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暢銷小說《小屋》(The Shack)翻拍成電影,於全美上映。 (圖片來源/wikipedia ; 天堂小屋官網)

作家威廉保羅楊(William Paul Young)於2007年出版的《小屋》(The Shack),從2008年至2010年初,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迄今已銷售2千2百萬本;如今更躍上大螢幕,電影《天堂小屋》於3日在美國上映。

小說講述一位父親痛失愛女後,便質疑慈愛的上帝怎麼能讓此駭人的噩夢發生?之後便是一段與上帝相遇的奇妙旅程。儘管小說擄獲百萬人心,當時亦掀起批評與爭議,隨著電影上映,話題又再次浮出檯面。

美國CBN記者葛雷漢(Efrem Graham)訪問《小屋》作者及男女主角的寫作及飾演感想;《天主教國民周刊》(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專欄作者凱西希弗(Kathy Schiffer)也撰文探討小說與電影的爭議。

暢銷著作來自作者50年來的信仰提問

正如小說標題所命名,此場景便是在森林裡獨立的小屋,這探討愛和失去的故事,原只是作為孩子的聖誕禮物。

保羅楊描述成書過程:「我花費50年尋找解答──該如何好好回應人生的難題?我花了50年成為『孩子』,才能將這50年的經驗寫下,當作聖誕禮物送給孩子。」

奧斯卡女星─奧塔薇亞•史班森在電影中飾演上帝,男主角為沃辛頓。 (劇照來源/天堂小屋官網)

讓上帝的愛處理失去摯愛的傷痛

獲奧斯卡獎女星─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在電影中飾演上帝,暱稱為老爹(Papa)。史班森接受CBN訪問說:「對我而言這是很美的旅程,飾演上帝讓我知道自己真是個『凡人』。我個人的突破是明白上帝即『天父』,所以我以家長面對兒子的角度來詮釋這角色。

劇中男主角─憂傷困頓的父親麥肯(Mack),是由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飾演。儘管麥肯遭逢失親之痛,表面看來他還能正常過日子,不過當剛硬的外表一層層剝落,其癥結點便顯露出來。

沃辛頓說他喜歡扮演內心有許多掙扎的角色,因為這些情緒會如漣漪般往外延伸。他曾參與過許多探討「追尋」主題的電影,《天堂小屋》也是其中一部。他說:「上帝的本質就是愛,祂透過愛走向你,所以任何提供你這份愛的途徑,我認為都好的。」

 

小說及電影對上帝、耶穌、聖靈的描述引發熱議。 (劇照來源/天堂小屋官網)

批評者稱《小屋》「牴觸聖經」

小屋》熱賣,同時也有不少反對聲浪。有些人認為保羅楊所描寫的上帝、耶穌基督及聖靈「牴觸聖經」,甚至是異端。因為在這虛構故事中,耶穌為中東男子、工匠,聖靈為亞洲女子,天父上帝則是一位黑人婦女。

《天主教國民周刊》(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專欄作者─凱西希弗(Kathy Schiffer)撰文探討小說及電影對三位一體的描述。她引述加州牧者、電影製作人─喬西梅爾(Joe Schimmel)在《關聯》(Relevant) 雜誌的批評文章:

 「其小說將上帝描寫為體態豐滿、個性隨和、毫不論斷人的非裔婦人─老爹,與希伯來書一章1-3節中,上帝透過主耶穌基督彰顯的樣子相差甚遠。又將聖靈描繪為虛無飄渺的亞洲女子,取一印度名─沙瑞玉,把自己推向危險地步,創造上帝錯誤的形象,甚至步向偶像崇拜。」

不過凱西提出:即使是眾人熟悉的中世紀畫作,將上帝描繪成年老、蓄鬍、戴著皇冠的老者(也許為了強調上帝的智慧與權能),也無法繪出上帝的無限榮耀。

凱西觀察,另一項爭議是針對「救贖」與「地獄」。

《小屋》為彰顯上帝永恆的愛,宣揚「全人類都會得救」,甚至「沒有地獄」等觀念,引起許多討論。小說認為儘管世人都犯了罪,但「老爹」對人的愛極為強烈,渴望將每個人都帶上天堂;重要的是老爹讓麥肯看見,上帝饒恕每個罪人,包含麥肯的父親、殺害女兒蜜思的連環殺手。

凱西觀察另一項爭議是針對「救贖」與「地獄」,《小屋》為彰顯上帝永恆的愛,宣揚「全人類都會得救」,甚至「沒有地獄」等觀念,引起許多討論。小說認為儘管世人都犯了罪,「老爹」對人的愛極為強烈,渴望將每個人都帶上天堂,重要的是老爹讓麥肯看見,上帝饒恕每個罪人,包含麥肯的父親、殺害女兒蜜思的連環殺手。

麥肯痛失愛女後,對生活麻木,卻收到老爹寄來的信。 (劇照來源/天堂小屋官網)

在聖經及小說中的三位一體

《小屋》登上暢銷書冠軍之後,主教羅伯特拜倫(Bishop Robert Barron)曾錄製一段影片,他認為這故事是約伯記的現代改寫版──循規蹈矩的義人卻面臨痛苦磨難。麥肯是一位有愛的父親,小女蜜思卻遭連環殺手殺害,麥肯悲痛至極,從此對許多事情麻木,有一天他在信箱中收到一封來自老爹的信,邀請他重回小屋…

拜倫認為,小屋所描繪的「三位一體上帝」充滿無限的愛,而老爹、聖子及聖靈的關係充滿慈愛和歡愉。上帝不是自然論認為的遙遠統治者,而是相當貼近個人的,祂知道麥肯生命中所有細節,包含喪女之痛,並陪伴麥肯走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認為此面向的上帝,就像詩篇139篇的描述:

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他也提到,難道屬靈生命的目的,不就是與上帝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嗎?在舊約聖經中,亞當與神同行;在《小屋》中,麥肯與天父上帝一起烹飪;與聖靈一同修剪花園。

因為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在《小屋》中,上帝幫助麥肯明白,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巨幅圖像的一部份。麥肯有幸一窺愛女蜜思在天堂的新生活:坐在耶穌的肩上,與朋友們在花園裡跳躍。

在舊約聖經中,亞當與神同行;在《小屋》中,麥肯與天父上帝一起烹飪。 (劇照來源/天堂小屋官網)

《小屋》作者對批評泰然處之

對保羅楊來說,批評已非新鮮事,自從十年前書籍出版後,負面聲浪從沒間斷過;對此他已泰然面對。

他解釋在創造角色性格時的想法:「書中的形象本意從不是為了『定義』上帝,我們對象徵上帝的甘道夫(Gandalf),已然趨近偶像崇拜,這形象將上帝限制為唯一性別,但在聖經中上帝有男性、女性的形象。」也引述〈以賽亞書〉49章15節,上帝自比為乳養嬰孩的婦人,或有時為物體─磐石,或為生物─獅子,他認為上帝藉由這些意象表明與我們的關係。

保羅楊:「我們如何思想要能接受他人挑戰,許多時候大家是基於害怕而反應,我能理解,因為我也生活在這世界上。如果有人對我不滿,他們無須來告訴我『我是誰』,因為我更認識自己。他們只會用唯一的語言,表達他們在意的事,只要我沒有危險,我就能進入討論。也許我會問一個好問題,或是沉默,因為我要尊重他人,別人也有他的旅程要走。」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