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主題與多角度講解所吸引,在場有約50名參加者了解當中詳情。

主題與多角度講解所吸引,在場有約50名參加者了解當中詳情。 (攝影/記者洪敬義)

自2013年來,一帶一路計劃漸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討論。面對這國際議題,可從哪方面多加了解?作為信徒,又該如何自處?

19日香港恩光書院於舉辦「一帶一路下的香港新策略」研討會,請來英國巴斯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副教授黃伯農博士擔任講員,亦請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 (神學與文化) 鄧紹光教授作回應。

黃伯農博士。

黃伯農博士。 (攝影/記者洪敬義)

黃伯農認為,一帶一路計劃,是中國的反圍堵的策略。這不含有對抗性或會發生衝突的策略。以地緣關係而言,俄羅斯因與中國利益重疊,還有歷史與地理鄰近因素,故成為非常緊密的同盟。

而美國的戰略家對於中俄關係有一定的注意。上世紀中葉,因共產主義的散播與中國一直對弈,故美國在那年代對東南亞國家提供軍事援助。他指,這一切只出於美國自身利益與奉行的現實主義。而這些措施出現了第一島鏈,至今有圍堵中國的效果,加上美國的「重返亞洲」的外策,令中國需要尋出一種外交出路。

中國現為美國最大外債持有國,在上世紀中末的外交政策,從上世紀70年代的韜光養晦,慢慢展現大國的崛起,到今天要有所作為。近年經濟放緩,國內的剩餘資源問題,藉著一帶一路計劃,除了向中亞、非洲等第三國家提供經濟借貸與援助外,亦能夠將剩餘資源外銷。

在西元2000年之前,香港擔任中間人角色,為中國流入外資與技術轉移;至2000年後的大國崛起,除了經濟條件日漸成熟,需轉型並向外尋找市場、商機外,香港在中國所佔的GDP從20%下降至3%。在香港而言,出路會是如何? 

他指,不論中西國家,都是不同方向而來的權勢,他寄語香港既要重新建立例如文化上的核心價值,亦要做到順勢而為的積極。

他引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言論:「風向轉變時,有人築牆,有人造風車。」在分工與合作上,既以「風車」來為自己帶來利益,同時亦需預防全方位帶來的「沙塵暴」。於轉變中,香港須持盈保泰,向下扎根,為未來作好準備。

鄧紹光教授。

鄧紹光教授。 (攝影/記者洪敬義)

鄧紹光認為一帶一路是代表著近30至50年國際與中國的關係:當大國崛起,表示著國際形勢需重新調整,這不止是經濟上方面,也牽涉軍事、政治、文化層面上。

有人認為大國崛起可媲美漢唐盛世,但他舉例《新約》時的基督徒,與當時羅馬朝廷這權勢保持距離。他亦引用《啟示錄》作例,約翰以上帝的眼界去看羅馬朝廷,只是表面的繁盛,背後只是蒼白一片。故不論古今或東西方權勢,都不是信徒所追求與託付。

「有上帝的國,才有我們的家。」他指出這才是我們的信仰所在。

他有見很多香港人在想如何從一帶一路計劃帶來經濟上好處,怕慢一步會失去競爭。另一方面,他肯定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但所有香港人又有否分享到經濟成果?又有否面對香港本身的經濟問題?他認為這才是香港基督徒值得思考的問題。

▌HOT!!! 本周超熱門 ▌

黃國倫:如果你的婚姻中沒有十字架,是走不下去的!

小心!基督徒常犯的8種罪

他勇敢打開心裡「裝秘密的盒子」,靠著基督信仰面對「同性戀傾向」的挑戰,勝利的果實就是終於找到一個終身伴侶

神掌管一切 10節經文幫助你克服恐懼與焦慮

檢視你的禱告 7個「未蒙應允」的可能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