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反霸凌,人人有責。

反霸凌,人人有責。 (圖片引用/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有人開心、有人擔心,上學本是件愉快的事,但是當霸凌、恐嚇、幫派、交保護費等事讓原本單純的校園蒙灰時,就讓人開心不起來。「有將近四成的學生害怕霸凌問題,再來是考試和體罰。」分析校園學生壓力來源,霸凌成了主角。

「霸凌Bully,是指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挪威學者Olweus對「霸凌」定義被廣泛引用,其中含有故意的傷害行為、重複發生、力量失衡三大特徵作為辨識。「台灣校園霸凌問題,近10年來的殘忍度和頻率都在加劇。」彩虹愛家生命協會生命教育部主任鍾美慧說。

「艋舺」校園 你是否曾經是主角?

校園霸凌多嚴重?在教育部「校園生活記名問卷調查」中發現,台灣每100名國中生就有5.5人曾遭受霸凌,客觀來看,隱藏的數據應該更多。隨口問問身邊親友:「學生時代有沒有聽見或遇見過校園霸凌?」結果往往是肯定的,有的自己本身就是霸凌主角。

青春活力的國、高中時期正是學習如何經營健康人際的黃金階段,此時若能正視霸凌問題,正好是個好教材。

青春活力的國、高中時期正是學習如何經營健康人際的黃金階段,此時若能正視霸凌問題,正好是個好教材。 (攝影/記者黃莉雯)

國中時期曾被高年級大姊頭教訓過的小貞,就算現在已成年,談起當年慘遭霸凌還是印象深刻,「我被學姊叫到廁所,四、五個女生圍著我上下打量,叫我不要太囂張,還被推了一把。」她說還好自己沒有還手,不然應該會被打。後來大姊頭再藉機找她,她就拉著同學避開,「一、二次後,她們就沒有再找我了。」

國中曾是霸凌者、信主後生命改變的台北真道教會牧師廖文華,分析學生時期的青少年普遍較缺乏同理心,沒有什麼感同身受的能力。「所以當他們看到有人比較弱勢、內向,又與自己格格不入時,對這個人的存在就會感到討厭,覺得是害群之馬,想要教訓一下對方的感覺就會出現。」

他表示,青少年大多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引導自己的情緒,稍不控制就變成欺負同學。「欺負別人時,他們幾乎沒有罪惡感,也不會分辨何為開玩笑,何為開過頭了?再加上不覺得是錯誤行為,所以才會將它PO在網路上,覺得好玩。」廖文華將自己拉回青少年時的輕狂思考模式。

「13、14歲的青少年荷爾蒙和生理正在成長,情緒像是洗三溫暖。」鍾美慧說,雖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但青少年的確比較容易衝動。「理解青少年不難,重要的是如何有效陪伴並給予引導。」她說。

但不可否認的是,霸凌是一個逾距的行為,若沒有及時處理,除了對受害者身心造成難以撫平的傷害外,嚴重的還會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發展。

分析霸凌者心境 缺乏受尊重與被愛經驗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若失職,孩子往往容易成為霸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若失職,孩子往往容易成為霸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照片提供/彩虹愛家生命協會)

投入教育工作多年,鍾美慧提到學生成為霸凌者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不懂得尊重別人,「在他們的經驗裡,往往也沒有受到尊重。」有的則是報復心理,「現在你欺負我,有一天我也要報復」。

「小學、國中被欺負,高中就霸凌別人。」是台北榮耀堂朱台深牧師的學生時期寫照。直到高中遇到一位基督徒老師,並開始讀聖經後,生命開始轉變。「聖經裡的信仰很吸引我,老師又特別愛我,他沒有用一般人的眼光看我,我從中認識到耶穌的愛。透過一個有信仰的老師,讓我明白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表達自己。」

分析霸凌者的心境,朱台深說:「加害者,往往都曾是受害者。」曾是家暴受害者的朱台深,小時候自我形像不佳,進了學校因為個頭小又出口成髒,結果成了被鎖定的目標,但後來因學會向有勢力的同學靠攏,反成為霸凌者。

「家庭,是杜絕霸凌的關鍵。」朱台深進一步深究霸凌者的成因,九成以上出自於失能的家庭。「孩子的第一線守護者是父母,孩子身心受損,如果連第一線的父母都不知道,怎麼能怪學校?老師一個人能管多少人?」

省視情緒問題 打破霸凌行為

關心學生們的內在情緒與動機,比一直責備外在行為更重要。

關心學生們的內在情緒與動機,比一直責備外在行為更重要。

總的來看,校園中的霸凌問題大多源自家庭問題,而青少年的情緒處理則是影響霸凌行為的關鍵。

「幫助霸凌者辨識自己的情緒,這是面對的開始。」鍾美慧說,當青少年出現不禮貌或粗魯的語言時,若你剛好身為陪伴者,不妨問:「你怎麼了?是受到什麼委屈嗎?在學校還好嗎?」不要急著責備錯誤的外在行為,重要的是讓霸凌者發現自己的感受與行為上的連結。

「情緒處理得當,往往成為霸凌與否的關鍵。」青少年們需要陪伴,關懷其內在情緒,幫助他們檢視自己,這比提供充裕的物質或教好課業更加重要。

真誠關心 別讓青少年變身「憤怒鳥」

「營造健康的環境」是教會的功能和責任。「即使家庭功能不全,教會也能扮演很好的鼓勵者角色。」身為牧師,朱台深期盼教會多關心年輕人:「讓想要改變的年輕人到教會,因為教會的觀念和理念並影響力,有時遠超過父母的教育。」

年輕人的衝動是個過程,要多鼓勵他們「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多想幾分鐘,氣就能慢慢消失,相對減少他們變身成「憤怒鳥」的機會。

「青少年判斷力有限,需要師長、家人適時從旁協助。」朱台深以過來人的經驗說想杜絕霸凌問題,身為家人、師長與朋友們,有時不妨多雞婆一點,多給予青少年們一些關愛和鼓勵;只要有人陪伴走過青澀,面對同儕關係壓力時多談談,青少年們基本上都能安穩渡過情緒上的波動。

防霸凌 聰明小步驟

1. 勇於拒絕,說「不」:勇敢表達自己不喜歡被無禮的對待,態度堅定,但要保持冷靜,不要挑釁對方。
2. 被盯上時,避免落單:打掃時間、上下學途中找人結伴同行,盡量不要獨處在空教室內或樓梯間。感覺不對走為上策或到輔導室,盡量不要與其正面衝突。
3. 第一時間通報:把狀況告知師長、家人、教會朋友,禱告求主幫助脫離危險,有馴良如鴿、靈巧像蛇的智慧。
4. 教育部24小時霸凌投訴專線:0800-200885,若遇緊急時刻,直撥110!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