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只有在時事與真理的碰撞討論中,我們才能夠理解信仰在我們的生活裡浸入地有多深、影響地有多遠。滿嘴的教會用語,只會讓我們習慣於講出宗教的「標準答案」而已。宗教裡的陳腔濫調不僅無法回應到對方的心,還會讓人覺得很有距離感…
台灣在東奧屢傳捷報!除了一起觀賽,為中華隊加油之外,奧運更是與青年人建立共同話題的好時機!
那天盼編在Instagram跟粉絲聊天,問了「對於基督徒追星」的看法,收到了700多個意見投票和回應!或許是因為平常比較少聽到這方面的教導吧,這次就來統整一篇大家的回應,一起看看其他人是怎麼想的吧:
現今社會的問題在於「不鼓勵就等於不支持、不支持就是不尊重」,此種逆向邏輯思維是將暴力強加在不同意見者,少數不斷地衝撞多數,服從消失了,尊重也自然沒有了...
許多青少年在家的時候,往往喜歡自己待在房間,和同學線上聊、打線上遊戲或看手機影片,就是不想和家人互動或聊天。 孩子到了青少年,所專注和在意的事,和父母以前所知道的已經不一樣了。這個階段的他們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好摸索、搞定自己,像個正在學飛而又倔強的雛鳥一樣,有害怕、有好奇、有混亂,還有莫名的渴望。 建議父母面對青少年,先學習調整心態,認知他們不再是以前總和家人在一起、總是聽話好商量的孩子了,他們渴求屬於自己的隱私和空間,比較好的方式是,用接納這種改變的心,陪伴他們走過這個成長階段。如果孩子太長時間呆在自己的房間,要常常提醒或邀請他出來和家人互動,但同時也要能接受他們的拒絕,不要放棄不定時的邀約。同時,細心觀察,如果發現孩子的行為作息和學校表現有很大的不同、情緒負面且變化大,不妨安排親子兩人間的單獨談話,透過「傾聽、接納、問問題」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狀況。這樣才能在孩子擁有足夠的自我空間下,提供及時而足夠的關懷,讓孩子在成長路程中,不致偏離。 學習安靜傾聽、問問題而討論,是陪伴青少年成長非常重要的方式。 請加入【愛,家就幸福了】粉絲頁。 每個月初一、十五日,【莫非有情】,新的心情、新的聲音!! https://www.facebook.com/focusfamily/videos/581175852575785/ (文章授權/林莫非)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許多青少年在家的時候,往往喜歡自己待在房間,和同學線上聊、打線上遊戲或看手機影片,就是不想和家人互動或聊天。 孩子到了青少年,所專注和在意的事,和父母以前所知道的已經不一樣了。這個階段的他們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好摸索、搞定自己,像個正在學飛而又倔強的雛鳥一樣,有害怕、有好奇、有混亂,還有莫名
「選他當比較好、這個人做得不好……」當談話變成政治時,該怎麼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不使彼此發生衝突?
(文章授權/CANWF耶路撒冷全球華人敬拜中心) 翻譯:葉嬋芬,新聞出處:israel today magazine 薩奇.達瀚(Tzachi Dahan), 是一位以色列的猶太人彌賽亞信徒,他於2003年信主,他代表當地彌賽亞信徒群體的新一代領袖。我們和薩奇.達瀚(T
「你需要耶穌」是否構成憎恨言論? (圖:免費圖庫)
29日,北韓發射彈道飛彈穿越日本領空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除了對外發佈訊息會盡全力確保日
世新大學法學院院長吳煜宗。 (攝影/記者杜胤廣)
昨(3日) 上午,天主教偕同婦女團體呼籲勿將同性婚姻草案送至一讀。 (攝影/記者杜胤廣)
人,往往在找尋「人生的答案」 但「生命」,經常十分沉重、甚至沒有答案 就如《聖經》中的「約伯」,不曉得為何有苦難,但他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只要有「祂」,其實比一切答案都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3月製播《發現耶穌》,在復活節前掀起美國民眾討論耶穌的信仰探究
…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約書亞記10:25
…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約書亞記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