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於1月出版,免費提供讀者「K他命檢驗試劑」,可快速篩驗孩子是否有吸毒。

《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於1月出版,免費提供讀者「K他命檢驗試劑」,可快速篩驗孩子是否有吸毒。 (攝影/記者莊堯亭)

毒品除罪化近來被討論的沸沸揚揚,政府大推反毒並投下大筆資金,吸毒人口卻未見減少,毒品問題反而日益嚴重。據調查,逾7成民眾反對毒品除罪化,該政策到底適不適合台灣?身在毒品氾濫成災的環境中,教會又該如何面對此問題?

關注青少年成癮問題的國際晨曦會輔導教師王倩倩傳道,著有《上癮的真相》與《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兩本書。她接觸無數成癮者和家屬,自己孩子也曾染上毒癮,為影響社會而寫書的她,因為明白「癮」的危機無所不在,華人社會和父母不可不正視。

毒品除罪化可不可行?站在教會的角度,她嚴肅表示,在急著抗議以前,立刻該做的是「認識」和「面對」問題的真相。「很多父母來教會求助,教會能幫忙嗎?教會既是為90%的人而存在,就必須了解90%的人的困境。

去年前立委顧立雄召開「擴大『施用毒品罪醫療前置化』修法」公聽會,提出「毒品除罪化」的建議;4月司改國是會議,又有立委進一步提議,毒品應正名「藥品」,由政府當「藥頭」讓毒品黑市交易無利可圖,並讓低傷害性的藥物(如大麻)全面除罪。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民調指出,逾7成受訪者反對毒品除罪化。同時也發現近9%的受訪者身邊有人接觸毒品成癮者──表示每10人就有1人的周遭有毒癮者。現行法令成效不彰是事實,行政院長林全提到,去年6萬人因毒被抓,半數因此入獄。而現在的監獄犯,近半都與毒品脫不了干係。

5月的「毒品防制策略」公聽會上,「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林明傑點問出許多民眾的心聲:為什麼投入的反毒資源越來越多,查緝手段越來越嚴格,但吸毒人口卻未因此減少?

更「治本」的問題是,國家法庭和社會家庭在面對毒犯時,究竟提供了什麼幫助,讓他們不再重蹈覆轍?

「救自己的孩子,也救別人的孩子」,是王倩倩寫書的動機。

「救自己的孩子,也救別人的孩子」,是王倩倩寫書的動機。 (攝影/記者莊堯亭)

毒品除罪化? 勇敢面對真相和全面開放驗毒試劑才有解 

王倩倩說,拿台灣和美國的毒品分級與判刑一比,就可看出台灣的問題。

台灣吸毒被抓只有2種結果:吸食一級或二級毒品被關,三級和四級毒品被罰錢。「台灣的分級有問題。海洛因吸一口就被關5年,K他命吸再多也不會被關。」美國對初犯判刑較輕,若再犯就判更重。

許多人吸K他命被抓,上法院罰了錢就可再出來,有錢就繼續吸毒,等同任其自生自滅。這些人缺乏「中間選項」,相較美國的裁量,除進監和罰錢,還有參加匿名戒毒團體、強制社區服務等更多選項。

台灣法律執行不夠嚴格也是大問題。「美國賣菸酒給18歲以下的人會被吊銷執照,但我在7-11就看到國中生買菸。」若無法落實執法,無論多有效的毒品防制法令(即使是毒品除罪化),都將成為空談,讓社會陷入更大危機。

出版第二本書,王倩倩提供讀者「K他命檢驗試劑」,可快速篩驗孩子是否吸毒。此試劑在國外隨處可得,不少家庭都有類似概念,以此注意孩子是否染毒。「我可以三不五時驗尿,驗出來就不能進我家。」但在台灣,「你怎麼知道你的孩子有吸毒?」

在國外唾手可得的試劑,在台灣要拿到竟是如此困難。她甚至得冒著違反法律規章的風險提供讀者試劑,因為她很清楚,想改變越發嚴重的毒品問題,首先就是要面對問題的真相。

「台灣毒品氾濫成災,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家屬不知道孩子吸毒,毒品試劑的普遍化可以解決這部分的問題。」王倩倩這陣子收到衛生局和衛生署的來函,指她違反藥事法教導民眾如何驗毒。她不敢相信,「這麼多賣毒、吸毒不去抓,要告我這個反毒的!」她認為,既然知道法令過時且充滿缺失,就應盡速修改。

「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敢面對真相。」很多家長不敢驗毒,擔心萬一驗出來孩子有吸毒怎麼辦?「面對真相很痛,但不面對真相,狀況只會越來越糟。」

遠離毒害,毒品除罪化不是第一步。解決問題,要先認識問題,且承認問題的存在。

她感嘆,「全國從政府、法官、校長到父母都不認識毒品,也不認識吸毒的人。」

「第一個,毒品試劑要全面開放,免費提供給家有青少年的父母。企業、大眾運輸和餐廳等會面對到群眾的商店,都要定期幫員工驗毒。」這將避免許多初犯的發生,「如果有人想去打工,一知道那裡會驗毒,就會想說那不要吸了。」

陪伴染毒兒子康復的過程 驅動王倩倩寫書助人

王倩倩寫的書,成為許多受傷家庭的安慰和燈塔,書籍淺顯易懂,內容廣泛如工具書,包含成癮根源、戒癮盲點、介入陪談技巧、治療原則和戒癮後的調整等。

她在寫第二本書《上癮的治療與陪伴:全人關懷心靈輔導手冊》時,原已戒毒成功的兒子又復發,因而再跌入低谷,卻也因此體會「復發」並非全然不好。「復發是康復的過程,就好像基督徒,難道一次受洗後就不會再犯罪嗎?」兒子從此每個禮拜去教會,「因為知道靠自己不行。」

「有跌倒沒有關係,重要的是知道為什麼跌倒,願不願意站起來。」

「成癮」是大部分華人家庭不知如何、也很難願意面對的議題,但孩子能否走出毒害,父母角色至關重要。

「成癮」是大部分華人家庭不知如何、也很難願意面對的議題,但孩子能否走出毒害,父母角色至關重要。 (照片來源/博客來)

癮是靈魂的疾病 教會既為90%人存在,就要了解90%人的困境

「癮是靈魂的疾病,靈魂生病了,要找教會。」令她遺憾的是,許多想到教會求助的人,不知該如何處理,竟連教會也不知該怎麼辦。還有的教會因擔心「嚇到別人」或「影響聚會品質」,而將上癮的人拒絕在外。

王倩倩的首本書《上癮的真相》賣了1萬6千本,多數購買者是觀護人、家屬、教官等非基督徒。書中最後一頁是一個禱告文,好多人因這本書信主。

美國「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以及不少教會是以戒癮和幫助社會弱勢起家。王倩倩表示,這些教會有固定的戒癮團契,不管是色情癮、毒癮或酒癮的人都可進到教會中,教會不禁止其吸菸,也不用奉獻。因幫助苦難者本就是耶穌的心意

「我們的主是有能力可以改變的,很多教會是可以影響社會的…卻沒有藉著這個事情帶給父母安慰。」她語重心長表示,教會不能閉門造車,等問題爆發才跳出來抗議。平時就要養成關心社會議題的習慣,才知道從哪個癥結點著手改變,不一定要激昂的抗爭,就能幫助痛苦的人

「當一個基督徒,你要面對群眾發聲時,一定要先了解社會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傳道人要去改變這個社會,一定要先了解毒品是怎麼回事、法令的缺失是什麼。」

她強調,不能只用「屬靈的眼光」高喊吸毒是罪;也不能只是說「從前我吸毒,上帝救了我,現在我沒吸毒」。要有成功的見證,更需要中間的過程,基督徒需要陪苦難者爬出低谷。

身為傳道人,神沒有給她牧會的呼召,卻讓她投身反毒工作。王倩倩自己一個人從寫書、研究法令到上立法院公聽會,她說──「一定要認真。」

社會要認真,基督徒要認真,教會要認真。為什麼台灣毒品會氾濫成災?現行法令的缺失是什麼?當成癮者和家屬上門求助,我能怎麼幫助他們?

「教會是為了90%的人存在,不是為了10%的基督徒存在。教會既是為90%的人而存在,就必須了解90%的人的困境,才能傳福音。」

▌HOT!!! 本周超熱門 ▌

丁松筠今成正港台灣人 胞弟追思暨領證儀式上哽咽 說出哥哥的託付:我愛你們

幫助他人走出苦難 千萬別做這10件事

【張文亮專欄】戀愛是人生的一門課

15位大法官中,仍有獨排眾議的聲音──黃虹霞與吳陳鐶的「部分不同意」與「不同意意見書」

4件事,讓你在職場更容易傳福音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