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經濟學家、前台大校長孫震,日前受邀出席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的「經濟趨勢與因應之道」的經濟倫理講座。

經濟學家、前台大校長孫震,日前受邀出席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辦的「經濟趨勢與因應之道」的經濟倫理講座。 (攝影/記者杜胤廣)

展望2017年,你是否也感受到經濟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經濟情勢確實糟糕,但若企業或個人遵循「『義』在『利』前面」,走出經濟困境、活出幸福人生卻非難事。

為檢視當前台灣的經濟趨勢與困境,並找出解決之道,中華福音神學院日前舉辦一場「經濟趨勢與因應之道」的經濟倫理講座,不僅邀請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以及經濟學家、前台大校長孫震演講,會後更邀請專業人士參與討論,盼望藉著分享來開擴視野、看見出路。

台灣面臨的歷年經濟難題

90年代時,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已達193億元,到了2000至2008年,更來到689億元,可見當時台灣對大陸的「戒急用忍」政策無效。此情況不只限於台灣,世界各經濟大國對大陸的經濟出口依賴度更高。

在此趨勢下,台灣雖然仍有許多世界第一,例如,機能性布料紡織業、晶圓代工、4G網路高達79%的覆蓋率等;但也面臨財富過度集中、富差距日益擴大等現象。

張忠本表示,台灣從1981年開始,前1%家庭所擁有的所得比重,已從6%增長至近年的10.68%,且全球各國亦是如此,特別是大陸,在改革開放前,已有4億人落在貧窮線以下,到了2000年開始,雖已降至2千萬人以下,其經濟發展仍持續帶來貧富差距的擴大。

由此可知,經濟問題為全球各國相互影響,而全球經濟不景氣時,從台灣的經濟相關指標也能略知一二。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仍有3.5%,到了2009年全球面臨金融海嘯,已下降至1.84%,出口成長率更從6.08%瞬間降至-16.25%,失業率也從2.69%攀升至5.85%。

投資環境不改善 就業不會增加

聚鼎科技董事長的張忠本以企業家立場,回應當前經濟問題。

聚鼎科技董事長的張忠本以企業家立場,回應當前經濟問題。 (攝影/記者杜胤廣)

「全球經濟不好,出口就不會好,台灣的經濟更不會好。」張忠本強調,台灣的出口成長率已從1992年的6.3%下降至2014年的4.6%,失業率居高不下也並非完全是執政者的問題。因為亞洲四小龍從過去16年至今,經濟成長率都明顯下滑,未來50年,若在人口成長停滯與老化的情況下,再加上投資、技術創新減緩等問題,全球經濟仍會停滯不前。

「投資環境不改善,就業不會增加。」他直言,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上表明「要造就年輕人的就業機會」,但工作難尋,問題不在就業機會,反而是投資環境,因為在全球化分工、環保民粹化以及經貿孤立化等問題影響,過去16年至今,公司關門數不降反增,新設公司減少,其資本額也也縮限,吸引外資的情形也不見起色。

再者,到了2025年,台灣即將會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從2014年開始,每6.2個壯年人(15至64歲間)就得開始照顧2個老年人,且逐年攀升,再加上十年教改、教育失衡等種種因素,經濟衰退問題將日益嚴重。

該如何應對? 從經濟學家庫斯奈的觀點說起

面對如此趨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經濟學家前台大校長孫震首先提出一項重要觀念。他以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庫斯奈(Simon Kuznets)所提出的「區別世界經濟發展的『傳統停滯時代』和『現代成長時代』」的觀念指出,工業革命開始以前,全世界是停留在傳統停滯時代,長期缺乏技術進步,直到工業革命後,全世界在一定的技術水準下,才使得一個國家的總產值和人均產值的持續增加,並決定現今的經濟成長樣態。

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在《21世紀資本論》中,提出了一項統計數字,剛好證明庫斯奈所提出的觀點。

「全民的福祉不是來自經濟的改善,而是來自社會和諧與安定。」孫震解釋,儒家時代在傳統停滯時代下,因技術受限,使得經濟發展緩慢,國家總產值雖沒有增加,但社會和諧安定,每個人都以「禮」為指導原則,遵守倫理道德與制度,重視品格典範,但今非昔比,早已失去儒家重仁義、責任、輕財富與權力的價值觀。

義與利只有一念之差 重拾亞當.史密斯追求社會利益

「『義』與『利』只有一念之差。」他認為,儒家思想不排斥財富,且與資本主義相容,且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也並非叫人追求財富、撇開經濟成長,而是善盡管家職分,為管理神所賜的產業,在技術進步下努力創造財富,促進經濟成長,而非利己,因為賺錢是一個人的呼召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發表《國富論》前,先於1759年提出《道德情操論》,可見其認為追求利益需建立在倫理之上,更認為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與促進社會全體利益是一致的,追求利己必須站在公平的基礎上,創造增加的價值,不損及他人利益。這正是創造國民所得的概念來源,因為創造增加價值,社會所得就會增加,利潤也會增多,對社會也有貢獻。

史密斯曾說:「人的自利之心雖強烈,但會受理性、原則、良心,以及心中常住的那位(上帝)所規範。節制私欲,樂施仁慈,成就人性的完美。」這是孫震最喜歡的一句話。

成長時代中的世界經濟困局

反觀現代成長時代中的世界經濟困局,便能發現困境的原因。

孫震指出,過去200多年以來,各國經濟大致依循創造價值、賺取利潤、累積資本、提升技術的基礎來發展經濟,使世界達到前所未有的富裕,2012年,世界人口已超過70億,總產值超過70兆美元。

再加上1980年以來,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大國相繼開放,且因蘇聯瓦解,東歐共產經濟體制崩潰,拉丁美洲國家放棄進口代替,改採出口擴張政策,使得世界經濟進入全球化模式,亦改變了若干市場經濟的規律。

孫震認為,全球化以來,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價格膨脹率降低,任何國家的商品價格上漲,其他國家的供給就會增加,如此接連影響後,終於在2008年發生世界金融危機,自此各國為刺激經濟復甦,釋出更多貨幣,但在利率下降趨近於負值後,許多國家政府便開始負債。

尤其在過去30年來,越來越多的資金不斷投資在資產市場,而非投資在具生產性的產業,以促進經濟成長、追求利潤但不創造價值的情況下,全球負債總額已來到近200兆美元。

重新建立社會制度 孫震提出「幸福方程式」一說

「社會應如何建立制度,將集中的所得重分配?」他質疑,在上述這些情況下,市場應如何引導日益集中的所得重回商品市場,創造就業與所得,而非投入金融市場,導致資產日益膨脹?

「『義』必須在『利』前面。」孫震認為,企業應從個人做起,遵循「仁、義、誠、信」的倫理,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有所貢獻,且讓所有利害關係都得到應有的對待,不欺人,也不自欺,為企業建立信譽。而每個人若能節制物欲,非靠財富獲得人生愉悅,而是追求品德,經濟自然就會改變。

因此,他提出一項「幸福方程式」─若先開始追求倫理價值,再追求個人的財富與社會價值,且制定出一套規範控制市場,將倫理放在財富的最前面,將責任放在權利前面,不但個人會獲得幸福,也能幫助世界經濟走出困局。

▌HOT!!! 本周超熱門 ▌

「強修民法,必遭民怨」給蔡英文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我是來服事神的」 影帝丹佐華盛頓新片專訪 從影40多年 「信仰」是他不卑不亢的生命哲學

「我要將品牌完全交給神」 全國第一名金工設計師領受感動 奉獻商品收入作「心很大」的小公司

他負責跑腿拿「上帝快遞包裹」,而不斷經歷神蹟奇事!

面對各樣曲解真理的論述 聖經學者回應:上帝真正在乎的,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