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過度的焦慮,可能演變成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更嚴重的,甚至會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焦慮形成的憂鬱症,已經是造成人類失能的第一大原因了...
面對「反毒議題」,你我是否消極或無感?還是,若有人發起連署會去簽,但若要再多花精神就意興闌珊,以致沒有宣導,遇到狀況時也只得束手無策?更生牧者洪正志說:「如果我們忽略、任憑,那最後就會成為一個反撲,魔鬼就是要我們冷淡、不去重視,但神卻是要我們看見:社會中最弱勢、最需要的人,藉由福音來拯救他們。」同時
服事久了有倦怠感是正常的嗎?要怎樣使自己長久地為主火熱?要回到起初的愛心,不要讓倦怠感取代了事奉的喜樂…
「十字架的工作」就是「神對人的修剪」。因在「人的魂」裡,有一種不受約束的發展、不合時宜的長大,是必須抑制並加以對付的神必須把這些除去。《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一書由「臺灣福音書房」出版,作者倪柝聲說明,「人的魂」是如何影響「人的生命」,而神希望把「人的魂」,帶回到「亞當受造時的那個起點」......
曾在服事中遇軟弱而灰心嗎?這表示:你很正常!因每位服事者都有軟弱,但何時軟弱,何時就得剛強,「軟弱」是上帝操練我們信心的祝福,邀請你來看看以下見證。服事近40年的阮勳牧師,憑獻身前十多年社工、業務和公司管理經驗開拓教會,雖會友日漸成長,教會也順利建堂,但同時也遇到極大困難,家庭險些破裂;不過,這軟弱
速度這回事很有意思。以前常覺得快就是好,效率就是完善。有時候需要慢些,才能走的正確;慢些,才能健康又穩妥。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裡頭大概也包含了祂對應許成就所需時間的酌量,別忘了跟著祂的心跳來前行…
蔡筱楓老師用溫柔的嗓音講述約伯記,時而幽默詼諧,時而委婉呢喃。從她偶爾顫抖的聲音與肢體,不難感受震盪仍在。不斷眨眼中,攔下了眼淚;這兩年來,雖「喪夫之痛」仍在,神卻讓她看見,耶穌已經來了,轉化了苦難的意義—我們可以成為苦難中的得勝者,不再是受害者!
休假回來,看到桌面上堆積如山的公文資料,等著自己去處理,是不是讓你很想馬上調頭就走?或許是電腦裡多到處理不完的客戶信件、又或是通訊軟體內,不斷跳出來的工作訊息,讓你休假一回公司,就被壓著喘不過氣?先別急著氣餒、使剛度假回來的好心情被破壞掉了。
從2020年延燒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了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我們無不渴望恢復疫情之前的生活,然而這個想法看似愈來愈不可能。從生活型態、工作到人際關係的相處,全都被迫要改變。專欄作家泰勒.霍克比(Tyler Huckabee)說,或許人們該放下「回歸正常」的想法,因著疫情帶來的改變不見得全然是壞的…
一天外出,她無預警昏倒,隨之而來的是頭痛後遺症,後被醫生確診為極罕見的結核菌感染。手術過程中,醫生必須取下她的一邊頭蓋骨,以免腦壓過高,術後,造成大腦碰撞頭蓋骨,產生各種併發症,包括可能昏迷,或需長期復健。沒有頭蓋骨的她,還能維持正常作息一年半,「靈命日糧總幹事」—李佩珊親身見證,禱告大能托住生命的
你有多久沒有陪伴孩子讀書了?或者您只是讓書本陪伴孩子而已?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發展中心主任陳慧如醫師自106年11月創立「小星星閱讀家族」至今快三年,參與人次已突破一千人,透過宣導「對話式共讀」模式,讓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持續啟發孩子正向的發展。
「你確診過?可以不要來這裡嗎!」、「為何要把病毒帶回來?」隨著疫情白熱化,有越來越多人確診和康復,也引起部分民眾高度警戒和恐慌。根據衛生福利部官網數據顯示,截自5月6日止,已有439人確診,339人解除隔離,這些人如何安心地回到社會生活?難道只能隱瞞身分,深怕別人知道自己「確診過」,走到哪裡都抬不起頭來? 基督徒「確診康復者」羅開蕾不這麼認為,她勇敢地向媒體公開自己的聲音和長相,希望社會聽見這群人的心聲。
作家阿曼達.艾德曼(Amanda Idleman),對於因著新冠肺炎疫情而大規模實施的居家隔離政策,提出了一個問題:「你100%地想念隔離之前的生活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最不缺乏地就是忙碌,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不經營家庭和信仰生活的藉口。
一般人看來是災禍的中風,對劉麗珍而言,反倒成為生命的轉機。甦醒後她滿心平安,雖然身體已半癱,仍深信上帝必會醫治她,因為天父最了解她的狀況...
有喜瞬間 婉菲是一名婦產科實習護士。她工作的其中一個項目,是為診所裡的婦女們驗孕、宣布結果。幾個月下來,她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反應:嚇傻、痛哭、大叫。雖然也有興奮、喜笑,但是「原來不是每個人都期待新生命的到來。」婉菲私下為此哭了很多次。 當她悲傷地跟媽媽說起這件事時,媽媽說:「妳等我一下。」然後開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