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今天有人在官方line問我:「付出好累,怎麼辦?」而這是我給她的回答...
「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們應以有病的人、罪人的樣貌,唯有原本真實的樣子來到耶穌面前,才能恢復自信、得著醫治和拯救...
剛接起了一個門徒的電話,他說回看了我與他幾年前的對話。覺得自己很幼稚、不成熟,為何會這樣說話,甚至還曾突然地拒絕跟我聯絡兩年,而我卻一再地包容他...面對人的軟弱,我們一定會有失望的時候,但更重要的是下一步怎麼做?
祈求不只是我們的選擇,也應該要成為我們的習慣。每當軟弱困乏時,馬上定睛在神身上,向祂支取永恆的豐富...
清明假期將至,身為基督徒,「祭拜之物」是否可吃?這個問題常困擾著基督徒,或讓身邊的慕道友越看越迷糊。心欣城市教會主任牧師黃偉南以「舌尖上的愛心」比喻,透過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教導點出:決定我們能否站立在神面前的不是食物,飲食並不影響我們與神的關係,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
恐懼是人本能的反應,嚴重的恐懼會傷害我們的心靈與身體,整個人被打倒,甚至想放棄,不想活下去了。「上帝啊,…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但這寫詩的人,分享面對恐懼時,上帝給我們蒙恩的3個法則...
近期,有則感人影片再次被瘋傳,影片發生在台中市黎明國中,大隊接力常勝班級,決定將最後一棒交給罹患腦麻的楊侑穎,一圓和同學並肩作戰心願,網友紛紛感動留言。針對影片,本報專訪特殊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張玉奇,她將「特殊疾病」比喻為「傷疤」,若身邊有罹患特殊疾病的同學,以「尊重」取代「同情」,更能體現愛的真諦
基督徒一生要學習的功課就是「愛」與「被愛」。除非我們完全領受了上帝的愛,我們很難用無私的愛去對待身邊的人。活在這個愁苦日益增多的世界時,缺少真實福音的日子讓我們處在不平安的狀態,總是在怨懟和遺憾中度日…
撒母耳記上1:10記載,哈拿因沒有孩子愁苦,就「痛痛哭泣」,向耶和華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於是神眷顧哈拿,使她生下日後被神重用的「撒母耳」,並在哈拿還願奉獻後,又再賜予她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人生,不免有悲痛,你知道神是如何看待我們的「眼淚」嗎?
現在的你是否感到無助?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軟弱?但記得神的應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11)
耶和華對基甸說:「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自誇:『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當神呼召我們去做一件事,不一定是看起來最合理,不一定是看起來什麼都齊全,不一定是看起來最舒適的…
如果用世人的眼光,可能會覺得基甸是一個軟弱、謹慎的人,不可能成為勇士去面戰爭。但神使用了膽怯的基甸,成為拯救以色列百姓的關鍵!
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6:2
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