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樂活銀髮,力要從心》-「長者心靈陪伴與自我關顧實用手冊」,談及如何面對長者的各種問題,並列舉出一些具體幫助。

《樂活銀髮,力要從心》-「長者心靈陪伴與自我關顧實用手冊」,談及如何面對長者的各種問題,並列舉出一些具體幫助。 (攝影/記者丁平)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隨銀髮族不斷增加、並有超過110萬的身心障礙者,「長者陪伴及關顧」的需求越發顯大。現今有不少教會及機構投入長者關顧事工,多透過探訪、協助獨居和行動不便的長者出門及購物,或邀請其參加各種松年活動。而在這些具體事工外,有可能會忽略到長者們的「心靈關顧面向」。

事實上,心靈關顧的核心在於,「以信仰的角度,了解並處理長者們的負面生命經驗」,如疾病、抱怨、孤獨、不被需要…等,都可藉由「靈修的力量」來克服,並以美好的方式,享受身心靈整全的銀髮之路!

德國明斯特史瓦扎赫(Münsterschwarzach)聖本篤修道院的經濟管理人,同時也是德國當代最知名的靈性導師-「古倫神父」,其舉辦的「靈修生活」與「價值領導」課程,往往一年前就客滿;2007年,獲德國聯邦政府頒發的「十字功績勳章」,肯定他對社會心靈與價值領導所做的貢獻。如今著作包含《擁抱老年心生活》、《病痛與醫治》、《道別、悲傷與安慰》…等。

前(2015)年,由「南與北文化」出版的《樂活銀髮,力要從心》-「長者心靈陪伴與自我關顧實用手冊」,在書中他談及如何面對長者的各種問題,並列舉出一些具體幫助,使長者能從信仰的泉源中,找到銀髮階段所面臨的困惑與答案。

以「真誠的態度」回應「長者的抱怨」 方能了解他們想要的生活模式

古倫神父表示,當我們接觸老年人時,最常聽到的可能是「抱怨」,如:

「我過得不好、沒人關心我、沒人重視我…」
「我這一生有多倒楣,承受多少痛苦,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想做本來的職業,也不想那麼早婚,我一生都在為別人犧牲,沒有自己的時間,但現在卻沒人願意回饋我…」
「我很孤單、被拋棄,一點都不幸福…」

當老年人不斷在我們面前抱怨時,首先我們應好好「傾聽」,並針對他的抱怨內容持續詢問,如「當時情況如何?」、「為何您無法念大學?」、「您的童年經驗如何?」、「是否經歷過童年的傷害?」…等;倘若我們能以「真誠的態度」回應其抱怨,便是尊重他們生命故事的表現。當我們對其故事感興趣,甚至重視他們的「感受」,並認真傾聽與溝通後,就能逐漸了解他們正想要追求的生活模式。

唯有「穿越悲傷的底層」時,方能察覺「與神、與萬物合一」的平安

曾有位妻子過世的男士來找古倫神父,分享自己「晚上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就會覺得寂寞,沒有人打電話給我,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沒有人會想到我;於是,我開始思念太太,我太太總是努力讓我覺得在家很溫暖,備受保護和重視;現在,我就是覺得孤單…」

古倫神父這樣回:

「要忍受孤單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請你試著不要抱怨。你可以想像,你太太現在用另一種方式陪伴你,她現在在上帝身邊,享受永遠的平安。你可以在心中問你太太:『妳希望我現在過怎樣的生活?』你太太一定不希望你一直活在抱怨中,而是重新面對生活。」

古倫神父並帶領當事者仔細思考,能為他人付出什麼?如寫信鼓勵自己的孫兒投入教會志工及服事…等。然而,當事者必須先「認真面對其孤獨感」,並學會忍受其孤單,最後「穿越孤獨的痛苦」,而透過這些痛苦,當事者才能進入靈魂深處。古倫神父也再度回應當事者:「在靈魂的深處,你能感受到你與太太合一、與他人合一,也能夠與自己兒孫合一,和這世界合一,最後,就是和上帝合一。

倘若當事者願意處理自身負面經驗,便能體驗到「獨自一人」的感覺,不再是充滿痛苦與悲傷。一位心理學家曾說:「德文的『讀自一人』(allein),也可以是『萬物的合一』(all-eins)的意思。」欲經驗這般「孤獨的超越性層次」,需先穿越所有孤單所帶來的悲傷,唯有「穿越悲傷,抵達悲傷的底層時,方能察覺『與神、與萬物合一』的平安!」

以「默想練習題」和「儀式與基督宗教節期」,領老年人自我克服不安與失落

1.如果上帝問你,你是怎樣的人,你會怎麼回答?
2.如果你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時,你會難過嗎?哪部份最讓你難以接受?或者,你能完全接納自己的弱點?
3.當你聽別人講述他們自己的生命故事時,你內心會馬上下評斷嗎?
4.如果別人馬上對你的生命故事或內心感受做評斷時,你的感受為何?
5.試想您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有哪些需要修復的?你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6.試想您有哪些很久沒連繫的朋友?今天就打電話和他聊聊,談談過去的共同經歷。
7.在生病前,您認為神是怎樣的上帝?祂與我的關係如何?生病後,我心中的上帝形象改變了嗎?而這個上帝形象,能如何幫助您面對病痛?
8.您對上帝有哪些話要說?在默想和祈禱中,將您的病痛擺在神面前,想像神的愛如一道光穿過您的病痛,並將這病痛轉化為您對家人、兒孫的犧牲,這痛就是您對他們表達愛的方式。

古倫神父還特別強調,對老年人來說,「儀式」的效果更大!儀式,能帶給老年人歸屬感與安全感,甚至能使他們感到「接觸先祖的根」。而一些固定儀式,能使老年人擁有護佑與穩定的氛圍,並幫助他們克服步入老年的不安與失落。

以下為古倫神父建議的一些儀式:

早晨儀式:老年人常感到自己無法再為別人做些什麼,並感到自己沒用,沒人需要他們;而早晨的祝福儀式,能使他們感到每天都能為別人帶來祝福。

晚間儀式:晚間時,許多老年人會無法安心入睡,容易自覺虛度光陰、生命沒有意義;因此,晚間儀式是很好的幫助,使老年人能以「感恩」的態度來結束這一天。

醫治舊傷口的儀式:在基督教的靈修傳統中有個儀式-「默想耶穌在十字架上的5個傷口」。藉由默想耶穌的傷口,能使自身生命傷口被醫治;而耶穌身上的5個傷口包括「兩個手掌傷」、「兩個腳掌傷」、「一個心臟傷口」。

寬恕儀式:有時,過去的傷害會在老年時浮現,有些人想要寬恕,但卻做不到,因為那傷害實在太深了…

用餐儀式:老年人經常必須自己用餐,同時他們也忽略,應以「享受」與「感恩」的心來用餐,並非只是填飽肚子。

生日儀式:老年人較有時間想念自己的親友,甚至容易祝賀對方生日;只不過,祝賀不要淪為形式化,應透過較「正式」的儀式,表達出平時難以表達的情感。

待降節儀式:
許多老年人無法到教會參與節期慶典,倘若透過節期儀式,能讓他們在家中經驗到節期氣氛,並與弟兄姊妹連結,不被孤立於團契之外。

除上述儀式,書中更詳細地談及「轉變恐懼與沮喪等負面情緒的儀式」、「『放手』練習」、「接納自己的儀式」、「聖誕節儀式」、「大齋期儀式」、「復活節儀式」、「聖靈降臨節儀式」及「追念先人的儀式」等。

最後,古倫神父表示,心靈陪伴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需領長者發掘內心的真實渴望」,如渴望充實生命、渴望神、渴望愛、渴望被接納...等。身為陪伴者或家人,絕對無法滿足老年人的「物質願望」,但我們能透過「心靈陪伴」滿足他們的心靈渴望。

更重要的是,「『渴望』還能充實長者生命,並自在地面對死亡。」在德文中,「過世」也可間接表達成「祝福在世的人」。也就是說,不論是活著還是過世之後,都能成為他人的祝福!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HOT!!! 本周超熱門 ▌

福音動畫引發千萬人回響》你可能傾盡所有追求想要的 卻錯過神更美好的禮物

今入獄服刑 康希牧師:我接受未來的日子將會如何,並且心有平安

如何聽見神聲音 五步驟明白上帝心意

最平凡卻最美麗的低調婚禮 在眾人和上帝祝福裡完婚 Rain:她是我最棒的禮物

不要輕忽你的夢 夢境帶來的四種意義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