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謝智謀透過許多故事,激勵青少年重新檢視自己的世界。 (攝影/記者吳書翔)

「生命中還有其他人,你是獨一無二,但不是唯我獨尊、目中無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謝智謀,在臺灣青少年領袖高峰會上,給新一代領袖們上了重要的一課。他希望透過此高峰會培養出來的是「目中有人」的青年領袖,用最大的愛做最小的事。

「生命不是只追求成功、亮點,也要承認自己不亮、不行與有限。」這是在普遍領導力講座中,不曾聽到的教導。常常我們聽到的都是:「要相信自己!要追求卓越!」然而,謝智謀卻告訴學員:「要被人真正的尊重,不是你位置站多麼的高,而是你邀願意彎多麼的低,真心與他們同行。」

 

「一個人世界夠大,彎腰低頭絕不會損自己的尊嚴與價值。」其實這就像耶穌給我們的教導,「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在世界上是不被看重和喜歡的,大家總汲汲營營的踩著別人、爬的更高,以建立自我尊嚴和價值。然而耶穌卻教導:要我們柔和謙卑,就必得享安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9-30

 

芬蘭教育革命:廢除國、英、數、社、自所有科目

 

面對教育的改革,謝智謀分享了與擁有世界第一教育制度的芬蘭,其教育革新學者的談話過程。 他們即將進行一場教育全面性的革命:移除所有學科,「我們希望經過2016的教育改革,可以讓芬蘭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有能力、有專業知識,面對2036年的世界。」

 

未來芬蘭學生的課表上,將不再出現國文、英文、數學、歷史或物理等科目,而是學習研究「事件」和「現象」,從氣候變遷、歐盟、難民問題等各式各樣的主題進行討論。對此,謝智謀不禁為坐在補習班教室中的臺灣學子發出感嘆。2036是什麼樣的世界?我們要教學生什麼?似乎都是今天國內的教育工作者未曾思考的。

 

學習獨處,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

 

謝智謀特別提到自己在師大開了一門課,名為:獨處,「我把學生一個人丟在荒郊野外,一個人都看不到的地方,四天三夜。」這堂三學分的課程,不用交作業、不用趕期中報告,甚至不用期末考,只要一個人在荒野中度過四天三夜。他特別向林務局申請,進入保護管制區,活動中的學生在四天三夜中,一個人都見不到,唯一能面對的就是自己。

 

「我們從小到大,都不曾真正獨處。」大多數青少年一出生就像在草莓園中,「草莓」父母就時刻陪在我們身邊,告訴我們:「不要爬,會摔死!不要跑,會跌倒!不要去游泳,會淹死。」進了學校,又遇到「草莓」老師和「草莓」校長,對我們說:「不要拿美工刀,會傷人!」

 

在課程中,他發現竟然有位臺大醫學系75級分的高材生,連睡袋的使用方式都不知道,甚至回答:「老師沒有教。」他發現許多人接收了外界好多的聲音,卻從來沒有機會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跟自己對話。

 

在高峰會中,學員透過討論彼此激盪。 (攝影/記者吳書翔)

 

謙卑的人可以看見全世界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這也是此次青少年高峰會中,主辦單位期待傳達給學員的重要一課。現代人很喜歡單打獨鬥,這都來自於「唯我獨尊」的想法。因此,也造成我們常誓死堅持自己的意見,卻不能接受別人誓死維護他們的意見。「尊重不同意見」也是領袖最重要的特質之一。

 

熱愛爬山、溯溪等挑戰活動的謝智謀,向學員分享自己攀登聖母峰的經驗。他告訴學員:「如果你懂山,你就知道自己多渺小、多無能,但我們卻也只懂他那麼一點點;千萬別說去征服他、去攻下他,先征服自己的狂傲吧!」驕傲的人眼中只有自己,唯有謙卑才能看到整個世界。

 

謝智謀也提醒在場青少年,在生活中你過不去的地方,就是你世界停止的地方,那裏就是你世界的疆界。有些人追求前三名,得不到就意志消沉、跟自己過不去,他世界的疆界就停在「考試前三名」。「你的世界夠大嗎?」你的「視界」決定了你的「世界」。

 

改變視界,才能改變世界

 

謝智謀表示,過去在大陸教書時,曾有幾名學生從廣州騎腳踏車到北京參加2008京奧,當他好不容易騎到北京,興奮的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起腳踏車驕傲的拍照時,遇到了20幾位年近古稀的退休老人。他問他們:Where are you from?(你們從哪裡來?)他們答道:We are from Paris(我們來自巴黎)。他們從巴黎出發,穿越東歐、中亞、甘肅絲路,共騎了六個月,1萬8000公里。學生們聽完,只能頭低低的把腳踏車牽走。

 

除此之外,謝智謀更分享了他過去許許多多的學生,都以不同的行動方式、在世界各地,有人為土著蓋房子、鋪路,也有人為孤兒募資衣物、鞋子。嘗試為世界帶來一點點的改變。

 

「你是魯蛇嗎?還是贏家?」謝智謀期許現場學員重新思考自己的世界,也告訴他們「價值」永遠比「價格」重要,不要再用價格衡量自我。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