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有25年兒童基督教教育經歷的「國際兒童事工團」主任布萊德(Brad Winsted)上周在台灣分享教育經驗。(攝影/記者杜胤廣)

簡單、清晰、易於明瞭的圖像,配上說唱,就能讓孩子明白「毛毛蟲查理」為何能在天上得到禮物的方式,真實地「傳福音給孩子」。

「珍愛家庭中心」上周特邀擁有25年兒童基督教教育經歷的「國際兒童事工團(Children Ministry International簡稱CMI)」主任布萊德(Brad Winsted)來台,舉行一系列「兒童信仰教育講座」,除分享他在兒童教育上的啟發與豐富經歷,同時教導教會如何與父母攜手造就敬虔後代,讓兒童主日學不淪為主日的臨時托兒所。

然而,如何對兒童傳福音,重點不在於方法,乃要先明白,傳福音給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從小在教會長大,也熟知聖經故事 卻是個100%失喪的人

「傳福音」意即「分享或傳揚有關耶穌基督為罪人提供一條救贖之路的好消息。」換句話說,一個享受教會節慶氛圍、積極參與各項教會活動的人,不代表已蒙拯救,因仍有許多人不明白這條救恩之路,包括父母要傳福音給孩子。

擁有親自教導孩童,及推動兒童事工上豐富行政經驗的布萊德,本身也是名8個孩子的父親,其妻子於7年前過世,由他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並將福音傳承下去。

「當父母親沒有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信仰消失殆盡,教會也會成為博物館。」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他,從小受洗,每周和父母到教會做禮拜,並進入兒童主日學,成為教會會友;每當聖誕節或復活節時,也很喜歡教會氣氛,但,他不傳福音,因為從來不明白耶穌基督是其救主。

「我可以告訴你所有聖經中的故事,但我仍舊是個100%失喪的人。」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布萊德,明白很多真理,但其父母與教會,並沒有好好教導他有關福音的基本真理。

 

重生得救是聖靈的工作 父母當指明救贖之路

他以馬可福音十章14至15節提到,有時身為成人的我們,在面對福音時很難回轉像個小孩,以致大人落入一種「自我聰明」的方式、傳福音給下一代。「讓孩子重生得救是聖靈的工作,我們無法用技巧來哄騙孩子相信福音。」

以弗所書二章8至9節也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人手所做的有限,唯有透過聖靈工作,才能使人歸向主;身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恩典中「指明那條救贖的道路」。

在孩子面前做老師的父母,必須持之以恆告訴孩子-「『誰』創造了你?」在創世以前,每個人的出生都不是機運與巧合,而是上帝的心意,既使他們沒有得救,上帝也得著榮耀。

只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無罪的,所以當孩子來到世上,就與罪有了關聯,至終要面對神的審判,而能夠救贖我們的—只有上帝。

羅馬書六章23節說:「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因此,我們沒有辦法自己賺得一份禮物獲得救贖,上帝也沒有義務把這份禮物送給我們,但祂純粹出於其恩典,將這份禮物送給了我們,就是主耶穌基督。

既然我們都是罪人,上帝要怎麼處理我們罪的問題?羅馬書五章8節告訴我們:「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上帝沒有等到我們沒有罪了才送這份禮物,而是賜下祂的獨生愛子耶穌,親自走上十字架、承擔我們的罪。而父母該怎麼回應這大好消息?

布萊德以羅馬書十章13至14節說:「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父母必須不斷地讓孩子聽見這大好消息,福音也必須藉父母來彰顯,直到孩子回應這份恩典。

 

將生活中的互動轉化成教導

父母與基督教教育工作者該怎麼「對孩童傳福音」?

「父母要為自己的孩子施洗。」布萊德認為,在舊約創世記中,亞伯拉罕因順服神的命令,透過割禮,將自己的子孫與神立約,到了新約,則透過施洗;但這一切的作為,不代表孩子因此重生得救,而是表明對神的「順服」。真正的福音工作,是在生活中殷勤地透過每件事物、來教導自身兒女,竭盡所能將每次的互動,都指向一個目標-「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

身為父母,其實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整天都會被孩子的需要打斷。」孩子可能經常會插入一些與當下無關的問題,甚至讓父母感到困窘的問題,亦或是有關信仰的問題。如此一來,「一問一答」式的教導,就變得更加重要。

做為父母,經常會被孩子的需要打斷,就如同耶穌基督與門徒一樣,他們都會問耶穌很多問題,但耶穌仍「不曾間斷地」回應他們。

 

讓孩子看見敬虔榜樣 勝過言語勸說

「孩子們透過我們的言教來明白某些規範,但更多時候是透過我們的身教、榜樣。」孩子必須看到父母的敬虔、及生活中的基督形象與真理。

當孩子看見父母的禱告,以及看見上帝如何回應父母的禱告,並在父母敬虔生活中,從聖經看見問題的答案,這些作為的前提是-「父母的行為必須與言語一致」,否則孩子將看不見信仰存在的價值;但這不代表父母要努力讓孩子看見自己是個完美的人,而是當父母犯錯時,也能願意認罪悔改,使身教的威力勝於所言。

然而,父母該怎麼知道孩子真實歸信得救?

孩子可能是很好的演員,但父母該看見的,不是外在的敬虔行為,乃是孩子的「心」是否有所改變是否因自己的罪而感到難過?悔改?尋求耶穌基督的幫助,而非隨從世界尋找答案。

最後,拯救罪人是上帝的工作,但父母必須是對孩子傳福音的人。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