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熱心聚會是一件好事情,但在熱心聚會的同時,仍要好好兼顧與家人的關係...
我深覺上帝藉著這一波疫情,在拆牆!所有在牆內的,無論哪一種牆、有形的無形的、種族的、膚色的、性別的,甚至區域、國界。全部把自己關牆內的,早晚吃鱉。所有能走得出牆的,全部能活,甚至茂盛。而那些「一開始就不在牆內」或者「早就走出牆的」,現在都在活得快快樂樂。 用小規模的來說,「資訊透明」就是一種拆牆。而「刻意壓制資訊」就是一種維持牆的概念。這在這次疫情,這兩種哲學所帶來的差異,非常明顯。 如果巴別事件,是神強制介入,把大家內聚的私慾,重新打散,好讓人遍滿全地。那麼COVID-19可能是另一個巴別事件,要把大家內聚的概念打散,好讓人遍滿全地。可是,人類在物理上,早就已經遍滿全地了啊!但仔細想來並非如此,人類不是遍滿全地,人類是佔地為王。在自己的地裡面,我們內聚。 如果人類沒有犯罪,人類遍滿全地之後,世界會是什麼面貌?應該是沒有國界,沒有藩籬,沒有牆,也不需要牆的(沒小偷也沒猛獸)。 這個「人類沒犯罪」的畫面,跟今天「罪人,遍滿地面了」兩個畫面的比較,這中間的差異,我相信就是神在推動世界轉輪、歷史發展,所要彌合的差距。那麼最明顯的,這中間的差異,就是「隔閡」這件事情。 所以讓我們的思考方式,也走出牆吧~放大來說,當我們在牆內思考大使命,我們很容易把大使命轉譯「所以你們要來,來我們的教會聚會,來教會受裝備變成門徒」。可是如果我們用無牆的概念思考大使命呢?我們才真的會更準確的回歸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主耶穌基督的門徒」。不是嗎? 共勉之 (文章授權/夏昊霝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不要當荒野的一匹狼,不要自認自己可做所有的事,不要以為自己就是最對。要學習與人相處。我們的成長,是在基督裡;我們的操練,在教會裡;我們的工作,在與人的合作裡...
經文:【尼6:15】,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
經文-啟示錄2:3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2: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2: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歌羅西書二:2) 學生問道:「老師,上帝如果有大能,基督徒上教會戴口罩,是不是代表上帝的大能不太夠?」 同學,我要很清楚的告訴你們,上帝有大能就是有大能,不需要用世上的任何現象,來證明祂的大能。我戴口罩去教會,上帝是大能;我不戴口罩去教會,上帝也是大能。 信上帝,是人生有絕對的座標,其他的事情都是參考點。用參考點來確認,絕對的座標?是錯誤的。信上帝,是有永恆的天家,用短暫的現象,去量永恆的?是錯誤的量尺。 去教會,不是到一座安全的島嶼,隔窗,看著外面的世界起大火,我們是滅火的一群。真實的信仰,不是自認是少數的蒙恩人,視別人為受咒詛的多數。 福音是「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此與人分享福音的人,戴口罩或不戴口罩,我都要傳福音。 上帝是保守我們的心,瘟疫時有平安。保守我們的大腦,在一大堆錯誤的傳言時,有正確的思路與判斷。 我很喜歡「因愛心互相聯絡」,戴口罩是為保護別人,互相聯絡不單是在話語上,也是在愛心裡。 「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表示真實的信心,不是非理性的行為,強調非理性的行為,才是信心,那是過激的宗教行為,給人過重的擔負,而非主的軛。是犧牲眾人,來神化領袖。 我去教會戴口罩嗎?是的。 我的妻子在人多的地方,她是不是要戴口罩?是的,妻子會給我眉目傳情,超越口罩的限制與使用期限。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怎麼辦,我覺得聽牧師講道都沒有感覺被餵養,小組也是大家都好像只是在復述著週日的講道...」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句偶像劇的台詞打動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道盡期待愛情的人們心中的酸甜苦辣。你是否也曾經歷這句話當中所說的呢?如果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明白神眼中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嗎? 我的神學院老師告訴我:「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的心到你的頭腦的距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往往腦袋知道神的律法、教會的教導、神的心意,但是要把它行出來、活在生活當中,卻是很難的,這就是中國人所謂「知易行難」的道理。生活中有太多知易行難的例子了,為什麼雅各透過聖經告訴我們:「不要單單聽道,要也行道」?原因就是,聽講道太容易了,甚至要講一篇道,比起把道的內容活在生活當中,都要簡單多了。有的人也許不太會講道理,但是他把聖經活出來,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信仰生活。 當保羅來到大祭司亞拿尼亞面前受審(使徒行傳),他說:「你這粉飾的牆,神要打你!」面對猶太人對保羅違背律法的不實指控,保羅用這句話來反駁這些「理論上」應該要用公正的律法來審判他的宗教人士。其實為什麼保羅要用「粉飾的牆」來責備大祭司呢?原來,猶太人的圍牆通常都只粉刷一面,就是靠近馬路的那面,其他路人看不到的地方,他們就不粉刷了。保羅用這樣的比喻來暗諷大祭司的虛偽,這讓我們想起,主耶穌也曾經責備法利賽人「把杯子的外面洗的很乾淨,裡面卻很汙穢。」因此我們知道,主耶穌不喜歡表裡不一的人。 身為一個傳道人,我自己常常經歷這種「表裡不一」的掙扎。小時候,當奉獻袋傳遞到我的面前,我看我的朋友、旁邊的人都一一拿出口袋的錢來奉獻,我雖然沒帶錢,但是我也把手伸到奉獻袋裡面,假裝奉獻了,然後再把手拿出來。也許別人不知道我沒有奉獻,但是我自己很清楚,我是在欺騙身旁的人,讓他們以為我也是一個敬虔奉獻的人。有太多的時候,我們不想要讓別人知道,其實我們比他們所看見的還要差,所以我們盡力想要維護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形象。 年輕的時候,我騎車非常快速,紅燈當綠燈,丁字路口永遠綠燈,過站不停。但是當短宣的季節,我在每天去教會的路上遇到許多穿著教會制服的弟兄姊妹,當我想起自己也穿著制服,我就不敢闖紅燈了。現在回想起不禁莞爾,因為穿著的不同,竟然影響我遵守交通規則的意願!當祭司穿著以弗得來服事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更加謹慎與敬虔,但是不是代表脫下了祭司的衣裳,就能「放鬆一下」,不用表現的百分百敬畏神呢?離開了教堂,回到家裏面、公司、職場、朋友的聚會當中,我們的言行舉止,會不會就開始「打回原形」了呢? 想到全能的上帝無時無刻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總是覺得特別的驚恐,因為你會發現,那些一閃而過的邪惡念頭、無心脫口而出的粗劣話語、人前人後的表裡不一,其實都被神鑒察著。 信仰裡面最難的,不是順服,而是讓你的頭腦跟心同步,表裡一致地生活。保羅所說「無可指摘」是信仰的最高境界。祝福你,不要忘記在信仰裡面學到的一切,而且盡力活出聖經的真理,該說的就去說,該做的就去行出來,不要做一個活在想像中的基督徒,每天盡力縮短你的頭腦跟心的距離。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王誠正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哥林多前書十一:19) 什麼是「有經驗的人」(approved)?是被公眾認可的人,如有名望、有財富、有學歷、有地位,或有作事經驗。 新約聖經用approved這個字,有負面的涵義。主耶穌提醒我,外界認可的人,若在教會當領?,不要淪成認可別人的領袖。因為人若擁有權柄,容易淪成分門別類的人,變成教會分裂的觸媒。 自認是為主把關的人,要非常小心,以免自己的看法,成為篩選的準則。符合自己看法的人,就接納;不符合自己看法的人,就淘汰。 我祈求主耶穌,不要讓我太偉大。願我的一生,單純似小花。 主耶穌教導我們,真正的領袖,是僕人,為人洗腳。一生高舉主,不要居功,以免由羊,變成披著羊皮的狼。不要多受一點教育,就認為講台非我莫屬;不要多有一些經驗,就以為比弟兄姐妹高一等。 事奉裡的虛榮感,比在世界工作的成就感更可怕。事奉裡的領袖,如果誤用權力,當受上帝更重的審判。分門結黨,常由熱心事奉而出。高舉人,常是分門結黨的前奏。這些人的事奉,是拆毀多於建設,將給教會帶來分裂,使許多人跌倒,產生莫大的傷害。 我有一次在外分享時,有人當眾問我: 「張教授,你是名講員,你在教會如何與你的牧師相處,你都贊成他的意見,支持他的做法嗎? 」。 我立刻公開說: 「我在我的教會,聚會30年了。我感謝主。第一、當我看到牧師的生命成長與成熟,那一刻,我也看到自己的生命有成長。好的教會事奉,是給每一個人,包括牧師,有成長的空間,與成熟的時間。我更需要, 謝謝牧師給我機會成長。 第二、我與牧師的看法,不一定要相同,但是我們對真理的絕對性是相同。我們的做法,也不一定要相同,但是我們愛主的心絕對是一樣。我相信後者,比前者百倍的更重要。因此祗要高舉主耶穌,我對教會的看法與牧師的做法,都不重要,都可以隨風過去。 第三、世界上,一山的確不容二虎。但是我相信上帝的山,可以容下許多上帝的羔羊。」 上帝的作為,是「各從其類」。自認偉大之人的作為,是「分門結黨」,能分辨這兩種的不同嗎?末了,容我訴說:「我不是名講員。」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最近隨著全球疫情的擴張,人心惶惶,深怕一不小心就染上了新型肺炎。肺炎固然可怕,但是比肺炎更可怕的就是謊言;而相較於肺炎來說,謊言早就悄悄地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特別是在這個科技進步,資訊快速傳遞的年代。 當口罩供不應求的時候,網路上開始流傳著要趕快買衛生紙,因為口罩的趕工會讓原料短缺;當網民稱「吹哨人」的李文亮醫師不敵病情逝世之後,網路上開始流傳著幾篇號稱由李醫師所著、文辭並茂的文章。短短的不到一個禮拜之內,這樣「好康的」、「溫暖的」訊息就散布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當中,貨架上的衛生紙被一掃而空、多處可見對李醫師的緬懷之情。但是,紙包不住火,謊言終究有被拆穿的一天,口罩和衛生紙的原料根本就不一樣,不織布和短纖紙漿哪能混為一談?文章手稿其實是網路文學的改編,假訊息的本文早已從網路上消失…喔對,更不用說,最近「Facebook的隱私聲明」又捲土重出江湖了…… 謊言,是魔鬼的工作之一,而在人心的軟弱面和黑暗面之下,魔鬼其實不太費力就可以攪亂天下,帶來紛爭。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大量的資訊,我們需要求主賜給我們智慧去分辨真假,為的是要使我們能夠脫離這世界的虛假,進而讓世人看見基督徒的不一樣,除此之外,也幫助我們不會聽從假先知、假教師似是而非的教導,導致我們離開純正的真理。 當我們能夠把握住事實查核(Fact check)的關鍵時,我們便能夠在這些混亂的訊息當中脫穎而出,只要我們所得到的消息,使用以下六個標籤來檢驗,就能夠幫助我們做好基本的分辨,分別是「消息來源是誰?」、「來源的可信度如何?」、「內容由誰所撰寫?」、「所寫內容的消息來源為何?」、「這是什麼時候的消息?」以及「所寫的內容發生在哪裡?」當我們所得到的消息,無法經過檢驗的時候,千萬不要再把消息分享出去,甚至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善意地提醒傳遞消息給我們的對象,讓他也知道事實查核的重要性。事出必有因,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張圖片的背後,必然有原作者(不論我們知不知道是誰)所要傳遞的訊息(不論好與壞),而標籤不明的訊息,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帶來混亂的謊言。 同樣地,面對信仰的教導也是這樣,我們在網路上面所閱讀的文章,真的是與我們有益嗎?還是反而使我們的信仰退步、離神越來越遠呢?網路,提供了一個廣大的平台,讓每個人的觀點都有機會被大眾所看到,可是,我們真的認識這些文章的作者嗎?他真的是基督徒嗎?他真的有去教會聚會嗎?他真的明白我的教會過去的歷史以及現在的異象與挑戰嗎?說穿了,與其大量咀嚼這些標籤不明的文章,倒不如好好聽教會牧者的講道、參與教會的查經禱告會,接受門徒訓練的裝備,一步一腳印,紮實地成長茁壯。 面對肺炎,不論是購買口罩酒精、或是運動、多喝水,我們努力用了許多的方式,以確保自己不會得到病毒的傳染,那麼,面對網路中的謊言時,讓我們一起也用盡方法、竭盡心力來保守我們的心,進而在這世代當中作光作鹽,使神的教會如同明光照耀,成為黑暗世代中的燈塔。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陳家彬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談到改變,一切關乎文化。什麼樣的文化可以改變人呢? 答案是鼓勵的文化。因此,當我們期待帶來改變時,就要刻意地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文化。鼓勵人,這不是自然而然可以形成的氛圍,因為定罪和控告,甚至是威脅人就範,是人的天性。我們習慣性地說,你應該如何如何......,若做不到就開始控告:你就是不努力、笨、魯蛇,甚至開始恐嚇、威脅,再不改變就要如何如何等等。 控告、定罪、威脅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最多只是在委屈中,不得不做出短暫的改變,很快就打回原形,因此不會形成文化。若要形成文化,就要用鼓勵的方式,創造改變的氛圍;但是鼓勵人,並不是我們天生就會,而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好好想一想,甚至需要激發創意,才能鼓勵人。 過去當我想改變一件事,習慣性就是先想到定罪和控告的方式來表達;現在我會先停下來想一想,可不可以用鼓勵的方式來表達?我需要一點時間來禱告,求聖靈給我創意,而不是直接說這不可以、那不可以,這不行、那不行,我希望能想出創意的方式來鼓勵人做出改變。 我在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看到很好的創意。大家都在排隊玩遊樂設施,卻沒有人抱怨、插隊。因為遊戲規則很清楚,你可以多花一點錢買「優先票」,就可以排在優先的走道;你也可以選擇插空位的走道,就可以快一點排到。如果你堅持兩個人要坐在一起,就慢慢排正常的走道;如果你時間不多,他就鼓勵你和朋友分開坐;如果你願意花錢,他就鼓勵你買優先票,不然你就乖乖地慢慢排隊。 讀經、禱告、傳福音都是神的命令,但我不希望用神的話定罪人、恐嚇人,讓人在恐懼中回應神,因為這不是神的心意,神期待我們甘心樂意地回應神。因此,我們要用有創意的方式去鼓勵人讀經、禱告、宣教,因為只有在鼓勵的氛圍下,才能形成文化,帶來真正的改變。 鼓勵人並不代表不需要責備人。用愛心說誠實話,是成熟基督徒的記號,也是使人生命長進的關鍵。「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5)我們要了解,很多時候責備一個人,是愛他的記號,「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來12:5-6)責備、管教,不是定罪、控告、恐嚇,而是在愛裡面誠實地指出他的罪,使他有悔改的機會;即使是處罰,也是為了提醒他該承擔的責任與該付的代價。 因此,在責備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在血氣裡,首先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動機是不是為了愛,因?只有愛才能造就人;接下來要留意的是,不要以定罪或控告的方式來責備人,可以用鼓勵的方式,提醒他的身分,誠實地指出他的罪,教導他屬靈的原則,最終的目的是使他的生命可以長大成熟。 今年是教會以異象創造氛圍來領導的一年,讓我們開始操練以鼓勵的方式取代控告,創造一個鼓勵人的氛圍,因為只有以鼓勵的方式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文章授權/張振華牧師)
返鄉之前,自己的心中,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許多許多的計畫,這一切,原本都是另自己感到無比的美好,然而,真的是這樣吧?錯!大錯特錯!返鄉之後,接觸到現實的社會之後,這才發覺,原來自己好傻、好天真!心灰意冷之下,跑到台中找一位獄友,他現在有一份正當的工作,可是每天賺多少,就全部花天酒地用光光,在台中七天,我也喝了七天的酒,喝到第七天,我問自己,這是我要的生活嗎?答案是否定的!於是,我感到如此的人生,死了倒還比較痛快,活者太沒意思了,正當我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之際,又真又活的神,祂動工了!祂突然讓我想起一位我在獄中曾向我傳福音的錦鈴姐,在他口中的神,是慈愛的、是信實的、大有憐憫。 於是我撥打了錦玲姐的電話,錦玲姐接到我的電話很開心,親切的詢問了我的近況,而我,則是很坦白的向他表示覺得活得好累,錦玲姐一聽,則開始慢慢的開導我,並且叫我不要胡思亂想,把一切交託在神的手中就對了,並且邀請我到教會參加聚會,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答應了。 通完電話之後,我大哭了一場,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關心我,這真的令我很感動,輕生的念頭消失不見了,我馬上從台中回台南,並於星期日來到錦玲姐所屬的台南聖教會參加聚會,第一次參加聚會,有些緊張,可是當開始唱詩歌敬拜神之時,也不曉得為什麼,我竟然淚如雨下,心中「噹」的一聲,我很清楚感受到我的心變柔軟了,又開始恢復了跳動,開始又有了生命力,好似重新活了過來,原來神開始在我身上做工了,這一切的感覺,是那麼的美好,好到令我愛不釋手!如果你以為事情就到此結束,那你就錯了,神既要醫治我,就必叫我得著全然的醫治,在祂的大能之下,我開始參加教會的活動,我每日讀經禱告,戒掉了許多不好的習慣,而教會的弟兄姊妹們,也不會因為我曾經犯過了多的罪,前後服了25年而對我有所排斥,反倒是對我愛護有加,這就是愛、就是恩典!更加恩上加恩的是,神給我安排了一個工作,一個適合我的工作,奇妙吧!全能的神,就是這麼奇妙,祂知道我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我想要什麼,厲害吧!現在的我,活的無比的喜樂,滿有平安! 在我心中,你可知道,見到警察不用跑,不用擔心仇家找上門,這種生活,是我從前想也不敢想的生活,可是,現在我擁有了,方法很簡單,我只是全然的把自己交託在神手上,這一切就成就了,並且比我所求所想的,更加的豐盛,什麼是福杯滿溢,這就是!在世俗中,我看似孤單,一無所有,可是因著神的愛,我什麼都不缺乏,我滿有平安喜樂,這就是恩典!生命中的天使,一個又一個的出現,錦玲姐、雲翔牧師、張哥、昇遠弟兄,太多太多了。 從前聽聞有神,如今親嘗神恩,何等甘甜,蒙恩的罪人阿,感謝讚美神!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黃仲凱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上帝所要求於牧師的,不是一個大牧師,建立一個大教會。 如果是這樣,耶穌的教會只有十二個人,是最小的教會,祂甘心於做這樣的小教會的牧師。 上帝要求我們的是做一個幫助別人成功的人,幫助別人成為一個快樂、健康、又卓越的人。 讓我們留下來的不是一個大教會,而是在別人生命中,以及別人的心中永恒的足跡。 別人不會因為我們有一個大教會懷念我們,但是會因為我們做了一些什麼事情而懷念我們。 所有的功業都會過去,但是感人的故事會傳之久遠。 (文章授權/張茂松牧師)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太太,我們真的感到萬分遺憾。」 那一年,旻虹原本滿心等候丈夫返鄉吃年夜飯,誰知等到的卻是他的噩耗。公司安排她前往國外失事的現場時,她無法思考,只能不住祈求飛機上的是同名同姓的陌生人。然而一眼瞥見那枚訂情戒指時,旻虹崩潰了,那確實是自己最親愛的枕邊人……。 戴上面具過日子 原本喜氣洋洋的春節,成了一個失去色彩哀哭的日子。但旻虹堅持每年開車南下,帶著一雙兒女穿新衣、戴新帽,看望住在鄉間的公婆。但看著餐桌刻意空出的位置,簷下的風鈴叮噹響,總讓她心頭一痛,覺得二老或許沒有原諒自己。 「都是我的錯!如果我當初拉住他,別到海外打拚事業,什麼事都不會有了!」 旻虹夜裡總要咒詛自身一回。又像是要忘卻苦楚,除了燃燒生命全心工作,下班後再累也親自下廚做飯,陪孩子寫功課.直到在沙發上困頓睡去。而週末假日,她更戴起微笑的面具,投入各種公益活動當志工。因為唯有如此,別人才看不出她自身也是一個等待援手的女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 有一天,經常一起做公益的麗香問她:「我感覺妳壓力很大。」旻虹防衛性地堆疊起笑意:「誰沒有壓力呢?那些弱勢家庭壓力更大呢!」 但麗香邀她活動結束後到家中作客。她回:「有什麼不可以呢?」誰知這個家裡沒有別人,只有一隻灰色貓咪,慵懶地躺在鞋櫃上。 「家人今天不在嗎?」旻虹不經意地提問,麗香卻若無其事地說:「啊,沒有啦,我獨居,家人好幾年前就都過世了。」 旻虹一驚,趕緊道歉,麗香卻表示不在意。經過解釋,原來在一場大地震後,一家七口只剩自己活著,包括丈夫、公婆和兒子們都罹難了。聽麗香輕訴自身的遭遇,旻虹不禁浮現「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不禁開口:「其實,我也失去了最愛的人……。」 從那天起,旻虹漸漸敞開心胸,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姊妹淘,也一同去參加教會活動。有次她終於忍不住在小組中泣訴:「最愛的人突然離去,也沒有機會見最後一面,真的很痛苦!」麗香沒有給她什麼大道理,只是傾聽,並分享說:「我也是。一開始完全睡不著,只能起來禱告,還有哭給貓咪聽,但還是睡不著,就這樣睡睡醒醒,過了好幾個月。」 生命的改變 孩子們都覺得旻虹不一樣了,笑容比以前更自然了,不再像是硬擠出來的牙膏。 旻虹告訴他們:「因為媽咪找到一群好同伴。她們聽到別人的難題以後,不會裝懂,而是誠實地說『我也是』、『我也不行』,然後陪我簡單地禱告,這讓我感到安慰。」 日子看似沒有什麼不同,旻虹依然忙碌,也持續做公益服務,春節連假照樣帶著孩子在高速公路上往返,把今年新的趣事告訴老人家。不同的是,心頭上的破口彷彿被堵住了,雨後心裡不再漥濕一片,而是風鈴搖曳,出門望見絢麗的彩虹。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聖經》哥林多後書1章4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每間教會一定會持續的流失人,所以不要怕人跑掉。 一個領袖如果越怕人跑掉,人就越會跑掉,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沒有安全感的領袖帶領。 教會可以少任何人,但就是不能失去神的同在,否則就不是教會了。 一個追求成長的教會,就會讓不想要成長的人離開。 一個不追求成長的教會,就會讓想要成長的人離開。 其實人就是會流失,所以好好的完成神所託付你的異象才是最重要的。 教會要追求的,不是我們聚集了多少人,而是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就是教會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青少年孩子不想來教會,跟家長抱怨: 「那是你的神,不是我的神」,常常為了逼他來教會聚會而爆發親子衝突,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做? 這種情況可以分兩個角度來談: 第一、找出不想來教會的原因,是因為聚會內容不吸引他、沒朋友,還是對信仰沒興趣,父母要跟青少年孩子敞開心、真誠接納、開放的聆聽,知道原因後才可以對症下藥。 針對第二代基督徒,他們從小被帶到教會,沒有太多選擇和思考,當到了青少年時期,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反向思考,他們會挑戰權威、用反思來審視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做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與思考,引導他們: 「如果不,會怎麼樣?」、「如果是這樣,你希望如何?」,父母信仰堅定溫和,生命有見證榜樣,孩子在開放接納的環境中,觀察和思考後會知道這條路是值得選擇與跟隨的。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尋求信仰,他們自己也要做第一代的基督徒,親身經歷神、遇見神,所以家中的信仰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不僅要有學業教育、品格教育,也要有信仰教育,他們認識神不是只是在教會短短的一兩個小時的聚會,乃是長期透過讀聖經、禱告,父母信仰的觀念傳承,而認識這份信仰,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這段他們還未離家之前,不要放棄這塊區域,不要讓世界奪走我們的孩子。 第二個部分「親子關係」: 孩子的叛逆、狂飆與衝撞是可能的,但父母一定要成熟以待,不要隨著他們的情緒起伏而跟著抓狂,他們希望被當成大人對待,我們就將他們視為成熟的大孩子對話,親子關係惡劣,絕對不是到青少年期突然惡化的,而是從童年時期漸漸變差的,我們對待孩子要尊重、信任,即便他們不成熟、甚至達不到可以信任程度,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需要「活出」值得被信任的樣式,這樣孩子不會用吵架、頂撞,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孩子不想聚會,我們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民主尊重,但是可以平和的談彼此可以接受的底線,我們基督徒的底線是「遵守主日聚會」,不可停止聚會,團契聚會可以讓他休息思考信仰問題,時間不是無限期,而是家長和孩子可以接受的一段時間(筆者建議至多兩周,供其他家長參考),兩周中間父母要拋問題給孩子思考,兩周後可以討論,(建議問題可以是: 如果沒有神,你覺得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永恆,如何看待死亡?罪惡的問題如何解決? 願意有一個被祝福與看顧的人生嗎? 你信耶穌最大的困難與懷疑是甚麼?) 願神祝福每個虛心願意成長的父母,賜給我們智慧引導青少年的孩子。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師母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我們要因你的勝利歡呼,因我們神的名高舉旗幟;願耶和華實現你所求的一切。 -詩篇20:5
我們要因你的勝利歡呼,因我們神的名高舉旗幟;願耶和華實現你所求的一切。
-詩篇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