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不管受到任何傷害,在天父面前,我們可以有一個嶄新的開始,給我們一條服事的路,不是滿有壓力的路,而是最適合我們這個人的路!」巴柝聲如此說,並鼓勵每個人都棄絕魔鬼謊言,相信神的慈愛,回應呼召。
「去!你們要成為橋梁!」到以色列宣教的呼召,黃齊蕙形容就像中了「天國的愛國獎券」!宣教是一件生命的事情,不是用說的,而是與他們「生活」在那裡。當猶太人問起「你為什麼來到這裡?」時,黃齊蕙回應:「因為我非常思念你們的上帝,我很榮幸可以到祂的地上,來認識祂。」此答案打中了對方的心,也令其沉思良久。末世來
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迫使學校轉向線上學習時,愛荷華州的一位學校老師埃文斯意識到,許多學生家裡沒有桌子來做作業。埃文斯建立「為一個使命而做的木工」,和他的團隊已經為愛荷華州中部的兒童製作了2,143張課桌,並為當地寄養兒童製作了13個希望箱。他期望透過這個「100%由上帝帶領」的事工,向孩子們展示上帝的愛。
身為乩童之子-張添唐,直到年過40,才遇見耶穌。他震撼神的愛及聖潔公義,成為基督徒後,順利通過教育部遴選轉任台南一中校長將近8年,現任瀛海中學校長,他期許用神的愛和生命,繼續執教,盡一份基督徒的教育責任。
為什麼線上聚會留不住人?該如何改善?三位多媒體實務經驗的牧者、老師,點出當中的關鍵,以及改進方式,讓會眾享受在敬拜當中,帶出加倍的果效!
有教會開始直播後,遇到棘手狀況。例如,沒有專業同工,不知該如何處理直播「事故」?也有教會只有一台手機、電腦,卻沒有經費增添設備?看到極大的需要,The Hope製作免費素材包,盼望幫助教會從0到1簡單上手。周可典傳道堅信,「哪怕就是一支手機,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因COVID-19疫情的影響,當教會不再能像以往一樣,以群聚的方式在教會中敬拜神、聆聽神的話語時,要如何因應,與會眾維持連結?這是許多教會目前正面對的狀況。而不只是疫情帶來聚會人數的限制,會眾越來越依賴數位社群媒體,這些趨勢使得發展直播主日聚會、線上小組的方式也日漸重要。
陳李麗君姊妹,曾任職中正高中國文老師,榮獲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第一名,最喜樂的是得到「屬靈的孩子」。而她身為養女,因養兄過世而住進廟裡,大學死黨卻帶她信主,神預備她的婚姻、職場,直至任教得了獎,神卻要她退休!?回頭看,只能讚嘆:神有美意不必測。
疫情持續延燒,暑假學子們卻無處打工,宅在家能做甚麼?台南市遠東科技大學有鑑於此,實施「在地安心遠距教學計畫」,由各系安排專業教師,透過線上教學,開啟「預修視聽」的微學分課程!教師們與學生互動,把趣味課程帶進每個學生的家中。
「背標準答案,不等於學會。」陳伯杰牧師說,知識必須加上實作,以及正確的態度,才會成為一個人的素養。以下,列舉七項合於「大腦神經科學原理」的有效方式,提供家長們育兒參考。
出生於萬華的陳威宇,從小就愛唱歌,總在家族旅遊中快樂高歌。未料,因父親作出錯誤的商業決定,使家族事業遭極大虧損,房子、工廠一夕間化為泡影,親族也分崩離析,黑道討債的陰影頓時壟罩…
自去年(2020)疫情爆發,全世界都「不得不」面對「在家學習」的轉變,線上教學平台快速興起,如今不只是趨勢,更成為主流。歐美國家施行一年多來,已累積許多正、反面的經驗,身在台灣的我們能如何「趨吉避凶」,師他人之長、降低失敗率?
擁有知名英語教學平台及廣大粉絲的Eric老師-楊家豪弟兄,從一個小小的窮留學生,到現在攻讀教育博士,成為知名線上英語資源分享平台的創辦人。他以自身經歷分享,若非神的救恩,自己則很難走出超高標準的自我要求。憑著單純的倚靠神,內心深處終得著真正的平安!
新冠疫情持續嚴峻,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然而部分接受早期療育學童的療程不能中斷,但面對無法到校或到宅提供療育服務的窘境,台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行動早療」團隊的治療師們,拍攝了「行動早療陪你玩」系列影片,提供早療的孩子與家長,可利用隨手可得的物品設計遊戲療程,幫助早療的孩子在家療育效果不中斷,也促進親子關係。
因應疫情聚會變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中委會」於5月19日舉辦「線上禮拜線上研習」,盼望幫助眾教會,不需花大錢增加設備,也能直播線上禮拜。
線上主日學怎麼帶?在家中要如何與孩子增進關係?江秀圈,擁有「兒童教育與家庭關係」博士學位,20多年間皆致力於兒童、家庭事工的服事,她提出在美國期間,線上帶主日學的實戰經驗,並舉出幾點方式,盼望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2:6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