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當下,面對長時間的隔離,一些教會都把現場禮拜改成了線上禮拜。弟兄姊妹們隔著屏幕一起唱讚美詩、禱告、奉獻、聽講道等,儘管少了點面對面交流的熟悉感和親密感,但儀式感和崇拜感仍然保持著,奉獻變得便捷,講道也近在耳邊,可以保存反復聽。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新媒體正極大地改變著教會的事工型態,同時帶來契機和挑戰。
近些年,關於太空的探索越來越豐富。無論是探索火星、太空旅遊,還是太空飛船的系列發射,都顯示出各國對未知宇宙的好奇和認知。但對於普羅大?來說,探索太空與我們有什?關係?只是為滿足好奇心,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嗎?
30年前,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留學生盧剛,開槍殺死了本校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妮,以及一名中國留學生山林華。之後舉槍自盡。
2020年初,一場疫情讓我們措手不及。這是一場沒有硝?的「戰爭」,無數的醫護人員、運輸人員與家人、愛人分開,義無反顧地成為「逆行者」。
網軍崛起,酸民當道,人人都是「鍵盤手」!面對網路許多負面消息、嘲諷言語,我們該如何有智慧地回應?網路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用途卻是一體兩面。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柳子駿受訪表示:「當你把(網路)生活和福音結合,有必要時就能將福音帶出來。」比起在網上消遣人生,你能為主做大事!他提出四個網路回應要點,幫助我們有智慧地領人識主。
這兩天,疫情持續肆虐,人心也愈發惶恐,大地上空彌漫著恐懼和焦灼……
病毒肆虐,數據暴漲,人們的心情越來越壓抑無望。現在,終於盼來了一點曙光。
說起戴德生,基督徒中幾乎無人不知。但說起台約爾,甚少有人知道。他和戴德生一樣,是千千萬萬?叩響中國福音大門而獻上生命的宣教士中的一位。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戴德生的岳父。
在中國近現代教會史上,有一個人不可不提。他出生於英國約克郡,於1853年到中國,傾其畢生奉獻於中國的福音事工。他創建的中國內地會,對中國教會?生無遠弗?的影響。
1907年1月11日,他寫給母親這封家書,此時,他已在遠離英國家鄉的中國溫州生活了24年。身後,是他如孩子般疼愛的溫州和福音事工;身前,是剛經歷過宣教士被屠殺的山西,以及教育事工。
1943年,一位墜入愛河並對幸福婚姻充滿期盼的青年,因反抗希特勒殘暴統治被納粹逮捕入獄。當整個社會都被黑暗恐怖籠罩,身在獄中的他?依然對未來充滿憧憬。
141年前的聖誕節,一位一心想當傳道人的年輕人給他的弟弟寫了一封信,傾訴自己的困苦與夢想。如今他的畫作價值連城,獲得無數人的傾慕。他的畫作為什?有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
一位媽媽一胎生了十個寶寶?一隻貓竟然生出一隻狗?這樣的奇聞異事,讓人迫不及待分享轉傳,假新聞比真消息的散布速度竟快了6倍,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已經被新媒體「綁架」,但基督徒的你,卻能從其中「得自由」!
趙鏞基牧師曾說,「我們見證福音若不利用最有效的大眾傳播,以後神要責備我們說,世人全心全力藉著傳媒宣傳自己的產品,我們怎麼不全力地藉著大眾傳播播出最有價值、且是永遠有價值的福音呢?」。
現今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幾乎人人都能隨時登入網絡群體發表自身意見。許多消息經由網路傳播、網友輿論,短時間內就能迅速擴散。社群不再只是連繫感情的場所,更成為現今社會第一時間的發聲窗口、最多人聚集的地方和翻轉社會的力量。然而,在這社群媒體時代,基督徒該如何掌握其「特點」來分享福音?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傳道書8: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
-傳道書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