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底線

【泉源之聲專欄】青少年孩子不想來教會,父母應該如何做?

青少年孩子不想來教會,跟家長抱怨: 「那是你的神,不是我的神」,常常為了逼他來教會聚會而爆發親子衝突,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做?   這種情況可以分兩個角度來談:   第一、找出不想來教會的原因,是因為聚會內容不吸引他、沒朋友,還是對信仰沒興趣,父母要跟青少年孩子敞開心、真誠接納、開放的聆聽,知道原因後才可以對症下藥。   針對第二代基督徒,他們從小被帶到教會,沒有太多選擇和思考,當到了青少年時期,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反向思考,他們會挑戰權威、用反思來審視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做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與思考,引導他們: 「如果不,會怎麼樣?」、「如果是這樣,你希望如何?」,父母信仰堅定溫和,生命有見證榜樣,孩子在開放接納的環境中,觀察和思考後會知道這條路是值得選擇與跟隨的。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尋求信仰,他們自己也要做第一代的基督徒,親身經歷神、遇見神,所以家中的信仰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不僅要有學業教育、品格教育,也要有信仰教育,他們認識神不是只是在教會短短的一兩個小時的聚會,乃是長期透過讀聖經、禱告,父母信仰的觀念傳承,而認識這份信仰,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這段他們還未離家之前,不要放棄這塊區域,不要讓世界奪走我們的孩子。   第二個部分「親子關係」:   孩子的叛逆、狂飆與衝撞是可能的,但父母一定要成熟以待,不要隨著他們的情緒起伏而跟著抓狂,他們希望被當成大人對待,我們就將他們視為成熟的大孩子對話,親子關係惡劣,絕對不是到青少年期突然惡化的,而是從童年時期漸漸變差的,我們對待孩子要尊重、信任,即便他們不成熟、甚至達不到可以信任程度,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需要「活出」值得被信任的樣式,這樣孩子不會用吵架、頂撞,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孩子不想聚會,我們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民主尊重,但是可以平和的談彼此可以接受的底線,我們基督徒的底線是「遵守主日聚會」,不可停止聚會,團契聚會可以讓他休息思考信仰問題,時間不是無限期,而是家長和孩子可以接受的一段時間(筆者建議至多兩周,供其他家長參考),兩周中間父母要拋問題給孩子思考,兩周後可以討論,(建議問題可以是: 如果沒有神,你覺得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 如果沒有永恆,如何看待死亡?罪惡的問題如何解決? 願意有一個被祝福與看顧的人生嗎? 你信耶穌最大的困難與懷疑是甚麼?) 願神祝福每個虛心願意成長的父母,賜給我們智慧引導青少年的孩子。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師母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台灣真愛家庭專欄】當兒女覓職/離職時

認知:時勢大不相同   目前全球的工作環境和身為戰後嬰兒潮的父母輩相比,已大為不同。   二次大戰結束後,各行各業力圖振興,社會上求才若渴,只要肯努力,並不難找到制度完善的工作,在同一家公司或機構工作至退休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近年來由於健康狀況改善,許多人年逾六十仍未退休,加上全球的經濟發展已不復往日欣榮,現今的年輕人可說是一職難求。即使順利找到工作,也可能隨時因公司狀況改變而失去工作,一個職位待不滿三年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更不太可能如父母輩般,穩穩當當地找到可端一輩子的「鐵飯碗」。   其次,物價房價不斷攀升,基層工作的薪水卻有限,比起父母初入職場時,甚至不升反降。2013年底發表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臺灣35年前當時一棟二層樓透天厝要價約臺幣28萬元。而35年後的今天同樣的房子售價已飆升至2,800萬。現今一般年輕人要養活自己已不容易,若要像父母輩般累積豐厚儲蓄或購屋置產,更是困難重重。   此外,這個世代對工作的價值觀與上一輩有很大的差異。許多年輕人看重的是如何透過工作實現人生的意義,不在意報酬微薄或職位不穩定。但父母往往會擔憂他們的工作前景、將來如何成家立業等實際問題,因價值觀不同而引發了親子衝突。   心態:陪伴引導而非強勢主導   有了以上幾點認知,父母在子女覓職時,應打從心底確信上帝在每個人一生當中,包括工作,均有奇妙的計畫。無論順境逆境,上帝對我們兒女的帶領必是最好的。雖然子女人生經驗有限,仍需要父母適時引導,但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學習完全放手,將主權交給上帝。   我真心相信,父母應採行的第一個步驟,便是常為孩子祈禱。除了私下為孩子代禱,也要常常帶著子女一起禱告。當子女看見父母對上帝的信心,並親自體會過禱告帶來的祝福,往後不論在職場上或生活上有任何需要,都會主動請父母代禱。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父母要有智慧地引導他們。以我的兒子為例,大學畢業後經歷過找工作、轉換工作、一段時間沒有工作、重回校園修讀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重新投入職場等階段。在這些過程中,我一直為他禱告,但除非兒子主動詢問,否則我不會給予實際的建議。有時候明明已看見問題所在,我仍會勒住舌頭,不主動發表意見。因為我相信,只有當子女親自經歷、思考過他們面對的困境,願意向父母討教時,方聽得進父母的意見。   當孩子主動提出問題時,除了與孩子分享父母的看法,也可以透過其他人來引導孩子。例如我兒子曾想主修心理學,雖然以我對他的了解,他並不適合這個領域,但我沒有勸阻,而是陪他去做職業性向測驗,藉由專家客觀的分析,幫助他了解自己擅長的工作。   當然,也可請熟知孩子長才與短處的朋友與孩子談談。幾年前,當兒子正在尋覓工作方向時,我的一位昔日老闆曾主動邀請他外出用餐,給予一些建議。雖然我到現在仍不清楚他們談了些甚麼,但那次餐敘後,兒子便確定了他的生涯方向,一路走來,興味盎然,越做越起勁。   抉擇:尋職難題,智慧面對   問:如果得到一份不是很心儀的工作,是要先接受,再「騎驢找馬」,還是應該繼續等待? 答:在做決定之前,父母可幫助兒女了解,一旦進入某個行業,漸漸地,往來的朋友、相關渠道??等,都會與從事的工作相關,日後想轉換跑道,可能沒想像中容易。因此,如果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我個人的建議是盡量慎選第一份工作。不過,這當然不是絕對的。如果年輕人來找我商量,表示他一直無法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所以打算暫時從事不是那麼有興趣的行業,然後再繼續尋找合意的機會,我也不會反對。我擔心的是人都有惰性,一旦入錯行,往後發展的潛力可能會受限。   問:是否要離開家鄉,接受外地的工作機會? 答:作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留在家鄉發展,一家人能夠常常見面,彼此關懷。但我認為,既然我們的一生都在上帝手中,不論住在甚麼地方,都是在祂的看顧中。如果孩子在外地有較好的發展機會,父母不妨放手祝福。當然這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父母年事已高,或是健康狀況不佳,需要子女照顧,全家人便要彼此體諒,一起禱告,在愛中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問:如果同時得到兩份工作,一份薪資較優,另一份雖然薪水較少,但較符合志趣,或是發展前景較佳,應該如何選擇? 答:我會鼓勵孩子選擇後者。因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在起跑點選對方向,就能長遠地跑下去。    問:萬一孩子做了錯誤的決定怎麼辦?要繼續走下去,還是毅然回頭? 答:當孩子做出決定後,即使父母不認同,仍應完全尊重支持。這樣的支持包括允許孩子犯錯,如果孩子日後對當初的決定反悔,父母還是願意無條件地接納他們,成為他們的後盾,讓孩子知道上帝的恩典夠用,人生道路隨時可以重新出發。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躁、嘮叨。父母若嘴上說要將一切交託給上帝,行出來卻是另一套,對孩子的信心將是很大的打擊。此外,不論父母說得多麼有道理,孩子因缺少人生歷練,往往聽不進去,只會加深兩代之間的隔閡。   問:父母試圖透過關係,幫孩子安插工作,是否合宜? 答:我認為適度的幫忙是可以的,但必須以孩子為主體。父母可以提供幫助,但不該主導方向,甚至幫孩子做決定。子女是上帝交託給父母管理一段時間的產業,父母最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孩子長大後成熟地離開父母,完成上帝在他們身上的計畫。因此,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天起,父母便應開始訓練他們漸漸具備離開的能力。如果孩子長大了,父母還不斷透過關係為他們安排前途,替他們做決定,便代表父母沒有放手,仍在掌控兒女,這對兒女的自信心、獨立能力,以及婚姻、家庭等都將造成負面的影響。   失業:子女被辭退,父母要陪伴他們—   冷靜理解原因:若是因為公司經營發生變化而被遣散,父母應安慰子女放寬心接受大環境的變化,不需自責,讓子女知道父母理解、支持他們。但如果孩子每回換工作,均將原因歸咎於公司制度不佳、同事難以相處等等,成為一種模式,那麼很明顯的,問題其實是出在兒女身上。父母一定要平心靜氣,有智慧地幫助兒女成長,打破這種模式。   認真檢討改進:當然,除了被辭退後冷靜謙卑檢討,平日就養成常常自我檢討、自我突破的好習慣,更是在職場上站穩腳步的關鍵。以我兒子為例,他較為寡言,以往與人交談時,話常像含在嘴裡,聽不清楚。我便提醒他,在職場若要擔當起領袖的角色,一定要改善說話的音調、速度等等。兒子回應說,有一位教授也曾和他談過同樣的問題。經過用心練習,如今兒子的說話技巧已大為改進,在工作上游刃有餘,不致成為影響工作表現的絆腳石。   培養合作能力:這能幫助他們在職場上立穩腳步。記得當年我擔任主任工程師時,每逢遇到公司裁員,常有同事憂心忡忡地問他們是否職位不保,我總會回答,關鍵在於平日是否不計較、願意主動分擔其他部門的工作,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成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如果獨善其身,只專注於分內的工作,在團隊中可有可無,便有較高的機會成為裁員名單上的一員。   積極樂觀再出發:此外,父母也可鼓勵被辭退的孩子透過平日建立的人脈尋找合適的工作,或是把握時間,重回校園進修。聖經上說:「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成千上萬的飛鳥,上帝尚且供應牠們的需要,何況是我們呢!所以孩子在職場上遭遇挫折時,父母一定要鼓勵他們不要怨懟、害怕,只要找出原因、誠實面對,將眼光放遠,永不放棄,一定能發揮潛力,走出一條路。   底線:堅韌的愛   綜觀周遭,越來越多已大學畢業多年的成年子女逃避就業,成為「宅男」、「宅女」,或「啃老族」,父母既頭痛又不捨,不知如何是好。   老鷹對待子女的方式非常令我感動。牠們用樹枝建築舒適的巢,撫育小鷹,但隨著孩子成長,老鷹會一根、一根地逐步將巢拆除,迫使小鷹離巢高飛。這正是父母應盡的職責。   當子女長期失業時,父母提供他們避風港,幫助他們無後顧之憂地重新出發,原是無可厚非,但為了避免孩子養成依賴性,失去鬥志,父母必須學習老鷹這種「堅韌的愛」。」   可行的做法包括:事前與兒女約好父母可幫忙的期限、子女應分擔家中部分開支,或是需承擔某些家務等等。若到了約定期限,兒女仍未找到工作或完成學業,父母固然可以酌情延長,但一定不可讓孩子過著不需負責任的安逸生活。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歡迎他回家,但是他已經長大了,不能一直依賴父母生活。這麼做是出於對兒女的愛,只有迫使孩子走出舒適的窩,他們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聖經詩篇32篇裡,上帝說:「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用我的眼睛在你身上引導你。」這段經文非常觸動我的心。我們作父母的,也要如此仔細觀察兒女的需要,愛他們,引導他們走當行的路。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作者/陳信言口述/鄭瓊瑜整理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