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宣道會青霖堂主任牧師余佩英指出,畢業基督徒容易認為信耶穌與否也沒有分別,可能成為掛名的基督徒,及後更可能不再相信耶穌。 (攝影/記者王志宏)

有些人在未受洗前很穩定聚會和努力事奉,但在受洗不久便絕跡於教會,日本的說法叫「畢業基督徒」。日本人認為畢業是功能性,覺得完成了洗禮班、接受洗禮就達到基督徒的目標,一切屬靈的事完成了,之前的努力只作為一個考試而已。
 
面對這些「畢業基督徒」,洗禮後停止在屬靈上的成長,甚至不再返教會,香港基督教宣道會青霖堂主任牧師余佩英分享其應對方法。
 
撒種比喻當中,不是好土的大有人在
 
現代人每每因為「忙碌」而離開教會,不再在信仰上追求,少了信仰的經歷,也沒有跟信仰群一起成長,產生的惡性循環,於是覺得信仰無效,甚至認為「信耶穌與否」也沒有分別。
 
余牧師指出有三類人容易因為忙而離開教會,包括:年輕人進入大學以後,踏入職場後,以及有了小孩以後。變化是先離開信仰群體,不返團契,甚至不返祟拜,很可能成為掛名的基督徒,及後更可能不再相信耶穌。
 
她認為,畢業基督徒就是聖經撒種比喻中,那些不是落在好土裡的人。
 
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路加福音8:12-15
 
3個曾離開教會又回來的個案
 
其後,余牧師舉出其教會三個個案,倒不是洗禮後冷漠下來,而是因為生活的轉變,遇到困難而淡出信仰。
 
一位姊妹與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在教會長大,及後結成夫婦,只是,後來婚姻出現問題,兩個都沒有返教會,持續了約三、四年,而牧者和一位姊妹一直跟他們保持聯絡,找機會關心他們。二人的情況是已分居正計劃簽字離婚,在牧者的介入下願意重新拍拖、嘗試同居,最後復合。結果姊妹重返教會,也影響其父母信主。
 
第二個個案主角也是一對夫婦,他們分開後分別信了耶穌,奇妙地重遇並復合,來了教會。後來因為工作以及養育孩子等問題,兩人相繼不再返教會。「我們的弟兄姊妹也有跟他們聯繫,也不會太頻密,可能是一年約出來吃一次飯。」余牧師指出,離開教會的人多會避開以往教會的弟兄姊妹,即使大家本來關係密切,還是會因尷尬而疏遠。這個家庭在遇到難關的時候,就自然想到牧者和弟兄姊妹,最後重回教會,感謝主。
 
最後是一位弟兄。他首次來教會時還是青少年,感受到教會的人情味,很多關懷,感覺良好,曾在教會很活躍,但因為工作忙,經濟壓力大,返教會變得斷斷續續,感到跟教會格格不入,漸漸離開。婚後,他在生活上出了問題,未信的太太向教會求助,牧者邀請曾與他一起成長的弟兄,當上其同路人,協助走出低谷,目前穩定地重新投入教會生活,更會以上帝為優先,包括為了事奉而每週向公司索取無薪假期。
 
如何幫助離開教會的人?
 
兄弟姊妹面對離開教會者,可能愛之深責之切,對話常給對方造成壓力和反感。余牧師提醒大家接觸離開教會人士,出發點不要集中於「為何不返教會?」「何時回來教會?」之類的問題。「如此會讓對方覺得你找他,只是想他回教會而已。」原來余牧師也多聯繫離開教會者,但主動找他們時,不會多談信仰,或者叫他們返教會,只是單純的關心。當然還是有談及信仰的機會,有時是對方遇到困難,主動尋求教會的協助,而余牧師在提意見時自然會分享信仰。
 
離開教會的人,很多不想再回到教會,因為跟教會弟兄姊妹關係疏離了,再返教會,再回來是不容易,又會覺得再回來不知別人怎樣看他。但若有弟兄姊妹一直關心他們,會少了這障礙。「弟兄姊妹多關心他們,而且是不為什麼的關心,他們在人生某些時刻,總會想起這些真心守望自己的人,如此就有機會回來教會。」
 
需要有信仰同路人
 
談及畢業基督徒,以及因為事忙而離開教會者,余牧師指出一個重要的預防方法:「要有信仰群體的同路人,也要表明願意在當中追求,即使日後淡出教會,若跟這群體中的人有聯繫,還是有機會無障礙地回流。」
 
她又提及曾有數位信徒,沒有參與小組或團契,但很想受洗,並承諾洗禮後會嘗試,但受洗了,更欠缺動機去努力,慢慢連教會也沒有返。「有人以結婚類比洗禮,婚前輔導是一對新人最願意改變自己的時機之一,其實洗禮之前也是如此,若洗禮前也不願意投入團契及教會生活,洗禮後就較容易當上畢業基督徒了。」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