全水平的,這種地震為「走滑」狀況,因而不太可能引發大海嘯。
官方報告稱,每年全球僅測得約15次這種強度的地震,而以加州標準,這次地震更加罕見,是該州最強烈的地震之一,預估超過130萬人有感受,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目前仍在評估強震損失。
據統計,1990至2023年之間,每年全球規模7以上地震平均有15.147個,而2024年截至12月5日止,發生9個規模7以上的地震。
包含:12月5日美國加州門多西諾角近海規模7地震、8月17日俄羅斯勘查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東102公里規模7地震、8月8日日本向灘海規模7.1地震、7月19日智利聖佩德羅·德·阿塔卡馬規模7.4地震、7月11日菲律賓森格規模7.1地震、6月28日秘魯阿蒂基帕西西南10公里規模7.2地震、4月3日台灣花蓮市以南15公里規模7.4地震、1月23日新疆烏什規模7地震、1月1日日本能登半島規模7.5地震。
台灣規模5.5以上地震創新高
花蓮今年收64次國家級警報
6日清晨6時4分,花蓮縣發生規模4.3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近海,地震深度21.6公里,屬極淺層地震。
日(5)前中央氣象署粉專曾公佈今年收最多「國家級警報」縣市,第一即花蓮縣共計64次,第二則是宜蘭縣計23次,第三為彰化縣計9次。
今(2024)年臺灣地震頻傳,花蓮0403地震為繼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地震,釋放能量超過年平均5倍,另嘉義、臺南斷層也時有地震消息。
據中央氣象署,規模5.5以上地震已超過35起,是近14年以來新高,單位表示:「是自強地動觀測網精密儀器監測以來最多的數據。」進而提醒國人需時刻保持地震防災意識、做好防災準備。
備註:國家級警報的發布條件為「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且「縣市參考點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以及2024年9月1日起新增條件:「預估地震規模 6.5 以上」且「縣市參考點預估震度達 3 級以上」。
氣候現象對斷層活動有潛在影響
目前瞭解有限,有待持續研究
美國研究人員曾研究加州中央谷地的地下水抽取,認為可能導致聖安地列斯斷層兩側橫向應力變化,板塊的水平運動可能進一步引發地震。
中央氣象署則表示,人類抽取地下水會減輕地殼負重,而抽取行為在乾旱時期更加劇,然跟一般的構造地震相比,抽取地下水導致的應力變化相當小,但它可能讓下一次地震加速到來。
另北愛爾蘭科學家 Graeme T. Swindles 曾研究 4,500 至 5,500 年前冰島的火山活動,發現冰川消退時火山活動增加,冰川覆蓋範圍增加時火山噴發減少。學者也發現冰川快速移動時會引起冰川地震。
格陵蘭的冰川地震會在夏季時達到高峰,近年來越演越烈,因此科學家推測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
過去,地震學集中在地殼、板塊等研究,現在也關注其他可能影響地震的效應。雖然某些氣候現象對斷層活動有潛在影響,但目前探討尚僅止個案;地球系統龐大複雜,科學家目前瞭解有限,有待持續研究。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of the UNFCCC,簡稱:COP,俗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或氣候峰會)今年第29次會議(COP29)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結果被視為「慘淡、嚴重擔憂和缺乏價值」。(圖片來源:UNclimatechange)
COP29在痛苦的指責中結束
人們對未來的擔憂與日俱增
為期兩周的COP29於11月24日落幕,重要決議包括: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35年前,每年提供至少3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協議,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二是建立有效的碳市場機制,以促進碳減排和綠色資金的流動。
然而,對發展中國家而言,3000億美元雖較過去1000億美元提高,但距低度開發國家與小島嶼國家聯盟所希望的1.3兆美元,還有很大差異;同時3000億資金包含捐款及貸款,開發中國家已債台高築,未來高額貸款的本息恐會壓垮弱勢國家的財政。
會議成果被視為有限,據國際法委員會律師帕亞姆·阿卡萬(Payam Akhavan)向CNN表示:「因為它取決於主要污染者的誠意,但他們沒有採取我們共同生存所必需的行動,而是火上澆油。 」
此次除英國及西班牙外,全球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幾乎缺席,消極氛圍影響討論,以致會議各方協商數度陷入僵局。人們正試圖將注意力轉向明年在巴西舉行的COP30,各國將在此制定未來十年的氣候計畫。
羅馬書1:10,「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
但以理書9:18,「我的神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
願神的百姓持續懇求主,因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各國爭鬧終將在神的威嚴中平息,求主為神國治理打開平坦的道路!願神的平安掌權在你我心中,並有豐盛慈愛憐憫眷顧弱勢荒涼之地,願四方生命氣息吹來,有悔改、甦醒與復興的靈運行在全地。
參考資訊:CNN、CNN2、Green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