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近日,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摔壞髖關節後,他第一次回到佐治亞州的馬拉納瑟浸信會(Maranatha Baptist Church)教主日學。
在現代社會,手機已是每個人的必要配備,各種手機APP更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中華網魚福音傳播協會為了讓眾教會能更準確、迅速的將各種訊息傳達給會友,推出免費的「教會通ChurchPlus(Church+)」手機APP。每一間教會不論大小,都可以無償下載、使用各項功能,實現教會服務不打烊的雲端牧養,使會友與教會更緊密的連在一起。
嫉妒,足以毀掉一個人的所有。很多人會認為「對方某些特質比我優秀」、「憑什麼他有我沒有?」或是出現「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說:你的嫉妒,其實是你跟上帝之間出了問題。
美國佛羅里達州兩位青少年在「集體翹課日」(Senior Skip Day)這天玩太兇,游到海中央才發現筋疲力竭,面對大浪游不回來。情急下開始禱告,一艘名為「阿們」的遊艇發現了他們,將人順利救回!
美國《新活水教會》(New Spring Church)作者薇若妮卡‧賽克斯頓(Veronica Sexton)以她多年來的經歷要告訴我們,藉由服事,神給我們的祝福將超過想像。
對帶領敬拜與創作詩歌,該用何種心態服事?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的敬拜主領史黛芬妮‧格雷青格(Steffany Gretzinger)近日接受美國《Charisma News》採訪,分享神如何帶領她,從一個預言夢走進敬拜的呼召。
「我們每天都在比較,無論是社群軟體上的超美自拍照、電視上的女演員或我們身邊超受歡迎的朋友同事,我們常常用這些標準衡量打擊自己。」暢銷作家貝西.聖阿門哈德(Betsy St. Amant Haddox)指出當今許多人已經陷入「比較」的泥沼。「比較」會引起嫉妒和自我厭惡導致心中貧乏,偶而佔優勢時,會立刻不自覺顯出傲慢,「比較」絕對是雙輸的局面…
還記得那間曾被牧者稱為「有撒但記號」的教會嗎?美國石楠木長老教會(Briarwood Presbyterian Church)主任牧師哈里.瑞德博士(Rev. Dr. Harry Reeder)就從這間僅剩38人的凋零教會開始,一步步帶領這間被所有人看衰的教會健康起來。
近年來,美國一種新型態的牧會方式正在成長,尤其在大都會如紐約、西雅圖、華盛頓、底特律等地,「晚餐教會」(Dinner Church),試圖以人類的「共同語言」-食物,成為人與人的橋樑,並拉近我們與神的距離。事實證明,美食真的很奏效。
曾名列「全球百大具精神影響力人物」的陳恩藩牧師 ( Francis Chan ),為他最好的朋友禱告了30年,朋友終於受洗歸主,給我們這些長期為親友禱告而感到挫敗的人,一個最大的鼓勵。
流堂(Flow Church)是新類型的教會,牧養一群特殊的群體——因故離開教會但仍持守信仰的基督徒。流堂的事工主張:「離開教會的人,就像沒有載體的水,它沒有消失,卻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該組織目前以借用不同教會場地的方式聚會。
受到加州及全美關注的加州AB2943法案(禁止性傾向治療法案),在即將達陣、立法成功之際,8月31日有了戲劇性發展提案人眾議員羅達倫(Evan Low)撤案。 羅達倫在撤銷聲明中說:「最好的政策不會脫離現實,為了能做出好的立法,該法案需要更多時間接納不同意見、達到共識,這段所需的時間不能因為立
一個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孩子,為什麼還會染上毒癮?當這位孩子最後成了牧師,開始致力兒童事工,發現許多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可能都有相似的盲點和經驗。
史黛芬妮•格雷青格(Steffany Gretzinger)說,當父親因著癌症在死亡邊緣掙扎,自己被迫、不得不直視「死亡」。儘管,成為基督徒這麼久、帶領這麼多人敬拜,還是不由自主感到害怕,「我的意思是,那是我的爸爸啊...天啊...」
文/佩樺 人的生命都如同年輪一樣有刻痕,而刻痕的累積就會成為生命中的影響力。你是否曾經想過,此時此刻的你,正是因為每天一點一滴的改變,才有現在的自己呢? 我們時常煩惱健康、財務、關係、屬靈?等狀況,在抱怨的當下,更應該先反省過去的自己做了什麼決定而影響現在,心想著:如果早知道,就不會這樣決定了。
他是一名第一代基督徒,曾長時間在144間山地教會巡迴牧養;他不斷開拓教會、領人歸主,及栽培事奉者;他以信仰為家庭根基,教育子女成為神國度的僕人;他更甘願一生只做小牧師、默默服事主,一心只希望福音與祝福臨到每個人身上;他終生跟隨耶穌基督,以祂為榜樣。他是基督永遠的使徒─江天順。
耶和華萬軍的神啊!求你使我們復興;願你的臉光照我們,我們就可以得救。 -詩篇80:19
耶和華萬軍的神啊!求你使我們復興;願你的臉光照我們,我們就可以得救。
-詩篇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