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起: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麥漢勳牧師、基立浸信會主任方偉雄牧師、銀行客戶經理兼職青團契導師鄒佩貞女仕與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主任王偉德傳道。

左起: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麥漢勳牧師、基立浸信會主任方偉雄牧師、銀行客戶經理兼職青團契導師鄒佩貞女仕與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主任王偉德傳道。 (攝影/記者洪敬義)

「2014香港教會普查」報告指出,「職場牧養」是教會急需的牧養課題。

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有見此方面的問題與需要,在4日舉辦「職場之道。牧養之路」座談會,邀請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麥漢勳牧師、基立浸信會主任方偉雄牧師、銀行客戶經理兼職青團契導師鄒佩貞,以及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主任王偉德傳道,分享所見所聞。

(攝影/記者洪敬義)

各自的牧養狀況

鄒佩貞在福音派教會所牧養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初職人士、中年在職人士與基層婦女。她有感所牧養的對象,常需要在職場上有一定經歷,才漸漸對信仰有較深層次的反省;不過整體而言,他們的分享仍多為工作上的掙扎。

方偉雄所服事的百人教會,在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與麥漢勳的協助下進行內部評估,被認為是「經歷神不夠」,使牧者反省「是否能更深入關懷會內肢體的需要?」其中,教會內有很多任職管理層的弟兄姐妹,在決策層面上有多番的掙扎;而初職人士則因工作經驗淺,常因上司的指示有違神的話而感到拉扯。他們大致都需要「尋求出路」來經歷神的作為。

麥漢勳的教會牧養的年齡層則較廣,涵蓋初職至退休人士,他們面臨的信仰挑戰皆不一樣。

他認同在職場打滾多年而信仰層面成熟的,都面臨如方偉雄的所見。而初職的信徒通常都有種「累」的狀態,因所做的並非他們的理想工作,純粹為生存而作工。故此麥牧師認為,兩者於信仰上尋找意義的層面都有不同。

他又認為,年輕一代信徒常在社會與教會間感到拉扯、面對社會指責教會不正面面對社會問題,但教會卻沒有針對當中的問題作出對應。麥漢勳相比20年前,牧者均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下作生涯規劃,但如今規劃卻趕不上社會急遽的轉變進度。

從職場中如何紮實地活出信仰

不論是時代轉變,或是所牧養的對象,鄒佩貞都視為不同的挑戰。故此,她在中國神學研究院再進修為期兩年的基督教研究碩士,以應付當中需要。尤其因為從事金融行業,牧養與工作在價值觀上有一定差異,希望自己能從中活出見證。

多年來,她試過不同方法去牧養,但效果不大。到了第四年,她與同工還原基本步--跟牧養對象一起查經,反而藉著查經獲得反省與得著。她認為對於職場牧養,需要提供機會讓他們分享信仰與工作的掙扎,從而去輔導他們的靈命成長。

方偉雄則分享一問題「能否貼身關顧牧養對象的需要?」

在他的牧養經驗中,常有感時間不足去牧養或體會社青的掙扎,故此,他主動走訪工作場所關顧,並與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合作開辦信仰成長班,作為深入牧養的方法之一。但他重申,自己仍然需要時間作貼心牧養。 

麥漢勳早於2000年已經有職場牧養的事工策略方向, 並與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一同合作。當時他的想法,在於「如何為牧養對象職場定位」。

他說到,職場牧養應該擁抱問題,而非提供答案與模式。就算不成功,也是一場好的探索。他認為可以連結兩代職場人士一同去探索,並貼身為關顧對象在合適的時間開辦講座,或團契由職場上都有一定閱歷,靈命較成熟的肢體去帶領。或由牧者擔任職場牧養事工主任去探索相關問題。

王偉德則有感一類的牧養對象上班只為著生存;另一類則講求召命。但他認為前者其實還有很多很大的信仰整合空間。其牧養過程所得到的回應,很多時候非信徒同事有見對方是基督徒,都有種「愛吃虧又良善」的印象,從而有帶點欺負的做法。

分享同行經驗,如何與教會互補

鄒佩貞認為,專心去聆聽他們的掙扎,是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在與跟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體合作中,方偉雄看到牧養對象都勇敢地分享其掙扎,從中能為他們作出生涯規劃,並從查經中去了解他們的倫理掙扎。

麥漢勳從多次的講座中去檢討,邀請有回應的肢體加入職場回應小組,從而深入探索、了解職場牧養的深層問題。2008年他們有先行者經驗,機構可憑實際環境中留意狀況。

王偉德一路上跟不同教會合作,較為心痛的表示,職青信徒可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從此不去教會;另一類只是「有一半的自己」去出席教會,用信徒的身份作事奉、上主日學門訓,卻沒有應用於工作上但是,主願意見到這樣的信徒嗎?

他認為,牧養系統應從牧者、領袖自己轉化開始,而非單單尋求教會、機構作解決渠道。

職青牧養挑戰

鄒佩貞有感每個年代的職青,遇到的問題都不同。例如她的牧養對象有實際問題:因需向女方家長交代而去買房子,有時候她亦提供不了意見或方向。

方偉雄則遇到初職人士未能穩定適應職場環境,往往為生存而做工。 另外需要決心作貼身牧養。他說自己已參加青少年教育文憑,為他們整合信仰。另外如何幫助勢孤力弱的小眾信徒,職場上往往需服從上司指令,就算是違背聖經教導仍要服從,如何輔助扭轉薄弱的生命見證,也是一大挑戰。

麥漢勳表示,職場牧養一直都有挑戰,但近年更要面對社會的急遽轉變。作為牧者,需要勇敢承擔甚至擁抱混亂、能處在矛盾當中。「聆聽與對談」都是教會需培養的功課。

最後他寄語:「不要怕自己未夠資格,亦不要怕當中有失敗。就讓經驗像滾雪球般累積下來,將過程中未能做到的,視為一次探索。」

在問答環節,有幾位初職信徒發表問題之餘,亦發表其看法,其中不乏有對「貼身導師」的需求。

在問答環節,有幾位初職信徒發表問題之餘,亦發表其看法,其中不乏有對「貼身導師」的需求。 (攝影/記者洪敬義)

Q&A

Q:關於職場牧養,到底在香港有多少教會正在做?為何卻沒有顯著效果?

A: 一般教會較少回應初職的需求。而職場牧養常態,不只是初職只為了生存,將要退休人士亦是如此。教會需要在這方面嘗試去做這方面牧養,即使在這方面沒有經驗。雖然未可解決到問題,但藉著經驗累積,可以再往後時間找到方法。

導師當中要與對象共同承載,還要閱讀、聆聽、了解他們的需要,或以自身經驗來燃亮其信仰人生。當中有機會越過了自身的經驗,除了分享自身的價值觀與理念,亦可用自身的資源為他們牧養。這不是一個人去做。

另外亦可邀請教會的長輩,與時下的職青或初職進行為期一年的「同行計劃」:讓長輩與職青進行配對,然後在這一年中,共同嘗試探索、承載職場中的掙扎。完結時再共同整理,分享彼此的理念與經驗。

Q: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有否有關職場牧養導師的訓練課程?

A:我們於五月至六月初,會先後舉辦中學、大專、職青的團契導師課程。

Q:貼身牧養,與外間的機構的輔導服務有何分別?

A:分別在於靈性關注,是怎樣經歷神的經歷。重點是,神在你生命的位置在哪。

▌HOT!!! 本周超熱門 ▌

總統今接見16位牧者代表 楊寧亞總結:不是「修民法」或「立專法」的問題,核心問題在「婚姻家庭」 

無與倫比的愛與勇氣 抗癌美少女戰士Dora 

這個臉書粉絲團默默行善! 「不到5天」清空81歲阿嬤滯銷的高麗菜 

有債務還要奉獻嗎? 

連恩尼遜演出電影《沉默》 與「蜘蛛人」安德魯加菲爾德齊讚上帝的愛

【加入今日報LINE群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