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休息

【提摩太凱勒專欄】工作—它是從上帝而來的極好禮物

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是一個20世紀德國天主教會的哲學家,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閒暇:文化的基礎》。皮柏論證說,休閒不只是沒有工作,而是一種心靈或靈魂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你可以按照事物的本相來沉思和欣賞它們,不必考慮它們的價值或直接效用。工作狂的頭腦(如西方文化所常見的)傾向於用效率、價值和時效的方式來看待任何事,但我們也必須有能力欣賞生活最簡單和平常的層面,甚至嚴格說來並沒有用、只是讓人高興的層面。令人吃驚的是,所謂嚴苛的改教家約翰.加爾文甚至也同意此點。他在談論基督徒生活時,也警告人們不要只從用途來衡量事物:   「我們若思考神為何創造飲食,就會發現這不但是為了人的需要,也是為了人的享受和使人快樂。和歡暢嗎?除了人的需要以外,神給我們衣裳的目的也是為了美麗和含蓄。草、樹和水果,除了本身實際的用處之外,也有他們美麗的外觀和味道……簡言之,除了神決定一切的受造物有實際用處以外,難道祂不也是賞賜它們吸引力嗎?」   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任何事物時,要能夠說出像下面這樣的話:  世上萬物光華美麗,大小活物盡現驚奇,  世上萬物智慧奇妙,都是至高上帝創造。   除非我們時常停下工作、花時間敬拜(皮柏視為「休閒」的主要活動之一),單單欣賞和享受世界—包括我們勞動的成果,否則我們就無法真正體驗到生命的意義。皮柏寫道:   「閒暇是一種肯定的狀態,這和「不活動」不一樣……這好比一對情侶談話之間的靜默片刻,什麼話都不必說,兩人卻能融而為一……《聖經》上也這樣記載著,在收工之後,「上帝看到他所做的一切,他覺得非常好。」(創世記1:31)可見閒暇包含了人的內省行為,他看到了他在現實世界的工作完成之後,感到心滿意足。」   簡言之,工作—大量的工作,是使人生有意義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它是從上帝而來的極好禮物,也是賦予我們生活有目標的主因,但它也必須有自己恰當的位置,要服膺於上帝,它必須時常停下來,不僅為了身體的恢復,也為了喜悅地接受世界和日常生活。   我們可能覺得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會說:「工作當然很重要,不過工作也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準確地抓住這些真理是必要的。因為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工作使人倍感挫折、精疲力盡,所以人們很容易就下結論說:「能不工作就好了,」或者只能短暫忍受工作的艱難。但另一方面,因為我們混亂的心靈渴求肯定和讚賞,所以也很容易落入相反的極端—生活只圍繞著事業成就,很少顧及其他。事實上,過度工作常常是一種可怕的企圖,嘗試要早早就把一生的工作做完,以便不要再去思想工作。這些態度最終只會讓工作變得更令人感到愚昧和不滿足。   當我們覺得「我討厭工作!」的時候,我們應當記得,雖然工作對於提醒我們萬物是受到的咒詛(甚至強化這個觀念)特別有效,但它本身並不是咒詛。我們被造就是要工作,而且也因此得到自由。另一方面,當我們感到生活完全被工作佔據的時候,我們也要記得必須尊重工作的限度。要過一個有意義的工作人生,就要牢牢抓住這套平衡工作與休息的神學,因為沒有比這個出發點更好的了。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Timothy Keller)臉書專頁)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同學,早一點說「晚安」,也是幸福

「我必安然,躺下睡覺。」(詩篇四:8)   上帝創造萬物時,就設下了規律,讓地球按著軌道運轉,有春、夏、秋、冬;讓地球能自轉,有晚上、有早晨,也給人的大腦設下活動有時,睡眠有時,使人在白天活動,夜裡沈睡。   2006年,我的父親在吃晚餐時,開始會吃一些,就睡著。飯後看電視時,他大部分是邊睡邊看,直到凌晨1、2點,才上床睡覺。   父親長期晚睡,他在凌晨2點睡覺,是很平常的事,我的母親早起,上午5點就起來活動。有陣子,家裡有個笑話:「小偷不容易進來偷東西,因為這家晚上燈總是亮的。」   沒想到,有一種可怕的小偷,不是偷東西,是偷睡眠。我的父親由習慣性的晚睡,變成於忽睡忽醒的淺睡狀態,睡的時間彷彿更久,深睡的時間縮短,睡眠的品質更差。   用電視、報紙、咖啡等來喚醒昏睡,不願上床休息,無異於為阿茲海默症,鋪上歡迎的紅毯,讓它長驅直入!   我們容易忽略上帝為人設置睡眠的美意,睡眠是人體內部韻律的一部分。世界上許多動物是沒有睡眠,例如魚、蝸牛、爬蟲等,沒有睡眠,有些動物睡的少,例如大象每天只睡2~3小時,但是一般人需要睡足八個小時。   上帝甚至給我們設計了「眼皮」,讓人睡覺時,眼皮自然垂下,為人遮光,減少大腦受光刺激而難以入眠。當大腦的功能正常時,人可迅速進入睡眠;年老之時,受到刺激的大腦,不易恢復平靜,導致睡眠受到干擾。   過去,我不瞭解睡滿八小時的重要,年輕時經常讀書到深夜。美國「國家老人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的神經科學實驗教授馬瑟森(Mark P.Mattson)在所編著的《睡眠與老化》(Sleeping and Aging)一書中,提到有些老人由一般性的失憶,轉成快速失憶的阿茲海默症,有個關鍵,就是在夜間應該睡眠之時,仍然接受光的刺激,尤其是電視或電腦螢幕的光線。   大腦的結構奇妙,在光的刺激下會分泌神經元刺激素(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level,簡稱BDNF),使大腦持續活動,不易入睡。當大腦無法調整BDNF,對於光暗的判斷逐漸混淆,成為無法分辨白天與黑夜的阿茲海默患者。   我的父親阿茲海默症,兩年後安息。同學,這提醒我,睡眠是上帝所賜的,是祂給人的祝福與保守。早一點說晚安,也是祝福。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