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高雄福氣教會全教會總動員,挽起袖子捐熱血,一天內共募得422袋熱血,創下該教會辦理捐血活動的新紀錄!6月5日於高雄河堤社區鼎泰廣場,舉辦「好血有你 愛無止息-福氣河堤公益捐血活動」,吸引大批民眾踴躍參與。
「謝謝你們,都是主幫助我!」約2個月前,年近70歲的王大姊(匿名),痛失結褵50多年的丈夫,卻因教會「攜手.愛無限」慈惠事工,長期陪伴和禱告,在短短一個月內,她走出傷痛、獨立生活,並找到工作。去(2021)年,基督教文化交流協會、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攜手六都,加上屏東、台東、花蓮縣市政府,及眾
李佳玲順服上帝帶領,讓他們夫妻看到許多人有「染髮」和「頭皮健康」的需求,一步一步「以教育為本」,持續推廣「健康草本染髮」;她相信正是上帝的調度,藉由「到府服務」,得以傳揚福音給許多學員及家人。而「信仰的傳承」,也成為她一直以來的禱告!
目前正是七年災期前的「災難的起頭」,雖仍未發生「聖經規模的糧食危機」,然極端氣候、人口暴增及瘟疫流行,使全球糧食危機加劇,台灣也陸續呈現。因此,戴文峻牧師提醒,末世人們對於糧食物資的運用,要節約、知足與分享。教會面對「末世糧食危機」,應秉持愛心同理、慷慨分享,在末世的匱乏中,活出與神同行的門徒樣式!
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現長榮大學副教授黃美賢博士,應邀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嘉南平原花果美學-黃美賢油畫創作展」,文教界長官紛紛到場,並引發多方關注與好評。她謙虛地說:「感謝主!我的繪畫只不過是力圖以彩筆再現大自然花果的美感與生命力;創造奧妙萬物的上帝,才是最厲害、最偉大的藝術家。」
3月20日,一年一度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於懷恩堂樂民館舉辦。
中秋連假由官方於嘉義高跟鞋教堂園區主辦一系列免費活動,其中重頭戲「灰姑娘不丟玻璃鞋」音樂劇,將於10月2日與10月3日晚間7點免費公開演出;10月2-4日從上午9:00到晚間6:00園區周邊還有市集、闖關拿好禮的遊戲、見證分享等。因10月3日剛好是「住棚節」,正好以這場「無牆福音療癒藝術」與各類活動式的帳幕,來歡慶神與人同住的日子並分享福音!
15日晚間,基督教研究智庫與iM行動教會共同製播「武林茶房」,節目邀請夏忠堅牧師(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與林鴻信牧師(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授)蒞臨分享,由松慕強牧師(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與莊育銘牧師(淡江教會主任牧師)攜手主持,探討台灣教會的優劣勢、近10年教會成長的趨勢、巨型與微型教會的異同、中小型教會如何穩定成長、未來教會發展趨勢等試題,期盼透過兩代牧者對談,分析現今教會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為什麼基督徒要有小組團契生活?如果沒有牧區小組,但有參加主日應該就可以了吧? 一、神不是要我們盡義務 是要我們活出基督 信仰不是一條「盡義務」的道路,也並非只是「心誠則靈」,真正的信仰需要透過「實踐」來表達生命的深度。 我知道許多沒有參加牧區小組的弟兄姊妹,聖經的知識可能相當豐富,喜愛默想
為什麼基督徒要有小組團契生活?如果沒有牧區小組,但有參加主日應該就可以了吧? 一、神不是要我們盡義務 是要我們活出基督 信仰不是一條「盡義務」的道路,也並非只是「心誠則靈」,真正的信仰需要透過「實踐」來表達生命的深度。 我知道許多沒有參加牧區小組的弟兄姊妹,聖經的知識可能相當豐富,喜愛默想神的話,但是不想有小組團契的牽絆。不參加牧區小組的理由很多,有些人是因為忙碌、不得已;有些人是因為小組、牧區感覺不太能融入,也不好意思說要換,所以就愈來愈少來;有些人是沒有理由,就不想。 加入肢體,建立肢體生活,是神的心意,「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神的心意是要他的兒女同心,才能建造教會,如果沒有關係,怎麼同心? 二、群體生活顯露自己的問題和盲點 當我回顧自己信主的歷程,我要說,「小組團契生活」是我屬靈成長重要的關鍵。 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我的小組、團契可以帶給我「深奧的屬靈餵養」,而是在群體中,我更加看見自己性格的盲點,例如: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讓我發怒?為什麼有人這麼難溝通…? 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我們大概不會理解什麼是驕傲、什麼是忌妒、什麼是看別人比自己強…。而這些問題,在群體中都會顯露出來,讓我們知道自己距離「完全」還有多遠。不加入小組,確實可以省掉這些麻煩,但是我們失去的更多。 三、上帝看重我們與人的關係 上帝看重關係,雖然我們常常說,我們有上帝就夠了,但是上帝也說:「那人獨居不好…」我想這句經文不單在說婚姻關係,也能說:神希望我們有同伴!在與人的關係中,我們會將信仰的知識轉變為信仰的實踐,操練怎樣愛人,包括那些不可愛的(說不定我自己就是別人操練的對象),我們也操練怎樣被愛、被關心。 四、我們都有需要被扶持的時候 在福音書中,有一個溫馨的故事,有一個癱子,被他的朋友抬到耶穌面前,因為房子裡人多,朋友們便爬到屋頂,把房頂拆了,將他們的朋友垂下去,為了讓他得著醫治。作家奧伯格,以此故事為基底寫了一本書《褥子團契》,在裏頭探討了團契生活、關係建立…等主題,很值得一讀。 我們都有需要別人的時候,覺得自己不需要,看似不願意麻煩別人,實際上也是透露著自己的驕傲,有一句話說:人生的旅途,如果要走得快,就獨自前行;如果要走得遠,就結伴同行。 讓我們重新建立自己的團契生活,有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李慧貞傳道 在今日報的感動,想讓您知道》點此奉獻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李佩珊傳道目前擔任靈命日糧事工台灣辦公室總幹事一職,擁有豐富的牧會經驗,與先生張志國牧師育有二子。她以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忙碌的婦女需要實踐4個面向。
「我們不是專家,但聖靈卻是每件大小事的專家!」當屏東萬人教會創立者陳鴻隆長老和妻子領受異象,決定開始養雞,並宣告「一顆蛋是窮人的盼望」時,許多人認為是痴人說夢話。如今時隔半年,雞蛋產量已穩定,目前三個貨櫃中有近400隻雞,平均一天可產出300多顆蛋。他們讓母雞們每天聽詩歌、吃「好料」,並幫助弱勢家長創業。
從小跟著母親上教會,台大文學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李賢中,是個成績優秀、大家公認的好學生,但自從上了五專,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愛玩、翹課、打架,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覺得他學壞了。只有母親因著信仰的力量,始終相信這個兒子有回頭的一天。
大多數人都不太喜歡「自我克制」這個想法,特別是你正在興頭上。克制不碰下一塊蛋糕!或停掉每周一次的線上購物!這真是大挑戰!
這是最壞的時代,對於基督徒而言是最好的機會;是充斥懷疑虛假的時期,也是展現信仰生命的時機;是黑暗的季節,更是基督徒作光作鹽的機會。
基督徒在職場中,應如何實踐信仰?長年經營企業、後又成立得榮基金會致力推動校園生命教育的林注進長老分享,實踐信仰其實就是「活出基督、彰顯基督」,而當他談到如何在企業及機構中實現兩代合一、共創雙贏時表示,每個人的「己」都太強,生命需追求「更多基督」、取用十字架。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7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母耳記上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