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基督信仰作家寶妮葛雷(Bonnie Gray)在Relevant中撰文,認為基督徒很難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因為會遭他人質疑信仰,有些人還可能控告當事人「不夠信任上帝」,或說「憂慮是罪」,所以應該要停止憂慮!

她舉例,如果告訴他人自己覺得麻木、孤單或沮喪,可能會被其他人指控讀經、禱告的時間不夠長,或是沒有用對方法。這也讓人誤以為只要每天讀經、信靠耶穌且沒有吸毒問題,這樣的人肯定不會有憂鬱的情緒;又或是我們以為心裡苦惱的人通常都沒有朋友,或小時候曾遭受侵犯…但真相並非如此。

 

寶妮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就算是信仰堅定的基督徒,或人際關係良好的人,因為她自己就曾經歷過…

 

當時她正值人生最快樂的時期,婚姻幸福美滿,育有兩子,又作為一位基督信仰作家,從小成長於樂觀開朗的單親家庭,自食其力上學,愛神、愛咖啡、愛去讀經班、愛朋友和教會,但就在這美好日子裡,她開始感受到恐慌,並且患上失眠,她甚至不知問題出在哪裡。

 

當時最難受的,莫過於其他基督徒的反應,增加當事者對情緒困擾的羞恥感,但當寶妮了解到上帝是如何看待「醫治」,才發現原來不是自己的信仰有缺陷,而是他人對心理健康和信心的看法有誤。

 

後來她知道原來是當時後靈命已較成熟,生活也較安全,過往曾經歷的痛苦才慢慢浮現,並不是因為信仰有缺陷,乃是上帝愛她,是時候醫治過往的傷痛了。寶妮將自己得醫治的旅程分享出來,並釐清幾點迷思,讓心裡受傷的人因真理得自由。

 

關於心理與靈命的五大迷思

迷思一:耶穌吩咐我們「不要憂慮」,如果你憂慮,就是犯罪
真相:耶穌是鼓勵我們不要為錢憂慮

 

在馬太福音六章,耶穌並非指憂慮是罪,當祂說:「所以…不要憂慮」,耶穌是解釋前一句經文:「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祂是鼓勵我們不要為錢憂慮,因為上帝必會供應我們,就像天上的飛鳥和草地上的花朵。

 

所以放寬心,上帝明白你為何憂慮,祂愛你,祂是安慰的主,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

 

迷思二:信靠神就會擁有平安和喜樂,如果你不夠平安和喜樂,表示你不夠信靠神
真相:向上帝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是和祂的親密舉動,而不是隱藏感受、勉強自己或假裝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一章28節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請注意,耶穌並不是說「凡強壯、精神奕奕、冷靜、無憂無慮的人」,反而相反,我們可以在疲倦、困惑、麻木、焦慮、生氣或感受到壓力時親近祂,就單單的照我們本相來到祂面前。

 

迷思三:只要你多讀聖經、多禱告、多讚美、多感謝、多歡喜,你就會獲得超乎所想的平安
真相:信仰不是情感失憶,信仰給我們勇氣面對生命的破碎,並從磨難與失去中癒合

 

耶穌在「順服、禱告、讚美和感恩」上是最完美的榜樣,但祂仍有情緒創傷,身體與心理都遭受極大痛苦,感受到被遺棄或背叛,馬可福音二十六章38及39節:「我(耶穌)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6節鼓勵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他鼓勵我們將重擔卸給神,如此經歷平安,而非想用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來解決問題,以獲得平安。

 

迷思四:聖經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真相:上帝紀念所有令我們破碎的時刻,我們依靠耶穌重回過去修補傷口,親密經歷祂的愛,和祂一起修復心的每個角落

 

詩篇56篇8節:「我幾次流離,祢都記數;求祢把我眼淚裝在祢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祢冊子上嗎?」

 

當使徒保羅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他不是說要抹煞自己的過去,研讀腓立比書三章,便會發現他是指拋下過去法利賽人的生活,努力專注在更深認識耶穌,「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

 

迷思五:你不需要諮商師,你只需要耶穌和上帝的話
真相:你若查看有關醫治的經文,總會記載有人跨出信心的一步,採取行動,去到某個地方、見某個人或詢問某些事情

 

若曾遭傷害,你值得好好照顧自己。上帝的話語會給你醫治的能力,能釐清情緒的傷口,正如上帝使用專業的醫師幫助我們修復身體創傷,上帝也可以使用心理諮商師幫助我們,恢復神經系統、追溯傷害的回憶,因此你能得釋放,好好入睡、安息,敞開心觀看過往故事。

 

據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數據,五人中即有一人受憂鬱之苦,試想無論你坐在小組內、教會內,與朋友在小週末歡笑,當中就有人有情緒困擾,就算他們外表看起來很快樂、善於社交、很能幹…在事工內也是,即使是牧者、宣教士或是青年傳道。

 

患有情緒問題的人,常被人貼標籤,以致不敢向他人啟齒自己的困難,但身為基督徒,我們不用活得這麼辛苦,耶穌呼召我們愛人,如同祂無條件愛我們一樣,我們要彼此關愛,若我們不能成為彼此的光,何以成為世界的光呢?

 

寶妮深知比起與他人坦承自己有情緒困難,躲起來較容易些,她也走過這段路,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她內心多麼破碎,只好保持緘默,默禱這些負面的情緒可以自己離開,但上帝的心意是要醫治寶妮,而非羞辱她。

 

她最後鼓勵各位:「你的過去值得被紀念,你是有價值的。敞開心讓上帝愛你,走上這條親密的醫治道路,你會訝異自己的轉變和美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