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耶和華行了大事,神讓我的孩子生命翻轉!」女兒收到哈佛錄取通知時,李淑菁不停流淚。自尋求神後,神不僅挽救破裂的母女關係,還引領女兒生命改變!
別以為孩子過了青春期就沒有叛逆期,「這階段過了就好了」的想法反而容易造成了忽視!其實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叛逆」狀態…
「他整天當低頭族,不然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打電腦。我都不知道要怎麼辦?」「成天到晚就是在外面鬼混,把家當旅館!」面對孩子各樣脫序的行為,身為父母除了憤怒、失望、擔憂之外,總有著無助、無奈等的感覺...
她當初也認為親子問題絕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與兒子身上,直到可愛的兒子設法遠離她時,她震驚的程度可想而知!兒子的叛逆令她受傷甚至感到背叛。多年後兒子自爆當時心態:「當我讓我母親哭了,我知道我終於取得了控制權…」
最近跟一對爸媽在聊天時談到他們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最近發生的事情...
「我到底是誰」你也想過這惱人難解的題嗎?清楚認識自己在上帝原始心意中的身分很重要,因為比起完成上帝交付的任務,祂更期待我們活出與祂有關係的身分…
上個月開家長會時,與一群國中家長一起談話,有個媽媽講到她其實很想參與在孩子的學習。但是不管她怎麼樣邀請,孩子總是一口回絕,讓她也很無力,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有不少的父母覺得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好像真的進入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感覺眼前的這個從小帶大的孩子,有點熟悉卻又有點陌生,有時真的會被搞到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不過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應該也是不知所措吧!到了國中,生理發展進入青春期,生理影響心理,再加上賀爾蒙的分泌。其實很多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沒來由的心情不好。甚至前一刻還很開心,下一刻不知踩到了什麼點,突然就厭世臉出現! 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學者稱為「狂飆期」,我想最主要應該是難以駕馭掌控吧...。非常有稜有角的時期,所以如果我們再用有稜有角的方式管教,可能只會兩敗俱傷,因為互相傷害,卻又事後懊悔。 所以生活在青少年身旁的人,需要更有彈性的去愛他們、與他們相處!因為我們的彈性,可以順著他的稜角,他們只是在模索自己的過程...,感覺很像大人,卻又還無法像完全的大人。他們沒有力量掌控什麼,活在不穩定中,很容易「少年維特的煩惱」。如果我們再嚴肅以待他們的各樣反應,或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事情往往難以收尾...。套句年輕人愛開的玩笑話「認真就輸了」,不要被他們的話語或是對待你的方式而感到受傷。因為有時他們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要因為他們「幼稚」的行為而感到生氣,因為情緒一出現,更難好好收尾。 既然我們決定要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起伏顛簸的過程,那就用愛當成最忠實的地基支持吧!對於他們「沒禮貌的」行為舉止,有時幽自己一默吧!用玩笑帶過吧!反而柔軟的行為,也讓他們剛硬的心稍微軟化些。 另外,也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規劃的機會吧!讓他們可以開始「作主決定」一些事情,即使是不明智的決定,也是用愛去陪伴吧!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也做過好幾個錯誤的決定嗎?透過陪伴經歷不太好的過程,仍然與他們在一起,重點是不帶任何的批評,或是「早就告訴你.....」地雷性的話語,我相信,對於青少年而言,你是可以共患難的,也是可以共享樂的,你走進他的世界了! 另外就算要跟青春期的孩子說什麼,也記得好用談話技巧「三明治」,先稱讚-再切入-繼續鼓勵, *為著你看見他的好而肯定他! *再告訴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更好! *相信他可以做到的! 其實最重要的應該是「正向表達」,畢竟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一般的孩子對於責罵都很容易當機,更何況是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如果真的想要有效果的「勸導」,要多多使用「正向表達」。 比方說:常睡過頭叫不醒,正向表達:管理時間、管理自己! 看見他們的好吧!雖然有些難度..,但你先看見了,他們也才看得見!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被拒於門外的怎麼辦?千萬不要破門而入,以免玉石俱焚... 面對他們,千萬別急...,慢慢的再走進他們的世界吧! PS看看小時候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吧!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上個月開家長會時,與一群國中家長一起談話,有個媽媽講到她其實很想參與在孩子的學習。但是不管她怎麼樣邀請,孩子總是一口回絕,讓她也很無力,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有不少的父母覺得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好像真的進入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感覺眼前的這個從小帶大的孩子,有點熟悉卻又有點陌生,有時真的會被
亞洲人不善表達愛?? 常常會發現很多的爸爸媽媽在面對小孩子時,很容易對他們闡述愛意,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看見爸爸媽媽對他又抱又親,還會一邊告訴他有多愛他多喜歡他。 不過好像隨著年紀越大,有些家庭好像就會越來越少擁抱,可能是孩子也長大,對於肢體接觸的需求,也逐漸降低。也可能是孩子長大,會讓
亞洲人不善表達愛?? 常常會發現很多的爸爸媽媽在面對小孩子時,很容易對他們闡述愛意,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看見爸爸媽媽對他又抱又親,還會一邊告訴他有多愛他多喜歡他。 不過好像隨著年紀越大,有些家庭好像就會越來越少擁抱,可能是孩子也長大,對於肢體接觸的需求,也逐漸降低。也可能是孩子長大,會讓爸爸媽媽生氣的點,也越來越多。所以好像孩子越長越大,擁抱、說親密話語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同樣的,當然孩子對父母擁抱、溫柔的話語也就越來越少,當有爭執時,很容易會直接情緒性的字眼出現。因為在他的資料庫中,已經很少出現溫柔的話語,如「你好棒」、「我好愛你」...等。 一般「傳統」的家庭中,爸爸媽媽、長輩會想說,你都長大了,當然要好好的「管教」。況且,我都生你、養你,難道你還不知道我愛你嗎? 其實老實說,有陣子不說,是會忘記的,或是說,頭腦知道,跟心裡感受到是有距離的! 當孩子接收到的比較多是,你功課怎麼樣....,你吃飽沒......。你作業寫完沒,你怎麼又這樣?講好幾遍?你難道不可以怎樣嗎? 當太多的話題總是出現在「指示、命令」,孩子感受到的溫度,應該就剩下「把事情做好」,這樣的關係吧! 越長越大,擁抱變少、愛的話語變少,雖之而來的是「指導性」的話語,真的不太容易感受到「愛」。不是因為愛變少了,而是我們越來越少講到愛! 但連我們都希望是被接納、被喜愛的,更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越大越容易會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當他將行為與你是否愛他歸成因果時,要再找回彼此的心就又更加的困難了! 常常抱抱自己的孩子,告訴他說你有多喜歡他、多愛他吧! 或許孩子大了我們不習慣說愛,但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用愛的話語來鼓勵孩子的成長過程,讓他對於愛是放心的!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也就比較不容易因為「感受不到愛」,甚至是「感覺同學比較愛他」,而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都期待有更美好的關係,而愛是最大的力量! 不只愛,更要說出來,讓對方能更直接的知道。 孩子,我愛你!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2019年9月25日,由AWA奇妙愛學苑主辦《進入你青少年的內心》講座課程,邀請台北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蒞臨分享,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課業、同儕和交友等問題,如何真正走進他們的心?掌握三點因素:知道父母與孩子是不同的、孩子是需要刻意陪伴的、學習傾聽而非凡事說「不」。
幾乎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受傷的記憶。心想:「我討厭過去,要把它埋葬。」深埋心底的痛苦,以為自己遺忘了,但進入潛意識的傷痕卻不會消失,若把傷痕全部積壓在心中,平常不會有感覺,只要遇到一些事情,它就會浮上檯面,使人變得暴力、剛硬和無情...
珂比‧明尼克(Kirby Minnick)現年25歲,擁有16萬粉絲的美國網紅,6年前透過影片,她告訴網友們主耶穌如何進入她的生命,幫助她走過童年父母離異與父親驟逝的打擊。希望網友們不要經歷她以前走過的路,因為那太痛苦了;當初的她在學校與外人面前努力表現完美,一回到家卸下面具,天天都想輕生...
聽從我,天天在我門口警醒仰望,在我門框旁邊守候的人,是有福的。因為找到我的,就找到生命,他也必得著耶和華的恩惠。 -箴言8:34-35
聽從我,天天在我門口警醒仰望,在我門框旁邊守候的人,是有福的。因為找到我的,就找到生命,他也必得著耶和華的恩惠。
-箴言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