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防疫

【花輪・牧思專欄】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這段時間,每天下午三點防疫指揮中心的記者會,讓全台灣都忙了起來。老百姓緊盯直播關心數字變化、各種記者猛挖新聞賣點、科學專家進行各種解析、網路鍵盤手則開始產出各式評論。   在這個科學進步又發達的時代,每每醫生或科學家的發言,最具說服力。他們會端出各項數據趨勢,再佐以一些專業術語,往往能非常權威地鎮住了慌亂的常民,破除似是而非的耳語傳聞。   「證據會說話」讓整件事看起來理性多了。   不過有趣的是,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好些醫生或科學家之間,倒也是南轅北轍?有的說一定要戴口罩,有的則說勤洗手最重要;生化學家鼓吹用肥皂洗手最有效,病毒學家堅持酒精才是王道;張醫生說致死率<1%,王醫生說死亡率逼近5%;陳博士說天氣漸熱疫情將趨緩,林博士說高峰還沒有來到,......。   原來證據之外,還有觀點。   牠,實在是太新了,新到人們還在不斷累積認識牠的證據,而且未知遠大於已知。於是,專家只好在經驗中看方向、在理論中尋出路、在猜測中找答案。科學的最終目的是控制現在並且預測未來,但在成功控制與神準預測之前,嚴謹的科學家們,永遠只是最後知後覺的那個人。   證據只能表明了已經發生的事,觀點則會透露了尚未出現的可能。但除此之外,面對疫病還需要「眼光」~就是看見一種未來的必然,#並讓我們能穩步前行。   往往這種眼光,不是源於自己的觀點,而是一種生命中的禮物。就像跌倒的孩子永遠會看向母親、奔馳的選手永遠會凝視目標、沮喪的人們永遠會抬頭望天。因為他們知道,此刻並不是終局,自己的家鄉與歸處是另一個故事,正待迎向前去。   雖然勝負未分,但疫病終會過去,而你可有眼光看見當風浪平息的那日,自己會站在哪裡呢?我希望自己像《聖經》中的大衛王,他在仰望遼闊夜空時忍不住讚嘆道:「人算什麼,你竟紀念?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你使他比神低微一點,卻賜給他們榮耀尊貴作冠冕。」   新的一週,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