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恩賜

【蔡頌輝專欄】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基督的身體」是聖經中關於教會最為人熟悉的一個比喻用語。這個比喻有幾方面的含義。   首先,它表明教會是基督現今運行的場所。正如以弗所書說:「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一23)基督今天仍然在工作,但祂工作的方式已不再像祂在世上服事的那三年半那樣,而是透過教會在工作。教會的使命,就是基督工作的延續。   第二,這比喻也強調教會的合一。保羅在論到聖餐寫道:「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十17)雖然在實際的教會生活中,因著每個人的背景、個性、想法和做事方式不同,相處起來難免會起衝突,我們卻應該致力求合一。合一是神已經成就的事實,我們不再需要去創造,但應當致力地維護(弗四3)。從身體的角度看,各肢體在一個健康的人身上和諧配搭是正常的,不和諧是不正常的,因為都在一個頭的指揮之下。教會中各肢體若能放下己見,聽從頭(基督)的指揮,順服祂在教會所設立的領袖,就比較能「正常」一點。   第三,保羅也將基督身體應用到肢體的配搭上。個別信徒都是一個身體中的肢體,所以,每個人都在教會中有其該扮演的功能和角色:「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十二27)沒有一個信主的人應該只是來受洗等著上天堂,或僅僅是固定出席聚會的。信徒就好像身體中的肢體,儘管重要性可能不一樣,卻沒有一個是多餘的。神對每一個信徒都有特殊的計劃,且賦予他們恩賜,使他們能在教會中扮演其角色。   因此,信徒不應該視參與事奉為一個負擔,因為那實際上是我們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反該渴慕事奉才對。   (圖文授權/蔡頌輝牧師) 蔡頌輝牧師最新著作《千萬別搞錯信仰》歡迎網路訂購 https://reurl.cc/1Q3ZZ8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提摩太 凱勒專欄】與上帝完全的相遇

一場交談,一次相遇   我們在這有了一個禱告的定義,既能肯定人類禱告的廣泛性,也能幫助我們做出重要的區分。所有的禱告都是對上帝的反應,在任何情況下,上帝都是發動者—「聆聽」總是在求問以先。除非上帝先臨到我們,否則我們絕不會向祂伸出手。   然而並非所有禱告都是一樣的,或是都能同等有效地與上帝建立關係。我們對於上帝是誰的認識越清楚,我們的禱告就會越好。直覺禱告就像緊急信號燈,是對於上帝現實的籠統感受的反應;但作為屬靈恩賜的禱告,則是真實、個人性的交談,回應上帝具體、言語的啟示。   但是禱告還能不止於此。我們很多甚或大多數的交談,相對而言都很膚淺。人們可以互換資訊但卻不必太自我揭露。但有些交談卻可以很深入,我們感到雙方所揭露出來的不只是資訊,而是自己。此時交談就變成一種個人性的相遇,一種真正的連結。   魯益師(C.S.Lewis)在其小說《那股邪惡的力量》(That Hideous Strength)中,講述了其中一位人物:簡.司徒多克(Jane Studdock),在一場關鍵對話之後的轉變。她曾經認為「宗教」就像一縷香煙,「從特別有慧根的靈魂上發出,升到歡迎它的天庭,」而天庭再以各種獎賞和祝福來回應。現在她腦袋裡卻突然有了一幅非常不同的畫面,不是我們向上的努力,而是「上帝……伸出祂大能、智慧的雙手來創造和修補。」然後基於這個新訊息,她感到自己來到「一位有位格者的面前。迎接她的是某種期待、耐心、堅定,而中間沒有面紗或保護。」上帝與她相遇。結果,一切都改變了。「草叢下的泥土、道路邊的青苔,還有小石頭砌成的路肩,都沒有顯而易見的變化,但它們都變了。有一道界限被跨越了。」   幾乎馬上就有聲音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先是正面進攻:「『要當心,先退一步,保持清醒。別忙著跳進去』它們說。」然後是更狡詐地力勸她把這種感覺,變成一種使生活可以更豐富的經歷,用以幫助她更好地去享受當前的生活。「『妳有了一次宗教的經歷。這很有意思,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現在,妳可以對十七世紀詩人有更好的理解!』」敘事者魯益師補充總結:「但是,她的防線已經被攻破了,所以這些反擊並沒有成功。」   魯益師為這一章下的標題是:〈真正的生活就是相遇〉。的確如此,而且這特別成立於在基督裡的生活。當簡遇見上帝時,她的生活就改變了。聖經談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時,就是視之為知道和被知道(加拉太書四:9;哥林多前書十三:12)。目標不是只是分享觀念,而是分享我們自己。交流可以導出雙向的個人性揭露,產生一種只能稱為「動態經歷」的結果。巴刻(J. I. Packer)在其名著《認識神》(Knowing God)中寫道:   「認識神和人與人一切直接的關係一樣,是個別的交往……認「識神不止於知道關於他,而是當他向你敞開時與他交往,當他注意你時由他對付……朋友……他們用言行彼此敞開心懷……雖然如此,仍然請勿忽略認識神的感情的關係,也是理智、意識的事,否則就實在不可能成為兩者之間深刻的關係。」   所以,最完整意義上的禱告是什麼?禱告是在上帝透過祂的話語和恩典,開始一場交談之後,繼續這場交談,並最終變成與祂完全地相遇。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健康界線

不要因為不喜歡一個學生的表達方式,就忽略他的恩賜。這是我在牧會過程中一直提醒自己到現在的。   同樣的,或許我們不認同一間教會的全部做法或神學觀,但一定還是有能夠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不要因為討厭一個人就抹殺他的全部,這對他不只不公平,更會讓自己的眼光與人際關係圈變得更狹隘。不知不覺的,這樣的人也越來越自我中心了。   另外,很感謝主的是教會界在這幾年一直在推動的健康界線真的幫助了很多人包括我,但誤用健康界線的人卻也是有。   以人的身體為例的話,處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之中人的身體反而可能變得更虛弱。或著是每次生病都直接下重藥,反而可能讓自身的免疫系統變更弱。   第一,健康界線教導我們的是有界線的與"每一個人"相處,但不該過度的與會消耗你生命的人相處,除非你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幫助他們。   然而,這絕對不是你一覺得這個人冒犯到你,就直接拒絕溝通跟封鎖(試著躲進無菌空間)。   健康界線不該被誤用成一個讓你逃避"學習去愛的功課"的藉口。   我想,這個就是放下跟放棄的差別(可參考阿國一分鐘系列 https://bit.ly/33TXPDk )。   健康的界線是藉著剛強的心來向身邊的人敞開,而不是只單單敞開給你自己喜歡的人或覺得跟自己很搭得上話的人(這個叫小圈圈!)。   曾經有一次我在小組培訓中問一個小組:「你覺得你們小組最強的文化/特質是甚麼?」   他們一群人開心的說:「我們每一次小組時,彼此對彼此都很熱情,而且我們周間都常常聯絡!」   我就反問:「那新朋友加入你們時,有誰會主動過去坐他旁邊跟他做朋友?誰會持續的跟進關懷他?」   他們突然間安靜了下來...答案是:「沒有。」   這樣的小組文化一點都不健康。他們只能向內熱情,不能向外熱情。他們只能接觸他們熟悉的人,卻不是他們還不認識的人。   當你還在那邊慢慢調適自己的心情時,有很多的新朋友早已忘記教會了。這個世界腳步這麼的快,大家這麼的忙,說實在的,誰有空跟你慢熟?   第二,健康界線教導我們就算與人立場不同,還是可以成為朋友。有時候人們太容易因為立場不同而鬧翻,我覺得單純就是因為EQ不夠而已。   有些人會帶著只想要"被認同",而不是要"跟人溝通"的態度來跟別人相處,怪不得你覺得大家都冒犯到你,只因為沒有認同你。   如果想法都一樣,那應該不算溝通,算一起嗨而已。溝通本來就是在立場不同的討論中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盲點,並欣賞對方的看見。簡單來說,在與立場不同的人溝通,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生命有多寬廣。   共勉之~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