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土瓜灣浸信會陳仲康主任牧師在中學畢業後信主,及後曾從事機械工程的工作,因受到感召,決定選取生命工程,而放棄機械工程。 (攝影/記者王志宏)

跟耶穌學領導,是不少商界管理層所推崇的,而相信祂,以及傳揚其話語的教會牧者,必然有更大體會。日前,土瓜灣浸信會陳仲康主任牧師接受專訪,分享跟耶穌學領導的3大方向,包括「行出你的說話」、「領袖做正確的事,不只是做好件事」和「賦權領導」,他更舉出好些實際經歷來說明。
 

行出你的說話

 

土瓜灣浸信會(下稱土浸)在2015至2016年,曾派出12位弟兄姊妹參與ACTS教會領袖訓練課程,目標是裝備弟兄姊妹成為有生命力,似耶穌的領袖。陳牧師分享當中所領受的三個方向。

 

首個是「行出你的說話」,即是要有誠信,對自己的說話和行為負責,若是面對失敗或不成,也要謙卑,要認罪。像是當路人過紅綠燈,若是紅燈時是趕時間還沒有車通過,要不要過是很大的試探,此時,「要提醒自己當好榜樣,要有好的品格,小孩看到會模仿。」

 

土浸在2015至2016,曾派出12位弟兄姊妹,參與教會領袖ACTS (Acquired Congregational Transformation Seminar)課程,這是由基督教組織OnTrack Networks舉辦,目的是幫助堂會教牧長執,學習如何為堂會建立以核心價值為本的異象、使命宣言、堂會發展藍圖和策略。 (照片提供/土瓜灣浸信會)

 

陳牧師強調,若犯錯不但要承認,而且要從速。「時間拖得愈久,愈難承認犯錯。」說到這裡,他分享其教會弟兄姊妹對於教會的意見。「像是只注意事工發展,對事奉人員的關懷不足;開會多,但少配套訓練;還有是講道沉悶等等。」

 

陳牧師收到這些意見,也有反省,看看能如何回應有關訴求,並提出「關懷比事工重要」和「質素比人數重要」等看法,以及求神憐憫。
 

領袖做正確的事,不只是做好件事

 

「若只能做好3件事,就不要強求做10件事,帶來每件的果效都不大好。」

要做正確的事並不容易,陳牧師提出4組情況組合:

 

1.不重要,不緊急:像是滑手機,看網站。

 

2.不重要,緊急:容易被別人催促,結果花了很多時間。

 

3.重要,緊急:像是救火。

 

4.重要,不緊急:要多做,像是防火,某些預防措施。另外,某些事情可按步就班去做,像是門徒訓練。陳牧師指出,帶了人信主,若沒有栽培訓練,即使他們有來教會,也會漸漸離開。

 

如何決定一件事為緊急(優先)?重要?首先,要判斷這事是否必須做?或者必須他做?「如必須做,但不是主任牧師才能做,則可以交給其他人做。」

 

談及緊急(優先)和重要,陳牧師又分享了一件事改變做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其教會的司奉人員輪值表,每三個月派一次,寫出下周誰是領會或招待等等,當中關係到約50位弟兄姊妹的名字。以往的做法,是涉及多少位弟兄姊妹,就會印多少份,並派給有關人士,而且需留意當事人返教會時派給他,容易漏掉;現在的做法,則改為附印在崇拜程序表內,省時方便。

 

接著,陳牧師並分享一件看來不重要,而且不緊急的事,但做了,卻有美好的果效。

 

土浸目前正在進行五年計劃(2017年至2021年),目標是成為使人得見的教會,圖為有關的啟動禮。 (照片提供/土瓜灣浸信會)

 

原來,有位偶然才來教會祟拜的信徒,致電給陳牧師,想請他代為探訪一位居住在醫院的朋友。陳牧師和致電者本就不熟識,加上由教會前往此醫院頗花時間,於是掙扎要否前往,但經禱告後受到感動,還是去了,結果成功帶領被探訪者信主。

 

賦權領導

 

這是受到耶穌幫門徒洗腳的情景所感動,代表當領袖、同時要當僕人去服事別人,以生命榜樣去感動別人「要幫別人去成功,而不是別人幫我成功。」

 

所以,每月他都會約個別下屬來談話,了解其工作情況,有何困難,並會分享自身經驗,希望對方能做得到。如和傳道同工分享,提醒他們不要全部事工自己親自負責,像是帶主日學和禱告會等等,可請信徒領袖來分擔協助,以避免傳道同工出現時間不足以應付,以及倦怠等問題。

 

陳牧師不但重視照顧弟兄姊妹的需要,也希望自己有更多時間為教會禱告,多看書,和不同教會或機構往來交流,了解不同教會、外界的情況,以及能高瞻遠矚地看教會發展,及早看到將來會發生的問題,而作出準備。

 

最後,陳牧師指出,每位弟兄姊妹都是領袖,因為大家都會領人歸主,如何當僕人領袖?透過服事人,以生命影響生命,來幫別人認識耶穌。

 

關注社區需要,提供適切服侍,是讓街坊鄰舍進入教會的一大途徑。圖為土浸的課餘託管事工。 (照片提供/土瓜灣浸信會)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