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我覺得我對團隊有責任,若我知道「可能有所幫助的事」,就有義務告訴他們...
在基督的信仰中,身為基督徒的你,是否只在順境時才有動力去傳福音,然遇到逆境時就變了調。就像,現在遇到全球的新冠疫情,那傳福音就只能停擺了;而這不正是,現下的疫情中,全球教會的普遍光景
一個靈魂得救的價值,要如何計算?如果孩童的生命改變,能夠拯救多少個家庭?天國的價值又是如何衡量呢?新河匯智有限公司創辦人林祐翠,用專業背景分析「生命教育」對孩童的影響力,「最好的改變就是從永續到永生領人信主受洗,就是社會影響力最好的典範轉移。」主愛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李恩泰更是指出,藉著「生命教育課程
遭槍擊案的「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Irvine Taiwanese Presbyterian Church)現任牧師李輔仁,特別藉此次聯合禱告會,公開說明目前教會受創後的重建與牧養。並哽咽提到,鄭達志醫師失去生命,如主耶穌願意犧牲捨命、拯救世人,如此憐憫的心,教會共同紀念,將設立鄭達志醫師子女教育
自清大電機系、通訊工研所畢業的旌旗教會區牧萬長平,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國一時受洗,堅定基督教是自己的信仰,不是因為父母是第幾代基督徒,也非因全家族都信仰基督教,而是因他長大後確認、相信耶穌。理性的他,服事期間三次經歷神;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醫療短宣中分享信息結束時,帶眾人透過祈雨禱告,學習與
多數人最初之所以信主,是出於自身私利,很少聽到基督徒一開始受洗,是為了想完成傳福音大使命。但這無可厚非,因為我們都是罪人,都會從「我」的觀點出發。然而教會需要面對:基督徒若長久停留在這階段,容易變成「吸管式基督徒」,而我們是否要任由門徒這樣發展?4月13日,高雄牧者合一協會與高雄聯禱會,於福氣教會舉
你見過這樣的主日聚會嗎?每周聚會後,通常由牧師帶領回應詩歌,然後作祝福禱告,最後散會。然這間教會很「不一樣」,牧師講完道,竟然轉過身、坐在講台上的沙發上,這時發話權則落在弟兄姊妹身上,他們熱情地拿起麥克風,一個個問道:「牧師,那你覺得」、「我感受不到愛,牧師怎麼看?」、「我沒辦法繼續愛我老公」,甚至
渴望成為卓越的小組長嗎?不論是剛被呼召,或已牧養小組一段時間,這都是條不容易的道路,甚至擔心自己一不留意,就會成為阻礙小組健康發展的絆腳石。其實小組長不必「一開始就很厲害」,但須立定心志、效仿耶穌牧人的榜樣,上帝必將牧養生命的要訣及實踐真理的智慧,放在我們心中,使我們成為恩典流通的管道。
印尼出生,華裔身分的禤美恩,當年遇排華事件返台,卻再次被上帝呼召服事在台印尼人。因應移工休假不固定,印尼牧區採「雲端牧養」。去年疫情中,發覺印尼朋友喜愛抖音(Tik Tok)軟體,因一支破冰的聖經遊戲影片,帳號追數一夕之間從100多人,飆升至5000人。在受洗的穆斯林中,一半以上皆是透過抖音和臉書連
90後的世代,被貼上許多標籤,但上帝對祂的兒女,充滿盼望。「盼世代」,一群或許年輕,或許迷惘,卻因信仰對人生抱有盼望的一代...
一般弟兄姊妹和社會大眾對牧者、傳道的標準通常較高,大家認為既然是要成為教會領袖,必定要比被帶領的人更高的道德操守、品格,或者更聖潔才是;但是傳道人,並非他的好行為蒙揀選,而是出於上帝的主權...
COVID-19衝擊下發展至今,各地牧師們的牧會生涯,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獨特困難,而他們最在意和關心的是什麼呢?調查美國1,000名眾牧者,答案為:1)教會內外的合一,2)信徒的屬靈成長,以及3)外部教會的關係連結。
「虛擬社交」真的有真實情誼嗎?虛擬平台真的有福音及牧養的機會嗎?年輕世代的新語言,元宇宙的發展,一切都透過「手機」快速發生,你跟上了嗎!?
日前「郭台銘信主」假消息一度引發討論,類似博大眾眼球的「假新聞」,除了杜撰文字,有些還進一步透過影音後製,加上如今AI換臉技術,更是幾可亂真!因資訊傳播飛速,熱心轉傳者遭始作俑者利用,除可能面對法律罰則,《聖經》對此亦有相關警戒,基督徒不可不慎。
拼了命的建造、忙碌於一切外在的活動,看似成功了,但大家的內心卻散了。疲憊的領袖,願你在操練安息的浸泡中重新得力。傷痕累累的門徒們,願你們在耶穌的愛中得醫治...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2:6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