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場的有思道平台同工,負責協調角色的袁蔚然弟兄(左),及思道平台的召集人梅志榮弟兄(右)。

在場的有思道平台同工,負責協調角色的袁蔚然弟兄(左),及思道平台的召集人梅志榮弟兄(右)。 (攝影/記者洪敬義)

香港的教會牧者對於新世代的牧養與斷層問題,是否能理解並正確對症下藥?當焦點放於教會與牧者的回應,教會內的肢體又如何看待教會與新世代的牧養問題?

17日晚由思道平台舉辦的「傳統教會能牧養新世代信徒嗎?為甚麼?應該怎樣做?」交流會,當晚有牧者及肢體,大家圍圈就坐,一同分享、探討信仰與上教會多年所見所感的一些點滴,並歸納以下幾個問題與重點。(註:以下參與者以化名刊出。)

當晚主持人,同是思道平台的同工何志剛弟兄和與會者交談,亦整合當中的分享。

當晚主持人,同是思道平台的同工何志剛弟兄和與會者交談,亦整合當中的分享。 (攝影/記者洪敬義)

太早去崇拜了

「一大早起床去教會崇拜,實在有點兒辛苦。」委身於教會作影音事奉的阿明說。整體而言,香港教會都會在周日早上8時或10時進行崇拜。但他指Youtube網站有很多教會早前錄影的崇拜影片,那為何還要固定於一個周日早晨的時候,去教會崇拜?

「同樣地,看詩歌歌詞,就一定要用紙印出來才叫詩歌嗎?這可不一定。」他說。

牧者跟肢體的鴻溝

同場的阿一發言:「關於牧養問題,我認為早於20年前已出現問題。只是在2014年才真正引爆當中的斷層問題而已。」

接著他以20年前後的社會環境作例:「以8、90年代而言,大學畢業的確會找到好工作-薪水高、發展前景好。可是,教會牧者仍以這概念跟新世代的年輕肢體說,只要大學畢業,便自然找到好工作。請問,教會懂得當前社會環境嗎?

牧者問題?

早年去香港一間大教會的阿永分享道,他已離開去了6年的教會。他不諱言,在唸中學時,為著對信仰的信心,從那間教會中確實曾得到聖經課程的教導,而讓靈命有所成長。至他上大學,仍在兩所大學的團契與詩班兩邊跑。

畢業後,因工作壓力,加上家人都是非信徒,對信仰熱情比當學生時減退很多。他回到大教會,有感那裡的課程內容與教導已熟悉。但是以前所學,好像已難以實踐於生活中。他疑惑,教會所教導的,其實是否只適合於中學生的填鴨式教育?

出自於小教會的嘉維,所見所感與阿永有點相像。他先以彼得與約翰作一比較,然後再就牧者的態度上不願謙卑,感到失望。嘉維有見新加坡牧者由小教會開展成大教會,當中的思維與講道都受到感動,繼而他與牧者分享這部分,可是牧者只視為「成功神學」來看待。他認為牧者的態度並沒有為牧會真正審時度勢,不久前決定辭任教會執事,準備到另一間教會。

伊寧對於教會一些牧者與肢體的看法,也有點不解。「昨晚跟幾位牧者聚餐,我被牧者一句話婉阻:『政治的事並非教會要做的』。只是當大家談論自己兒女在學校的教育話題,席上人人都替自己兒女感到辛苦、吃力,繼而對教育政策有質疑與不滿,我在想:生活與政治不就是分不開嗎?」

她又說,身邊的肢體大多都是小康之家,不時在討論外出旅行話題。但她只稍稍帶過一些扶貧事工,肢體們的反應卻感到掃興之餘,對扶貧的話題亦顯冷淡。

教會問題?

「我有一位信五代,還不夠廿五歲的姊妹,也私下想離開那大教會了。」來自另一家大教會的立萍,引述了在該間大教會多年,對於教會近似保險業界的做法,以「跑數」(跑業績)方式來督促教會同工吸納一定數目的新肢體加入教會;但又對於教會內肢體仍以家長式教導,最後導致不斷有肢體求去,亦沒有挽留或檢討。

這狀況引起了昭煌的同感。他在教會有參與青少年事奉,牧養小學到國中學生。可是他常被教會以「跑數」方式督促,例如規定一天要帶學生查四次經等,否則會被責罵。

而在場亦先後有兩位女肢體發言,一位認為教會避談社會,就可避開社會與教會內的衝突?另一位則認同教會內肢體都各持不同政見與價值觀,但設問對於一些題目,不講就代表和諧嗎?她認為大家彼此應先以聖經作教導。

當晚交流會不分牧者肢體,彼此在兩小時內暢所欲言,表達對教會牧養問題的所思所感。

當晚交流會不分牧者肢體,彼此在兩小時內暢所欲言,表達對教會牧養問題的所思所感。 (攝影/記者洪敬義)

牧者與思道平台同工的感言

袁蔚然弟兄先坦言,自己所屬較為傳統教會,他有感在教會的牧者大多已是超過50歲,作風偏向保守,對社會的觸覺相對亦變得較弱。

袁弟兄亦同意在生活實踐信仰,但指香港自1997年後,教會好像跟不上社會的急劇轉變,對一些狀況反應有點慢。

另外他亦作一比喻:現今不難見一些年輕肢體已創業當老闆,但在一些資深牧者眼中,他們仍將年輕肢體視作小孩看待。對於那些年輕肢體,又怎看待這些牧者?

繼而他以「忘本」形容:牧者亦年輕過,當中誰在十多歲時不帶點反叛?面對現今社會,仍由年老的人坐在位子上作決定,他疑惑這些決定會是對嗎?

在場的一位牧師,他坦言很嚮往年輕時所身處的舊年代教會,牧者與肢體是以平等地位作溝通交流,他現今身為牧者也有這樣的心願。但他感言,讓年輕肢體發聲來做到平等狀況有點不到位,除教牧的問題,還有的是年輕人不理會他主動的邀談。

亦有傳道人回應袁弟兄的說法,他感到神學院的老師與學者都能跟上社會的轉變,只有教會卻滯後於社會。

思道平台召集人梅志榮弟兄則直認,教會是不懂牧養,因見牧者一種「我講的就是真理」的心態。他強調現今教會好像將福音搞錯方向,在於焦點怎麼不在牧養人在地上得有新生命,卻反而總思想上天堂的事?

但他亦感言,牧者在教會亦有他們的包袱。在於地上,肢體是他們的「老闆」,他們的生活源於肢體奉獻,當他們的做法過於突出,往往招致被解聘的後果。

總結

當晚兩小時的交流會,引起不同教會的肢體與牧者各抒己見,雖然分享當中難免帶點犀利,但出發點均是希望香港教會有正面發展。面對近廿年社會的急劇轉變,教會如何及時跟上當中轉變,繼而能夠適切回應教會肢體的需求,是當今香港教會面臨的一大課題。而以上所提出的問題點,也提供給教會作思考。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HOT!!! 本周超熱門 ▌

總統今接見16位牧者代表 楊寧亞總結:不是「修民法」或「立專法」的問題,核心問題在「婚姻家庭」 

無與倫比的愛與勇氣 抗癌美少女戰士Dora 

這個臉書粉絲團默默行善! 「不到5天」清空81歲阿嬤滯銷的高麗菜 

有債務還要奉獻嗎? 

連恩尼遜演出電影《沉默》 與「蜘蛛人」安德魯加菲爾德齊讚上帝的愛

【加入今日報LINE群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