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腓立比

【小左專欄】顧念他人,知足喜樂

顧念他人 一陣有點慌亂的同時,很多人也發現了別人的需要,有人幫不方便的鄰居採買,有人把物資放在門口讓有需要的人拿,有超市開放一早的時段給年長者,有人捐口罩給醫院。我們則是想到了因此無法來幫我們除草的園丁,就跟他說這段時間還是會照樣付給他。哈潑小姐則是一早想到她在當醫生的乾爹,說要為他禱告!   抗疫期間,深深體會每個人真的都很有限,但如果大家都付出一點,即便是個關心問候,都會讓這世界更美好。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2:4   知足、喜樂 昨天一早小女?點心時間想吃蛋糕,我說現在蛋要省著用,先不做有蛋的點心了,我再想想可以做什麼點心來吃~然後跟她說那我們先去做蛋糕勞作,隨手剪了些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讓她黏,越做越開心的她,後來根本忘記要吃蛋糕。   抗疫期間深深體會,無論怎樣的景況,保持喜樂、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0-13   (文章來源/Princess Gisele 左兒的奇幻冒險之旅)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湖光專欄】更美的奉獻

經文:腓立比書4:15-20 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我並不求什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我的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奉獻」的內涵應該是一種出於「愛」的付出,是出於良善的動機,無私的付出,以及不求回報的給予。所以奉獻的觀念和行動,往往是人類社會中維繫美好關係的一份力量,也是讓許多人們得到恩典的一份祝福。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奉獻的觀念和行為最早源自聖經,是人們為了回應對上帝的愛及恩惠獻上感謝,當人們懂得對上帝所賜的萬有感恩與回饋的時候,才會懂得分享、幫助並對身邊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所以在聖經中記載很早的時候,人們就有對神「獻祭」的觀念和行為。顯然,隨著人們受到罪惡的影響,也因為人們偏離了上帝的真理,漸漸地與神疏遠,導致獻祭的動機遭到扭曲而不再蒙神悅納,該隱就是因為獻祭的細故而殺了弟弟亞伯。到了摩西時代,人們對於向上帝感恩與奉獻的認知,更是受到長年在埃及宗教文化的影響而蕩然無存,或是早已扭曲偏離了起初獻祭的美善內涵,使得上帝不得不透過頒布律法來教導以色列民,重建他們懂得奉獻與感恩的心態和倫理。   然而,以色列民似乎並沒有從獻祭的律法和行為中明白上帝的心意~「讓我們懂得感恩,並遠離罪惡的思想和行為」,反而讓「獻祭」淪為逃避上帝的審判、應付律法的要求、炫耀自己的財富、滿足人的觀感……。直到新約時代這樣的偏差與虛假仍充斥在聖殿和百姓當中,所以耶穌曾經在聖殿裡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面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參馬可福音12:41-44)雖然,當時的人們仍然照著摩西律法的要求獻上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甚至獻上十分之一,但耶穌卻多次明確表示:上帝並不悅納他們的獻祭,因為他們的動機、心態和行為,根本不是出於愛神、愛人的奉獻。(可參考耶穌潔淨聖殿及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內容。)   今天我們也需要檢視自己「奉獻的心態」,如果我們還是按著舊約的獻祭觀念來奉獻,仍是為滿足宗教的情操、律法的要求,為贖罪、為討好上帝、為討好人、為彰顯自己,那麼我們就失去了上帝希望我們奉獻的美意。我們應當知道,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成為贖罪祭、挽回祭,藉著祂的死已經使我們與上帝和好,如今我們不需要透過「獻祭」來討好上帝,祂將我們看為寶貴的兒女,也藉著耶穌的救贖,使我們不再彼此虧欠。因此,活在耶穌基督恩典下的我們,獻祭的意義與內涵都已經不同,我們奉獻的心態必須改變,我們對奉獻的內涵需要重新定義。透過保羅對腓立比教會奉獻的稱許,我們可以看見保羅對於「更美的奉獻」的定義,認為更美的奉獻至少應有三方面的認知與心態,分別是「看見神的國和神的義之需要」、「及時的行動」、以及「出於甘心樂意主動地擺上」。   看見神的國和神的義之需要 「更美的奉獻」不是因為被規定、被要求,乃是出於主動的擺上。如果我們不能看見神國和教會的需要,不能看見福音與聖工的需要,我們就不知道為何而奉獻了。腓立比教會願意在福音的需要上供給保羅,並非是出於保羅的要求,而是出於他們屬靈上的看見,如果看不見需要就不會有感動。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認為保羅會有什麼需要呢?他應該到處都很受歡迎吧!所以他們不會看見自己需要做些什麼。但腓立比教會看到的不是保羅,而是看見耶穌基督的教會和福音需要支持,因為他們也是蒙受這福音恩惠的人,所以願意以奉獻繼續支持保羅的福音事工~儘管保羅尚被囚在監獄裡。 你看見教會有什麼需要了嗎?我們關心教會各樣聖工的需要嗎?大多數教會的崇拜會有「聖工報告」時間,不單是為了讓大家能參與各項活動,更是讓我們看見各樣聖工的需要。今天很多人看見災難,會想到要捐款,給予幫助,「看見」使我們產生感動,憐憫……,那麼你「看見」教會和福音工作的需要了嗎?「更美的奉獻」是出於「愛的看見」,「愛的奉獻」會想給得更多、更好……。就像作爺爺、奶奶的,會想給孫子更多的好處和祝福,不是因為看見他們缺乏,而是因為對他們的愛。反過來說,有「愛」才會「看見」一般人所看不見的需要。因著愛耶穌,能看見更多屬靈的需要,是更美的奉獻的關鍵,這讓我們在奉獻的時候,有不一樣的心情,也獲得不一樣的恩典。   及時的行動 更美的奉獻,是出自對神的愛、對神的信心、對神的感恩,而不是因為看到神的作為後才擺上的,否則就好像是給祂的報酬和小費了。所以,更美的奉獻~往往行動於所有的人還沒行動之前,也在聖靈感動的當下就採取行動,如同保羅所提醒的「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撒羅尼迦前書5:19)。 很多人對神的奉獻是帶著條件的,諸如:如果我考上好學校;如果我找到好工作;如果我遇到結婚的對象;如果我中彩券;如果我加薪;如果我的病好了;如果我……,這種帶著條件的奉獻態度,是等著上帝先做些什麼我才奉獻的心態。也有些人的奉獻,是先等看看其他人是否做了什麼?奉獻多少?才決定自己要怎麼奉獻,這樣的奉獻,都不是出於第一時間的感動與主動,雖然我們還是奉獻了,但卻失去了更蒙悅納的奉獻之美。還記得聖經裡的那個「稅吏撒該」嗎?當耶穌看見他,要他從桑樹上下來,並告訴他晚上要住在他家裡的時候,撒該在尚未從耶穌那裡得到一絲好處之前,就在第一時間告訴耶穌,他願意把財產的一半拿出來分給窮人,也願意以四倍的價錢來賠償那些被他訛詐的人。 保羅宣稱,在沒有任何教會奉獻之時,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已經懂得奉獻,而且也及時地奉獻,這讓保羅的宣教工作,得以順利地進展,因此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是充滿感恩的。但感恩的不是因為他自己得到了餽贈,而是因為他看見耶穌基督的福音工作得以開展,也看見腓立比教會基督徒的行動力。相較於哥林多教會,保羅曾經拐著彎責備他們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此指奉獻的計畫),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哥林多後書8:9-11) 及時的奉獻、第一時間的奉獻、先於別人行動之前的奉獻,乃是更美奉獻的指標。耶穌將自己當作祭物,為我們的罪,為拯救我們,奉獻在十字架上,祂不是先等我們去愛祂,沒有先等我們去回應祂,也沒有先等我們成為一個好人,或成為一個值得祂為之犧牲的生命,祂就先為我們成了最美的奉獻。即使在祂犧牲之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祂、認同祂,但祂沒有因此後悔祂的付出,因為更美的奉獻不僅是及時的擺上,更是不求回報,只在乎成全神國度和旨意的付出。   出於甘心樂意主動地擺上 一個奇妙的法則:當一個人因為「給予」而看到他人得到祝福的時候,會比自己「得到」獲得更多、更深遠的喜樂與滿足;當一個人在「獲得恩典(被給予)」的時候所得到的喜樂與滿足,也會比自己「憑勞力得來」的更多、更深遠。因此,在甘心樂意奉獻中(給予和被給予),人們都可以感受到那份更美的祝福。試想,你希望你的生日禮物、周年紀念禮物,是要來的或是自己買來的?是因為規定必須要給的?還是收到別人用心所給予的呢?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所得到的祝福,是出於有人甘心樂意的付出,那麼我們對上帝的奉獻又是什麼樣的心態呢?當我們願意甘心樂意地為主奉獻、為主擺上,你可以想像我們天上的父將會是何等地喜樂呢! 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提到:「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7)上帝從來沒有要我們因著奉獻而變得貧窮,祂應許我們可以因著奉獻而變得更加豐富、富足。這裡所說的富足,不單單是指心靈上的,也同時是財務和物質上的豐富。祂也沒有要勉強我們奉獻,因為若不是出於甘心樂意的擺上,就失去了奉獻的真諦,也失去了因奉獻而得的喜樂和滿足了。 在教會界有不少人,不斷地拿「瑪拉基書中的十分之一奉獻」做為奉獻的教導,但卻是錯謬地解釋經文,宣稱「十一奉獻」是聖經中,唯一可以試驗上帝的事情,因為瑪拉基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3:10)於是誤導許多基督徒,抱持著試試上帝的心態奉獻著,如果我們的奉獻是帶著目的的、有企圖的,你覺得上帝會悅納嗎?先知瑪拉基說這段話,乃是在嚴厲地責備以色列百姓:「人豈可奪取上帝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原文作吞噬者),不容牠毀壞你們的土產。你們田間的葡萄樹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瑪拉基書3:8-11)瑪拉基的話語乃是警告百姓,若是他們再不懂得奉獻的真諦,不願甘心樂意地實行奉獻的法則(當時候的人自私自利,藐視上帝和律法,也偏行己路,縱容罪惡……),他們就會繼續受到虧損,甚至受到上帝的管教,除非他們願意悔改惡行,願意遵守律法,才能使上帝應許的祝福,再次地臨到國家和百姓身上(不要抱怨上帝沒有祝福,要檢討自己是否離棄了神的真理,與罪惡妥協?)。 不要再存著錯謬的心態奉獻了,不要抱著試探主的心去奉獻,因為你也不會喜歡別人試探你,看你會不會回報他給你的恩惠,你希望人怎麼對待自己,你就怎麼對上帝吧!甘心樂意主動的擺上,才會蒙神真正的悅納和祝福,也才是「更美的奉獻」。十分之一的奉獻,並非基督徒該納的「稅」,也不是基督徒奉獻的「上限」,而是上帝教導我們奉獻的「最基本操練」,是「最小值」的擺上。試想,若你手中的一份炸雞有十塊雞肉,你會不會願意分給你的「好朋友」一塊肉嗎?若是你「所愛的人」呢?你會怎麼與他分享那「十塊炸雞」呢?一塊?一半?還是全部?所以不要再拿著「十一奉獻」誇口、自豪或試驗上帝了,因為新約中給我們的奉獻觀,乃是「奉獻所有」;是「將自己獻上」的奉獻;是「放下一切所有的跟隨耶穌」的奉獻,如果我們還無法做得完全,最起碼從將「十分之一」甘心樂意地奉獻給上帝開始做起吧!   結語 對主的奉獻,是將我們與主耶穌之間愛的關係付諸行動,當我們真正地愛祂,我們就會在乎祂的想法、祂的需要,關心祂的教會、祂的聖工,我們也才會因著愛,渴望第一時間藉著奉獻和擺上,也因著我們甘心樂意地奉獻,讓愛我們的主心滿意足,我們的奉獻因而成為「更美的奉獻」。  (文章授權/湖光基督教會)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湖光專欄】基督耶穌的心

  經文:腓立比書2:5-8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人從出生那天開始,我們就會開始學習~像某個人。通常誰帶我們,誰乳養我們,我們的行為舉止就會像誰(因為人類的本能就是會學習和模仿),所以有的孩子像媽媽,有的像褓母,有的孩子沒有人帶,整天看電視,就會像電視裡的人物(或動畫裡的人物)。漸漸長大,我們在不同的階段,也會開始學像不同的人,求學階段可能像某個同學、某個老師、某個崇拜的偶像,工作階段可能像你的上司、某個同事、或某個社會成功人士,直到漸漸年長可能才發現,一輩子學像別人還挺累的,因為有些你想學的對象,卻怎麼學也學不像,所以我們才開始想做自己,但通常這時候「自己」大致上都已經定型了,要改變也挺困難的。 雖然隨著年紀增長,可能失去了「像別人」的動力,但人們心裡卻仍有「像某人」的渴望,因為生命是會渴望成長與提升的。只不過我們會漸漸明白,要在外表、言行舉止、這些表象的部分像某個人是不切實際的,但我們的內在生命;我們的心境、心態、心靈……,卻是可以透過學習、成長,使我們漸漸改變得更像我們所渴慕的對象。而對一個基督徒來說,我們生命最應該渴慕學習與仿效的,莫過於基督耶穌的心了! 聖經中使徒保羅是一個很努力想「學像耶穌基督」的人,他在所寫的書信中,多次提醒大家要「效法」耶穌或「效法」自己:「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羅馬書15:5);「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保羅知道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會自動變成像耶穌一樣的生命、人格、觀念、特質……,他知道,除非我們「刻意」地去學著像,就像我們在過去成長的過程中所做的,我們必須「有意識」的,要求自己去像,是透過「刻意的」裝扮、練習、學習、模仿,而且還要不斷地練習、才能漸漸地像耶穌。就好像演戲一般,我們必須認真且刻意地去揣摩所要扮演的角色,直到我們完全融入那個角色裡;又好像談戀愛一般,因著愛、因著專注、因著委身,你會與你所愛的對方越來越像,講話像,習慣像,連吃的都越來越像;又好像年輕人崇拜那些藝人一般,因著真心的崇拜,無論打扮、觀念……就會越來越像他們所崇拜的藝人。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沒有越來越像耶穌,沒有耶穌基督的心、沒有祂的觀念、不喜歡祂的喜歡、不模仿祂的樣式,那麼我們怎能說是真的愛祂?又怎能說是真心在崇拜祂呢?所以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提出一個清楚的呼籲~「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就是呼籲我們應該要「刻意地」去揣摩、去感受、去學習、去練習,使我們可以更像耶穌的認知,更貼近耶穌的想法、感受、思維、邏輯,好更容易做出與耶穌一致的決定和行為。 對一般人而言,我們習慣「以自己的心為心」,面對很多事情的第一個想法、認知就是「我覺得」,我們習慣按著過去成長的背景與經驗、按著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按著其他人的經驗法則來看待問題和事物,所以「我覺得」是大多數人對事情判斷的第一反應。而另一個一般人常有的反應是「我想」,我想是更抽象一點的認知,不一定有所依據,只因為「我希望成為那樣」或「我認為那樣」,所以「我想的」可能跟現實有很大的差距。還有一種現象叫做「我要」,這是一種個人自我的認知,我就是這樣,管其他人怎麼想,我就是要,是主觀的,是建立在許多錯綜複雜的經驗、認知、態度。這些「以自己的心為心」的「我覺得」、「我想」、「我要」,並沒有刻意地把焦點放在耶穌身上,所以我們並不會去學習、效法、揣摩耶穌基督的心。 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況,就是人們會試著「以他人的心為心」,特別是對那些你所喜歡、所羨慕、所崇拜的對象。因為你的認同與喜歡,所以你會刻意地去觀察、去了解、甚至去體會他們的想法、感受。於是乎你會聽見有些人常說:「誰覺得……」、「他們說……」、「某某人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懂得「以他人的心為心」,那我們更應該可以「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了,只要我們願意,把第一人稱的「我」改成「耶穌」,並不斷地去問:「耶穌會怎麼覺得?耶穌會怎麼想?耶穌會要什麼?耶穌會怎麼說?耶穌會怎麼做?」,我們便能在「刻意的」、「有意識的」、「反覆的」練習過程中,讓自己漸漸地「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保羅以耶穌基督的生平做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讓我們可以一窺什麼是「基督耶穌的心」,也就是要提醒我們,一個想效法耶穌基督的人,到底有哪些需要「刻意的」、「有意識的」改變,好讓自己更像耶穌呢?   「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腓立比書2:6)   耶穌祂不濫用自己的權柄,不耍特權!這恰與魔鬼想跟神同等,想擁有跟上帝一樣的權柄與能力相反,至今仍有無數的人加入魔鬼的行列卻沒有學像耶穌基督的心。務要小心,權力(或說權柄)是一種會讓人著迷的東西。很多人為了爭權,可以不擇手段(特別看到在政治上,充斥了這樣的現象,無所不用其極地鬥爭,就是為了要讓自己站上那個權力核心,擁有權力)。然而,耶穌本是創造宇宙萬有的獨一神(祂的確擁有那樣的身分、權柄和能力),所以祂大可以用祂的權柄來審判,可以用權柄來任意而行,但祂卻選擇放下身段,放下權柄。祂的出生,選在馬槽,選在木匠的家裡;祂的成長,選擇在拿撒勒,而不是耶路撒冷的聖殿裡;祂的生活,選擇服事人,而不是受服事;祂的生命,選擇十字架的自我犧牲,而不是犧牲其他人來成就自己。這就是耶穌基督的心,是一種不濫用權柄,不耍特權,謙卑服事人的心志與身量,今天你我擁有哪些權柄呢?我們又如何使用這些權柄呢?當我們權力在握時又是什麼樣的一個態度呢? 今天無數的人仗著自己擁有的權柄欺壓人,甚至轄制人,社會上常聽見有人說:「我是老闆耶、我是某某名人、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老人家耶、我是消費者耶、我有花錢耶、我……、我是……」當神給我們權柄的時候,不是要我們去享受特權、濫用權柄,乃是要我們以手中的權柄和能力,去成全、幫助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因為,耶穌的心是如此,祂給我們的榜樣也是如此。當耶穌經過撒瑪利亞城卻不被接待時,門徒想耍特權,竟想要禱告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但耶穌卻反而責備他們,因為門徒不曉得耶穌基督的心。 基督徒也要小心,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耍特權,以為我們是上帝的兒女就高人一等,就老是看其他人不順眼,或不經意心中就輕看那些還沒有接受耶穌的人(異教徒),甚至有時候還會在他人所受的苦難和意外上幸災樂禍!有些教會甚至誤導基督徒,隨意去定人的罪,亂解釋經文說:我們在地上「捆綁」的,主在天上也要「捆綁」,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殊不知耶穌要我們捆綁的是「罪」,但要我們帶著祂的愛與權柄釋放被罪惡轄制、被魔鬼捆綁的「人」。切莫濫用神所給我們的權柄,不要自以為了不起的耍屬靈特權,我們才能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合宜地運用神給我們的權柄,成就、幫助更多人的生命在祂裡面得以完全。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7)   聖經提醒我們,非但不要濫用權柄,耍特權,還要進一步地用自己所有的、所長的、所能的,去成全他人的生命。耶穌成為人的樣式,就是要我們可以有一個榜樣學習,所以祂選擇成為一個像奴僕的人,這是讓我們很不能接受的。在社會上,每個人都想要當領袖(因為我們有個錯誤的領袖觀),屬世的領袖觀念是高高在上,擁有權柄,呼風喚雨的偉人,但真正正確的領袖觀,是耶穌所說的「作眾人的僕人」。所以,錯誤的領袖觀會讓每個人爭破頭,都想得到更高的身分、地位,因為,我們認為僕人是卑賤的、是沒地位的、是糟糕的……。但一個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的人,會明白我們生命中最需要的就是「僕人的事奉」,因為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因為有人當我們的奴僕(甚至當一輩子)才能成就我們的人生,試想想,是誰幫我們把屎、把尿?是誰整天做飯給我們吃、幫我們打掃、還要洗衣服……?是誰整天像個奴僕在外面努力打拼,才能供給我們生活的基本需要?當你自以為很了不起,可以成就今日的自己時,千萬不要忽略了,如果不是有很多像奴僕的人在你生命中服事著你,你現在景況如何,可能都不知道。 我們既因著有許多作為我們「奴僕」的人,才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生命,你我也必須有奴僕的心志和身量,才能透過我們的生命,成就更多人的生命。耶穌帶門徒,不是被他們拱著、崇拜著,而是陪著他們、服事著他們,我們也當效法耶穌,像個奴僕,像個人,而不是像個神,好好地去成全神放在你身邊的一些人吧!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8)   耶穌基督的心,另一個特徵就是順服至死,或說「十字架的心志」。除了不濫用權柄、不耍特權,有奴僕的心志、成全人的服事之外,耶穌給我們的另一個心,就是放下自己,成全上帝在我身上旨意的心。大多數人會認為「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想做什麼樣的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上帝想要我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帝想要我做什麼事」,雖然我有我想要的,但是我願意順服上帝要我的,這就是十字架的心。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雖然祂自己所想的、所要的,跟上帝要祂所做的、所承受的有很大的落差,但祂願意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乃要照?的意思」;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也曾禱告說:「照?的旨意成就在我身上」。十字架的心,就是按著主的心,而不是按著我的心(我的想法、我的喜好、我的希望),真正要釘上十字架的,是我們的罪,也是我們的想法(那些不符合神心意的計畫和違背神旨意的想法)。 不濫用權柄,不耍特權,或許容易一些,要像個奴僕去服事我們所愛的人,成全人,也或許沒那麼困難,但要我們放下自己的想法,放下自我,擁有十字架的心志,成全主在我們身上的計畫和旨意,似乎就會有很多的掙扎。你可能會說:「會嗎?有那麼難嗎?」老實說,我們有時候連奉獻該奉獻多少都很掙扎,不是嗎?                如果連奉獻都想跟上帝斤斤計較,可不可以不要按著聖經的吩咐,那麼在其他方面你會多麼地願意順服呢?你還認為自己會真的順服「以至於死」嗎?我們放不下的太多了,所以保羅提醒我們要效法耶穌基督。按著耶穌人性的糾結與情感,祂也有很多放不下的,祂有家人、祂有朋友、祂有所愛的門徒,祂可以有世上的享受,祂可以流連在權柄中,祂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按著人性祂有很多放不下的,但祂選擇「放下」,選擇「十字架的道路」為要完成神要祂完成的人生目標。 今天你我願意放下什麼?願意為耶穌在我們生命中的計畫,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嗎?試著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吧!你就會漸漸明白,你的人生該怎麼過,該怎麼選擇,該怎麼服事神,以致能走在上帝命定計畫的人生路上,完成上帝的使命與託付。    結語 保羅提醒我們,基督耶穌的心包含了三個部分:一個認知~虛己;一個態度~卑微;一個回應~順服。盼望我們能善用神給予我們的權柄,以僕人的心態去服事神、成全人,也讓我們順服在聖靈的引導中,完成神託付給我們生命的計畫和使命,使「以基督的心為心」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生命真實的力量與見證。   (文章授權/湖光基督教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生命樹專欄】經歷基督作我們常時的救恩

腓立比書二章十二節的救恩,不是指救我們脫離神的定罪和火湖的永遠救恩,乃是指每天和常時的救恩。這種實行、天天、時時的救恩,是我們以所活、所經歷、所享受的基督,作外面和裏面的榜樣而有的結果。這救恩的主要元素,乃是作釘十字架生命的基督(5~8),以及在高舉裏的基督(9~11)。   腓立比書一章十九節常時的救恩,是為著特定的信徒,在特別的景況中,從特殊遭遇中得救;二章十二節常時的救恩,是為著所有的信徒,在日常生活的一般景況中,從普通的事物中得救。作成我們自己的救恩,就是完成我們的救恩,將這救恩帶到終極的結局。這救恩的頂點就是被神高舉在榮耀裏,和主耶穌一樣(9)。   那在我們裏面運行,作我們主觀救恩的神,乃是三一神-父、子、靈;這位神就是在我們裏面的基督(林後十三3上,5)。也就是在我們裏面的那靈(羅八11)。內裏運行的神自己乃是我們的救恩。現今我們需要在裏面的動機上恐懼,並在外面的態度上戰兢,常常且絕對的順從,以完成這救恩。順從祂就是作成我們的救恩(腓二12~13)。   神為著祂的美意,在我們裏面運行,使我們立志並行事。立志發生在我們的意志裏,指明神的運行開始於我們的靈,擴展到我們的心思、情感和意志,最終達到我們的身體(羅八4,6,11)。怨言和爭論阻撓我們,使我們不能完成自己的救恩到最完滿的地步,也不能經歷並享受基督到極點(腓二14)。怨言是出於情感,爭論是出於心思。順從神就消殺一切的怨言和爭論。凡我們所行的,都應當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我們無可指摘、純潔無雜,作神無瑕疵的兒女。在撒但所霸佔之黑暗敗壞的世界裏,將生命的話表明出來(15~16)。     (文章授權/台北市召會)文章轉載台北市召會週訊1089/職事信息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