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麻疹疫情升溫,疾管署昨(10)日聲明,中部醫院相關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目前新增病例仍限該醫院接觸者,並無疫情擴大情形,全案將持續監測至1月29日。
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下綜合整理醫師提醒,包括:麻疹的症狀、傳染途徑、潛伏期、傳染力、副作用等一次看。邀請神兒女們一同為此關心代禱。
疾管署7日公布,個案於可傳染期間分別有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公共場所活動史,並有搭乘大眾運輸;相關縣市已公布活動足跡。
提醒民眾,如有曾於「相同時段出入相關場所」者,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
此次麻疹疫情,國內發生大規模疫情及社區傳播之風險低,民眾不需過度恐慌,但為保護自身健康,進出醫療院所或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仍建議佩戴口罩,以降低麻疹等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
麻疹是由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下綜合整理ICU醫生陳志金於臉書粉專的提醒,包括:麻疹的症狀、傳染途徑、潛伏期、傳染力一次看:
麻疹的症狀為何?
此症狀很難與一般感冒區分,包括:發燒、咳嗽、鼻炎、結膜炎、紅疹,在出疹前的症狀有一個記憶口訣叫「3C」:咳嗽Cough、流鼻水Coryza、結膜炎Conjunctivitis,3-4天後會開始出現紅疹。
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感染麻疹後,有千分之一機率會發生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炎。目前無治療藥物,主要給予症狀治療、支持性療法、治療併發症,並靠疫苗預防。
傳染途徑、傳染力?
麻疹可由空氣、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傳染力極高,是新冠疫情的6倍,一人感染可傳給10多人。
距離病人2公尺內皆是飛沫傳染範圍,且病毒可在空氣中停留2小時,只要「走過」就可能被感染。
潛伏期為何?
從被感染到出現紅疹,大約需7-18天(一般是14天);接觸後,觀察18天沒發病,才算過關。
被匡列為接觸者,須自主健康管理18天,早晚量體溫;出現疑似症狀時,切勿自行就醫,應撥打1922轉介就醫。
國內麻疹疫情升溫,疾管署7日聲明,中部醫院相關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圖/shutterstock)
免疫失億的副作用
基因醫師張家銘於臉書粉專指出,麻疹最被大家忽略的副作用是「免疫失憶」(immune amnesia),即身體的免疫紀錄檔會被刪掉。
何謂免疫失憶?人的免疫系統裡有一個「記憶檔案庫」,記錄著過去接觸過的病原體,當這些病原體再次來襲,免疫系統就能迅速辨認、並發動攻擊。
而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麻疹病毒就像一種「免疫系統的電腦病毒」,專門刪除人的免疫記憶!該團隊測量了感染麻疹孩子體內的抗體數量,發現,麻疹病毒能刪除11%到73%的抗體。
這些抗體原是用來保護人免受其他病毒和細菌感染,像水痘、肺炎、疱疹這些「老敵人」。但感染麻疹後,免疫系統變得遲鈍,甚至完全忘記這些敵人。
舉例:如果一個人在感染麻疹前,有100種針對水痘病毒的抗體,那麼感染後,可能只剩下50種,對水痘的防禦力將跟著減半。若失去的是特別重要的「中和抗體」,那麼再次感染的風險會更高。
免疫失憶的影響不只是短短幾天,而是可能持續數月到數年。
疫苗的保護期限?
關於麻疹疫苗,ICU醫生陳志金於臉書粉專分享,在還沒疫苗出現前,超過99%的人一生中都會被感染,且感染後終身具免疫力。因此,台灣1981年以前出生的人(43歲以上)幾乎都有免疫力。
國內自1981年開始推動MMR(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三合一疫苗)疫苗注射,出生後12-15個月、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
疫苗有效期約15-20年,小一生在28歲後保護力會下降,約10%-30%的人沒有保護力,所以現在28-43歲小時候有打過疫苗的人、43歲以下從未曾注射過疫苗的人,較會被傳染。
陳志金醫師建議,44歲以下未得過麻疹且未打過疫苗者,或28-43歲曾打過疫苗者,若要出國到流行區、或備孕,在國內出現疫情時,可考慮注射疫苗。另外,婦產科醫師-烏烏醫師則在臉書粉專提醒,MMR疫苗不適合孕婦施打。
(註:如有疾病或正在服用抑制免疫的藥物,接種疫苗前需與醫師討論。)
國內自1981年起推動MMR(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三合一疫苗)疫苗注射,於出生後12-15個月、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圖/shutterstock)
如何降低麻疹發病風險?
據東森新聞報導,亞東醫院廖國帆醫師建議,結合現代醫學的疫苗接種與中醫防治,能有效降低麻疹發病風險。以下為6點建議:
1.疫苗接種:按計劃完成麻疹疫苗接種,是最有效預防措施。
2.減少暴露風險:麻疹高峰期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通風不良場所,特別是避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
3.保持環境衛生:保持室內良好通風,臥室內溫濕度適宜,有助於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4.強化個人衛生:勤洗手、妥善處理鼻喉分泌物,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保持衛生。
5.飲食與水分補充:發熱與出疹期間,選擇清淡且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膩食物,恢復期應補充營養以促進身體修復。
6.規律作息與運動:保持充足睡眠與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有助預防麻疹及其他疾病。
相信,上帝掌權在你我的生命中,願神兒女們一同為台灣麻疹疫情來代禱:
「親愛的天父,我們來到祢面前,相信祢是賜生命的主,疫病也掌權在祢的手中;我們要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來尋求祢的面,在還未越發嚴重之時,求祢超自然介入保守台灣,避免麻疹疫情擴散,並釋放祢的愛,除去人心一切恐懼;求祢賜相關單位智慧,有好對策來應對;求祢醫治在疾病中的人,保守其免疫系統不被破壞,並保守醫護人員安全,賜下更多解方。
在末世愈嚴峻時刻,讓我們不再只是關注自己,求祢讓台灣在患難、疾病中,不論順境或逆境,都來謙卑尋求祢面,遇見祢是大能掌權的主!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