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歐美各國眾教會,皆曾針對「政教關係」進行深度討論。(圖/shutterstock)

教會可以談政治嗎?牧師可以籌組政黨嗎?基督徒參與政治的「尺度」又在哪?

長期投身政治的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透過「宗教與社會改革Let’s talk!」系列講座,教導弟兄姊妹思考,如何將政治、公共事務與信仰產生連結;同時,也深入討論近期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究竟牧師可不可以組政黨?」

 

什麼是合宜的「政教關係」?

談到政與教之間的關係,姚立明提到,過去的改教先賢加爾文(Jean Calvin)和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都清楚標示了「政教分離」的原則;然而,這個政教分離的主張,並不是要求基督徒遠離政治,而是批評自中世紀以來,羅馬教廷政、教不分的現象。

 

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曾在雙連教會,以其參與政治之經驗與背景,分為5場主題分享「宗教與社會改革Let’s talk!」系列講座。 (攝影/記者吳書翔)

 

在中世紀,羅馬教廷不只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多的領土、收稅的權利,甚至有屬於教會的軍隊和法庭。屬靈與屬世的權柄,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宗教改革先賢指正當時教會,應當以屬靈的事為重,不能把教會變成另一種型態的政府。

 

加爾文則強調,基督徒與這個世界「分別但不分裂」。姚立明認為,我們應當分別屬世與屬靈的事物,卻不可完全分割,因為遺棄世界就等於棄絕上帝奇妙的創造。

 

而基督徒對世界的關心,都是出於從神而來的愛。耶穌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祂親自「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上,拯救世人脫離罪惡──這就已否定了出世的信仰,而強調入世。

 

改教先賢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與加爾文(Jean Calvin)均承認政權乃源自神,政府是神所設立的,正如教會一樣。 (照片來源/今日報圖庫)

 

至於馬丁路德,則根據路加福音二十章25節:「因此,凱撒的歸給凱撒;神的歸給神。」提出二元理論(又稱:兩個國度論):指出在上帝的主權下,教會與政府各有各的功能。

 

姚立明表示,二元中的「政」,並非泛指所有政治活動及思想,而是單指狹義的「政府」;「教」指的也並非所有信仰活動,而是專指「教會」。也就是說政府不能成為教會,教會也不能成為政府,因為上帝設立教會的目的,是傳揚十字架的救恩,並在愛中彼此造就。

 

教會與政府當各司其職

教會運作的核心概念是愛,不是強制力;而維護社會秩序所需的公權力,是由政府來執行。」姚立明表示,既然政府和教會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度,所以任何屬世的政府都不應該擁有屬靈的權柄、介入屬靈的事物;同樣屬靈的教會也不該擁有強制的權力。

 

而在路德的二元理論中,也使我們清楚明白:若是出於敬畏神的心,一個基督徒在便利商店打工,和一個牧師在教會裡牧養群羊,二者同樣蒙神喜悅。因此,路德特別強調,上帝呼召其子民傳福音,不只在信心上,也同樣在社會生活的各層面上服事祂。姚立明表示,這就是「全人信仰的呼召」。

 

「因此,呼召當然同樣可以從事政治工作,例如先知但以理,就被呼召在政治領域中做先知。」姚立明說。

 

牧師可不可以組政黨?

「牧師可不可以組黨?」是姚立明最常被問的問題。

 

「我認為任何國民都可以依法組織政黨、參與選舉,只是牧者參與政黨是否恰當?」他提到,自己過去曾在華神進行一段時間的分享與討論,「我的結論,簡單地說,這是毫無意義的。」姚立明認為,許多人可能尚未了解政黨的實際意義。

 

什麼是政黨?

「很多人以為政黨就只是個政治團體,或者是一群有相同理念的人結合在一起、參與選舉,就稱為政黨。」姚立明指出:這是個誤解!

 

姚立明澄清,社團(或稱:倡導團體、利益團體)與政黨有些基本的差別。「與其組織大小、成員多寡、勢力完全無關,「『政黨』必須有一個基本條件:對社會每個議題都須表態。」而「社團」只須表達他所關心的議題例如,慈濟功德會只需要關心社會福利;工會只需要關心勞工的權力。

 

因此,他認為,成立一個政黨如果只關心一個議題或少數議題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名字叫政黨,其實還是社團。「(中華民國)登記了200多個政黨,其實只有少數幾個是真的政黨。」姚立明進一步表示,政黨不能排除任何一個社會議題,因為政黨不論執政或進入國會,他所面對的是全國人民,是人民的所有需求。

 

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政黨名冊共記330個政黨。 (照片來源/今日報圖庫)

 

一個政黨當然可以有立場,但必須關注所有議題,」他接著說,「只要有新的議題出現,政黨就需要表態。」

 

政治遊說vs.教會牧養

當教會牧長組織政黨、參與選舉時,就面臨一個挑戰:政黨需要針對兩岸、統獨、國防、外交、經濟等,所有議題提出自己的主張,並說服群眾支持。然而,若就牧師牧養會友的角度來說,其牧養的對象可能包含各種不同的對象及主張;當他成為政黨領袖時,他必須以他的政治主張遊說別人,這卻與牧養有所衝突。

 

「教會中的會友來自四面八方,有資方、勞方,有統派、獨派。」姚立明提到,教會牧者有個人的政治主張非常正常,牧者甚至可以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牧者並不能以政黨遊說的方式表達,他的立場僅代表他個人。

 

姚立明表示,當一群牧者只針對某些議題提出政治主張時,就很難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但若他針對每個議題提出主張,又會因此在教會牧養上遇到困境,所以,這是非常兩難與矛盾的。

 

對於牧者籌組政黨的另一個挑戰是,任何一個政黨都要有「黨團協商、妥協」的準備,這就是政治的遊戲規則。而在立場上無法妥協的政黨,也將面對困境。

 

基督徒參政不屬靈?

「台灣人對政治充滿負面印象。」姚立明指出,從白色恐怖到台灣現階段初階民主,當代台灣社會對政治的負面印象,加上許多誤解政教分離,強調:「教會不能參與政黨,牧長不能成為政黨領袖」的觀念,影響了我們基督徒與政治及公共事務的互動。

 

如同當年,姚立明的父親也要他與妻子二人:「好好當教授就好,不要碰政治。」姚立明提到,許多年來,教會對政治的基本態度就是:最好別談!「教會躲在圍牆內,深怕沾染政治,引來不必要的紛爭。」同時,也因著對公共事務的陌生與不理解政治規則,把「政治」與「不公」畫上等號。

 

姚立明也提到,許多人總抱持「我家沒錢沒勢,怎麼投入政治?」的觀念。對此他表示,「是否具備財力」如果取代「是否具備論述能力」而成為臺灣人參與政治的首要條件,那將是全國人民的不幸。雖然目前情況大都如此,但台灣不能長期任憑這種「錢與權」的惡性循環、「劣幣驅逐良幣」的政治環境繼續下去。

 

回頭討論基督徒參政的議題,上帝既設立政府、揀選執政掌權的,本是為訂定規範、讓正義可在一定的範圍內被伸張。基於憐憫之心對政府的反抗及不服從,也是愛的表現。如同來台灣傳福音的宣教士,付上一切代價、關心世界另一頭的「鄰舍」。拒絕參與公共事務絕對不是神的心意,關懷貧病老弱、為有需要的人挺身而出,才更符合神的心意。

 

 

 

 

分享
意見反應