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攝影/記者洪敬義)

上一個月(5月),各類媒體廣告充滿各類歌頌母愛的標語和內容,可是隨著父親節臨近,不論子女或父親,都顯得比較含蓄。

除了慶祝父親節,平常該如何更了解自己父親?若有多年的情緒和心結,又該如何處理?4日,香港拉法基金會舉行了「聽聽爸爸心底話」講座,由該會義務總幹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為在場人士分析、探究父親的形象,並引導參加者分享對於自己父親的了解。

拉法基金會亦出版書籍,為教會肢體得到心理輔導的渠道之一。

拉法基金會亦出版書籍,為教會肢體得到心理輔導的渠道之一。 (攝影/記者洪敬義)

父親的難處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13

「你的爸爸是傳統權威型?缺席型(聚少離多)?長不大型?」葛博士提到,父親與下一代的相處模式,多半源於其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因此當自己為人父親後,亦難以突破過去的影響。面對此局面,可能出現兩種極端表現:

弱的爸:希望兒女開心,給予一個和諧的家。可是礙於自己的無助、恐懼,不敢接受新挑戰,只願停留於安全的領域。對於家人,既過度注重關係,同時怕失去關係;缺乏安全感關係,不能保護家人,亦出於自身恐懼擔憂,未能鼓勵兒女接受新嘗試。故而難以幫兒女養成紀律,亦容讓兒女產生「逃避」的習慣,而非正面克服恐懼。

壞的爸:希望兒女有好的教育,故要求完美,但因為了提供子女好的條件,而忙於工作,缺乏親子的溝通時間;或過於要求兒女表現,卻未顧及其感受,令兒女感到壓力和疲累。

葛博士又引用了美國學者瑞蓓卡.歐尼爾(Rebecca O’ Neill)針對無父家庭的長期研究,顯示這類型的孩子普遍學業較差、輟學率高、人際關係亦較差,雖很早交朋友但不擅處理異性關係,反社會行為(暴力與吸毒)與離婚率亦高。在這種環境狀況下長大的女孩,未婚生子與嘗試同居者較多,就算建立家庭也不在乎父親的角色,形成無父的循環。

作為父親,應給予孩子所需要的啟發、接納、寬恕等等,亦有教導、聆聽陪伴之角色。上帝亦以父親對兒女的愛,來描述天父對人類的愛。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言3:12

三小時的講座,有兩小時讓參加者各自表述自己的爸爸,從以往的相處的點滴來重新了解「他」。

三小時的講座,有兩小時讓參加者各自表述自己的爸爸,從以往的相處的點滴來重新了解「他」。 (攝影/記者洪敬義)

從分享、代入、自我釋懷與同行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路加福音11:11-13

事實上,每個家庭的父親,都難以是百分百如聖經裡父親的樣式,就如前文般,面對不同類型的爸爸,該如何面對、了解、重新相處?

葛博士也現場引導願意分享的參加者代入自己父親的角色,從多年的印象、生活點滴找尋爸爸沒說出口的心底話,從而分析、探究父親的想法。

以下是一位參加者的故事:

參加者的父親因年幼喪父,在成長中甚少經歷到關愛,只能靠著自己學一技之長努力生活。婚後,為了子女得到較好的生活,繼續在外打拚,一星期才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卻只管責怪子女,發洩內心因生活引發的負面情緒。參加者從小至大只懂得啞忍,但內心卻不知不覺與父親起了一條很大的裂痕。直至這幾年,參加者覺得實在不能啞忍,與父親表達,但父親總不明白。父女不能好好溝通,甚至發生衝突,所以平時總保持楚河漢界,甚少溝通。

參加者從中也表述了自己的想法,當中難免帶出多年積悶的情緒。但亦因為得以情緒表達,加上葛博士從旁引導與分析,從而了解自己爸爸的想法,亦解開多年來的心結:

父親一直認為她比姊姊多讀書而幸福,故對她多有要求,亦不能想像及體諒姊妹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壓力。她私下為家的付出一直沒有讓父親知道,從而使父親誤解,繼而不斷被責罵。

「爸爸,我很愛你,我好欣賞你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分享的最後,參加者說出一直放在心中的話。

這過程,亦有旁邊的參加者因有相近經歷,能夠互相安慰、與之同行。在大家一起鼓勵下,讓該參加者練習對父親難宣於口的表達。

對於不懂表達的父親,跟同樣不願表達的兒女相處,如何表達彼此的愛?這時候,總需要其中一方先了解對方立場,並走前一步釋出善意與關懷。

在分享環節中,參加者的確要衝破自己的情緒關口,還要有勇氣面對不熟甚至不認識的人去表達自己跟父親的種種過去,這已是一個相當好的開始。情感分享後,既達到了治療自己的效果,亦能接納父親的限制,有助與父親重新建立愛的關係。

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箴言17:6

講座中願意分享自己父親的參加者,都各有難於啟齒的地方。比較其他臨床心理學家,葛博士選擇了與分享者一同跳進、代入父親心境的方式。除了客觀引導與分析,葛博士也與分享者一起同行,一同感受著分享者與其父親彼此「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心結。

講座中願意分享自己父親的參加者,都各有難於啟齒的地方。比較其他臨床心理學家,葛博士選擇了與分享者一同跳進、代入父親心境的方式。除了客觀引導與分析,葛博士也與分享者一起同行,一同感受著分享者與其父親彼此「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心結。 (照片提供/葛琳卡博士)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HOT!!! 本周超熱門 ▌

走了將近7年時間 陳凱倫從師兄變成弟兄

拿下NBA總冠軍賽連勝 有人發現柯瑞腳踏「經文」

上帝對每個人的愛其實是不平等的? 比爾‧威爾森牧師告訴你上帝愛誰多一點

10句聖經話語 帶你在困境中看見盼望

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南部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決定展開「愛台灣、守護家庭」運動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