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美國基督與文化中心(Center for Christ & Culture)創辦人S. Michael Craven針對美國現今的基督教形勢發言,認為教會當認清這個世界的實際狀況,不能只活在過去單單進行宣教,維持教會的續存性才更重要。

歐美國家成為基督教國家的起源,是從西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立為國教,在合法的保護傘之下,教會逐漸在歐洲佔有核心地位,擁有相當龐大的影響力。雖然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地區,政教分離讓基督教不再具有法定地位,但傳承下來的風俗文化、社會習慣,讓美國仍可稱為「具有基督教功能的國家」。

但隨著時代變遷,文化價值觀的轉換,基督教在社會中不再有獨佔性,歐美也不再視自身為正式的官方基督教代表。現今社會的各種機構,乃是根據學術、媒體、藝術、商業、政治等特質而成立的世俗化機構,在與宗教無關的議題方面,基督教已不再有任何影響力。Michael表示,「基督信仰被社會邊緣化,並被大眾視為過時且盲目的思想。」

事實上,美國已走入「後基督教時代」,但多數教會卻沒有發現。今昔相比,教會該專注的任務和事工應當重新思考、改變方向。必須重新回歸兩大基本層面問題:現今的社會對於教會有何意義?而教會對於現今社會,應當有何種使命?

過去教會以傳揚福音為主,目的在鞏固主流地位,但這並非上帝差人宣教的目標。而今在教會被社會排斥的現實背景下,「教會的最主要任務,是維持教會的可存在性,就是繼續存在下去的能力。」

對於教會傳福音,Michael引用《使命教會》(Missional Church)一書:「傳福音不僅僅是教會的活動,乃是上帝的權柄,是為要重建與醫治眾人所行。」因此,教會之於傳福音,並非終極目標,而是作為傳福音的資源以及見證者。

由於許多的教會尚未意識到基督教國家的消失,所以仍然在舊觀念之下徒勞,這種與現實脫節的情況會讓教會與世界不再有關聯,更不能帶出事工的果效,最後會因為錯誤認知而終結事奉。

對於教會所面臨的處境,許多人習慣透過分析法找出解答,但多停在方法論的層面;他們認為藉由這些方法,就可以在不斷改變的世界當中重新將教會帶向成功。為此,教會只有不斷試著改變的更像這個世界,或去配合這個世界的需要,但卻是本末倒置且治標不治本的作法。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智慧及愛的真理教導。

教會要能夠了解現今世界的文化內涵,也就是造就今天世界的那些文化、主流思潮、及世界觀。但現今教會既不能看清楚世界的內涵,又不能給出一個基督教信仰的全面性世界觀及信仰信息,教會對世界來說,就變得不再重要,並且也搞不清楚自身存在的目的與任務為何。

今日的美國教會當像外派的宣教士,到了新的地方,重新全盤審視當地文化、風俗民情,擬出全新計畫。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