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半夜一、兩點,若聽見家裡有「窸窸窣窣」的聲音,你會起身查看、還是繼續睡?身為外交官的徐佑典,怎麼也沒想到,在人人稱羨的職位背後,家庭會經歷破碎。回顧「三次不認主」,卻「次次被拯救」的生命,他感恩,17年前的驚魂夜,彷彿是全家信主的「催化劑」、經歷神的轉捩點!「禱告是有用的,如果祂沒有按照我的時間表幫
前外交部長歐鴻鍊於10月30日晚間蒙主恩召,享壽八十一歲。今(26)日,於台北第二殯儀館舉行歐鴻鍊追思禮拜,多位政府官員與教會牧者同至現場,懷念這位屹立外交界四十五年的中華民國外交官。基督之家主任牧師寇紹恩證道時表示,「他知道是上帝將他擺放在這位子上,所以要他做什麼,他都很認真去做。」
今(25)日下午,「第一屆南島國家祈禱會」於高雄靈糧堂南島國際大樓盛大舉行!高雄市長陳其邁、南島多國大使,以及來自北、中、南、東部跨教派的教會團隊出席,副總統賴清德與外交部長吳釗燮亦特別錄製影音祝福。為兼顧防疫,此次以邀請制,將人數限縮於300人。
東南亞體驗在高雄,不出國,也能在火車站商圈暢遊南島文化!印尼之友理事長尤佩珊表示,台灣人與在台東南亞人交流,不只是一種出於善意的付出給與,對自身更深具益處!
自下個月起,有望可以不再需要申請特別許可,能以個人身分至以色列旅遊!
葡萄牙外交官阿里斯蒂德·德·索薩·門德斯(Aristides de Sousa Mendes)二戰時,不顧當時的總理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Antonio de Oliveira Salazar)的獨裁命令,向數以百計的猶太人與其他難民發放簽證,拯救許多人,免於落入納粹人手中。葡萄牙官方於昨(19)日,特別舉行紀念儀式,向這位已故的二戰英雄表示敬意,將刻有他名字的墓牌,置於國家先賢祠。
來自總舖師家庭的林孟穎,做料理對她而言,不過是信手拈來的事情,而過程中透過與聖靈的對話,經常讓她有莫名的巧思,為料理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也讓她與丈夫經營的餐廳,一舉榮獲「客家小炒全國爭霸總決賽」季軍的殊榮。神的大能也經常透過她的禱告,不斷地在修復她與家人、婆媳間的人際關係。
「為他們的生命哭泣,海地地震......海地需要代禱!」從一個個災情影片中可見,房屋整片全倒,遍地成瓦礫堆,民眾在路上奔逃,傷者哭嚎聲此起彼落??。災情相當慘重!台灣時間14日晚間8時29分,海地(Haiti)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連鄰近國家都感受到天搖地晃,受到影響。上午最新消息指出,地震造成至少304人罹難,至少有1,800人受傷,地區醫院擠滿傷者。
穿著灰藍襯衫,臉上掛著笑容,主動握手招呼,眼前這位極為親切、沒有架子的他,是媒體界的資深大前輩—潘祖蔭。
緬甸政變發生至今,將近月餘,緬甸國內示威抗議活動仍頻繁傳出。22日,緬甸全國大罷工後,已有平民喪生,政變已成國際關注的焦點。本文採訪自緬甸宣教士、國際關係專家以及仰光本地基督徒華僑看法,從這三個面向帶領讀者更了解緬甸政變現況與可能後續發展。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昨(13)日正式宣布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標誌著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關係的「新時代」到來。
世界華福中心(CCCOWE)於2020年推行全球「煽風點火」?(The Set-A-Fire Campaign)計劃,於世界各地不同城市舉辦12次的TIP Talk小型聚會。首場聚會1月8日於台北登場,今(1月10日)第二場移師高雄福氣教會,邀請三位跨界、跨代、跨文化的講員:外交部歐洲司姜森司長、福氣教會青年牧區馮珮牧師、「舊鞋救命」發起人(十大傑出青年)楊右任弟兄主講。
中東國家巴林外交部長哈立德·本·艾哈邁德·哈利法(Khalid bin Ahmed al Khalifa)在上週三(6月26日)時表示,以美國為首在首都麥納麥舉辦的和平繁榮峰會將成為「關鍵角色」,巴林希望與以色列間實現和平。
今年三月,馬偕醫療團前往吉里巴斯的Tab. North離島篩檢時,發現當時不到兩個月大的奈威(Nawere)罹患心臟大動脈轉位,性命危在旦夕。醫療團與馬偕兒童醫院心臟內外科團隊聯繫的同時,奈威乘坐快艇及飛機長途跋涉抵達台北馬偕。現在,經歷「開心手術」獲得重生的奈威已滿5個月,一雙大眼睛模樣十分可愛。
美國於華府舉行國家祈禱早餐會(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的前一天,來自基督徒、猶太人和穆斯林,300多位的宗教領袖齊聚一堂,參與「共同利益美德陣線聯盟」(The Alliance of Virtue for the Common Good)會議,盼從討論彼此的差異中,尋得和平共處的方式。
(照片來源/今日報圖庫;編輯中心製圖)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羅馬書8:24-25節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羅馬書8:24-2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