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灣好漁持續沒有營收的第二年,陳敬恆改變經營模式,從「自己銷售」到「給別人賣」,主力研發產品做出品牌。堅持對環境友善、對人無害的魚產,更在2017年獲得B Corp認證。 (照片來源/Taiwan Good Fish臉書)

幾年前,一家知名資訊公司的經理毅然辭去工作──「我要去賣魚。」他對老闆說。 許多人覺得他瘋了,好好的工作不做,竟投身陌生、看似無前景的賣魚產業。他與夥伴成立英文名為「ASHER」的企業,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有福」,願一切工作都能帶給社會和土地祝福。 他是「台灣好漁」創辦人陳敬恆。

帶著改變土地的夢想,他提倡「自然生態養殖」,盼有朝一日改變台灣嚴重的「缺水、水患、水汙染」問題。儘管創業有許多困難,他們卻越走越看見神的心意。2017年甫榮獲全球僅2千家企業擁有的「B型企業認證」,他說,「我希望,我們是一家好的公司。」

對西岸村莊的福音負擔,讓他甘願辭職做「有福的賣魚人」

陳敬恆說,解決水問題其實是他心中的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為了信仰。」

當年與林碧亮傳道夫婦去到嘉義東石鄉,「那是基督信仰很難進去的地方,特別是當地民間信仰昌盛。」思量該如何讓福音傳進當地,他認為,「若能結合產業,讓當地看到未來的希望和產業復甦,讓他們賺到錢──原來是基督信仰幫助我們!若能成真,傳福音就不會有這麼大的阻力。」

在偏遠西岸漁村看見盼望,心中的熱情催生出「台灣好漁」的構想。當時,陳敬恆有不錯的工作,卻時常想:「我能做什麼幫助台灣呢?」一個靈光乍現:「水是世界共通的問題,若有方法可以解決,台灣能成為世界的典範。」

「我覺得蠻有前途的。」他笑著說。

半年後提出辭呈,許多人勸他「不要這麼傻」,「創業成功機率低、賣魚的一堆…」他卻篤定相信,注重食品安全、養殖環境友善的魚產,一定有「打出一片天」的機會。

台灣好漁從鱸魚開始,首先研發鱸魚高湯。 (照片來源/Taiwan Good Fish臉書)

落實社企理念,提倡「自然生態養殖」 解決日益嚴重的「水問題」

台灣好漁以社會企業自詡,不以營利為首要目標,要用商業模式解決嚴重的水問題。

台灣缺水又淹水,颱風暴雨、枯水期長、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是常態,多集中在多魚塭的中南部。專家建議,若將魚塭挖深到5米,可與淺層地下水連結,就不需超抽地下水;挖深的魚塭越多、總面積夠廣時便可當蓄洪池。只是魚塭改良要經費,更別提要減少化學用藥,市井漁民哪來這樣的經濟能力?

這正是台灣好漁要解決的問題。

透過購買「對環境少危害、少用藥」的魚塭魚產,販售並建立市場,讓漁民看見此方法可行,藉此達成環境與收益雙贏的模式。

他說,自己沒信主以前,想的都是「賺錢」和「股票分紅」,根本不可能有「辭職賣魚」這種事。過去只顧自己,現在則是為大家、為更好的台灣「扛起來往前衝」。

鱸魚鬆、鱸魚高湯是台灣好漁的熱賣招牌,盡量採用無生長激素和化學藥物的魚產。 (照片來源/Taiwan Good Fish臉書)

營運理念受肯定! 榮獲僅2千家企業擁有的「B型企業認證」

在經營台灣好漁頭2年,陳敬恆沒有任何收入,還面臨太太離職、孩子學費、房貸與車貸都還要繳付的窘況,「我真的想直接關掉出來找工作。」當時,他以「最後一搏」的決心報名企業獎項。

他向上帝禱告,「若這條路是祢給我的,祢就幫我開路吧…就是這個比賽,沒有得獎我就不幹了。」沒想到這個獎落空了,評審卻將台灣好漁轉介給另一個更大的國際競賽。一片不看好中,他們奪下「新加坡星展基金會」社企獎助獎,抱回一筆百萬獎金。

2017年,台灣好漁更通過全球僅2千家企業榮獲的「B型企業認證」。唯有對員工客戶有正面影響、友善環境、貢獻社區的營利企業有機會獲此認證,世界6萬多家企業申請,僅2千家通過,台灣只有19家認證企業。

陳敬恆不斷問自己,「好(公司)的標準是什麼?怎麼樣可以更好?」台灣好漁要持續努力,「我希望,我們是一家好的公司。」

好不容易走過艱困,連年獲獎,他卻說自己「還驕傲不起來」,只希望真的改善居民的環境和收入,「但目前還是未知數,現在就是想辦法不斷成長、損益兩平。」他說,台灣好漁是要「做給全世界看的」!這是神為他開的路。

是否擔心「偉大的理想挨不過現實的打擊?」他說,許多經商者也在逆境中成長,「既然上帝給我這條路,我就好好做。」 (攝影/記者莊堯亭)

台灣好漁以七星鱸魚、貴妃魚、草魚和烏鰡的產品為主,強調使用自然生態養殖法,推廣對土地友善、對人無害的漁產。 (照片來源/台灣好漁官網)

 

延伸閱讀》台灣好漁 全品項買一送一 約你一起做公益!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